二十四史在唐朝之前主要是私家著述,所以《史记》、《汉书》、《三国志》的作者都广为人知;自唐朝以后,除了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分史书都是不同史官集体创作的成果。署名时又常常用高级官员的名字,例如房玄龄之于《晋书》、魏征之于《隋书》、刘昫之于《旧唐书》、脱脱之于《宋史》等等。然而大部分署名的官员只是挂名而已,并未参与具体的工作,真正的主编另有其人。
唐朝初期的大规模修史工作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在令狐德棻的建议下,唐朝决定编写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唐高祖的诏书罗列了具体的分工情况:
然而当时国家粗定,“萧瑀等受诏,历数年,竟不能就而罢。”
到了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下诏重启修史工作,这次进行了重新分工:让令狐德棻与岑文本修《周书》,李百药修《北齐书》,姚思廉修《梁书》与《陈书》,魏徵负责修《隋书》并与房玄龄共同担任监修。当时南朝已有沈约的《宋书》和萧子显的《南齐书》,而北朝也有魏收的《魏书》,所以官府决定接着修完南北朝后半段的历史,不再重修《魏书》。
曾任梁朝史官的姚察在隋代时已经写出了《梁书》与《陈书》的初稿,因其病故,所以隋文帝命虞世基到其家中索取稿本,并命其子姚思廉续写这两本书。贞观三年时,唐太宗又命魏征参与续书工作,于当年就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编纂。《旧唐书》说:
“魏徵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
可知,《梁书》与《陈书》虽然有官方背景,但实际上仍是姚家父子的私家著述。
《北齐书》于贞观元年时就诏令李百药编修,十年之后全书才告成。李百药本是隋朝的史官,宫廷中奏议文表等官方文件大多出自其手。《北齐书》虽是奉诏之作,但这本书似乎仍是李百药凭一人之力而完成的作品。
令狐德棻在武德年间就受命负责北周史料的编纂工作,因陈叔达被免官,故而令狐德棻奏引崔仁师辅佐自己修《周书》,因此《周书》的主要作者就是令狐德棻。
在各家史书的基础上,李延寿删补南北朝八代史,编成一部《南北史》,凡一百八十卷,也位列二十四史之中。
《晋书》与《隋书》的真正作者
《晋书》与《隋书》是最受重视的两部史书,也是实际上集体创作而成的最早两部史书。
《晋书》在二十四史中是最难修的一部史书,因东晋十六国时期,五胡乱华、神州陆沉,各国政权相继出现,事件繁多,纷乱如麻,难以叙述。在唐朝之前就已经有数十种晋朝史书传世,较完备的有西晋谢沈《晋书》、东晋干宝《晋纪》、刘宋谢灵运《晋书》、南齐臧荣绪《晋书》等。
其中臧荣绪的《晋书》有一百一十卷,完整记载了两晋的历史。唐朝重编的新《新晋书》就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改编的,《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了参与修《新晋书》的人员:
“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于是奏取太子左庶子许敬宗、中书舍人来济、著作郎陆元仕、刘子翼、前雍州刺史令狐德棻、太子舍人李义府、薛元超、起居郎上官仪等八人,分功撰录,以臧荣绪《晋书》为主,参考诸家,甚为详洽。”
之后又说:“唯李淳风深明星历,善于著述,所修《天文》、《律历》、《五行》三志”,可李淳风也是《新晋书》的作者之一。《新晋书》虽由房玄龄、褚遂良牵头,并且署了房玄龄的名字,但实际上出力最多的人是令狐德棻。《旧唐书·令狐德棻传》写道:
“寻有诏改撰《晋书》,房玄龄奏德棻令预修撰,当时同修一十八人,并推德棻为首,其体制多取决焉。”
可见房玄龄只是挂名而已,真正的主编仍是《周书》的作者令狐德棻。
《隋书》的主编名义上是魏征,但实际上他与长孙无忌都是挂名。《旧唐书》说“德棻仍总知类会梁、陈、齐、隋诸史。”令狐德棻之于《隋书》必有力焉。《旧唐书·孔颖达》还说:“又与魏徵撰成《隋史》”,可知孔颖达也参加了《隋书》的编纂工作。刘知几在《史通·古今正史》里说道:
“皇家贞观初,敕中书侍郎颜师古、给事中孔颖达共撰成《隋书》五十五卷,与新撰《周书》并行于时。”
可知《隋书》的主要著作其实是颜师古和孔颖达。《史通·编次》说:“既而子显《齐书》、颖达《隋史》,不依范例,重遵班法。”《史通·因习》又说:“李刊齐史,颜述隋篇。”皆不提魏征,明指《隋书》是颜、孔二人的作品。魏征主要是为《隋书》的论赞部分供稿而已。
贞观三年,唐太宗下令除了编修《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和《隋书》之外,还有另外编一部《五代纪志》,作为五个朝代的“书志”。这本书的编者有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以及令狐德棻,书成之时唐太宗已经驾崩,故而被编入《隋书》里,成为了《隋书》的“志”部分,内容与《晋书》的“志”多有重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