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韦力与古书的故事

韦力与古书的故事

韦力与古书的故事《古书之爱》 韦力 著中华书局2016年4月定价:49.50元深圳商报记者 苏海强“收藏古书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最高规格的礼敬。”这是著名藏书家韦力的说法

古书取名_古书_古书图片

《古书之爱》 韦力 著中华书局2016年4月定价:49.50元

深圳商报记者 苏海强

“收藏古书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最高规格的礼敬。”这是著名藏书家韦力的说法,因为古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韦力新书《古书之爱》由中华书局出版。

国内最大藏书家

韦力先生是著名藏书家,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浸淫古书三十年,私家藏书当世无两。留心古书版本、递藏掌故之外,致力于中国古代藏书家遗迹的考察与研究。著有《批校本》《书楼寻踪》《鲁迅古籍藏书漫谈》《中国古籍拍卖述评》《芷兰斋书跋》《古书之美》(合著)等。殿版研究家翁连溪誉韦力为:“又读又研究”,“是一个藏书家”,而且“是国内最大的藏书家。”

收入该书中的文字,既有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讲座,也有记录拍书经历的《甲午春得书记》,及长篇访谈录《古书之爱》。作者所言都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内容丰富,极有参考价值,处处见出一位藏书家对古籍和传统文化的挚爱。

这是一本陶冶性情的休闲书。书中图片精美,配有较多古书刻本、抄本图片,也有一些古代地图、名人手札图片,让人赏心悦目,有的图片可以当成字帖来临摹。

书中还充盈着很多有趣的文史知识。比如,当年顾炎武撰写《日知录》时,有人曾问他那年写了几卷,顾炎武回答“仅几条而已,哪里够得上卷”,由此可见著述之难和大师对作品的精心雕琢。再如,从书中可以知道一些文物的发现过程是很有意思的,像汉代的刘平国摩崖石刻,就是清军士兵在打探过天山的路时,迷路了,偶然发现的。后来,《汉刘平国石刻》的拓本流传于世。《古书之爱》中提到的这些知识,都可以引领我们进一步探寻。

系统讲述古籍拍卖知识

这是一本拍卖和收藏知识的普及书。古籍拍卖有什么意义?作者给了我们简明的答案。第一,古籍拍卖可以促使人们正视古籍,认识到古籍的价值。他举了一个收藏界流传较广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在山东省的一个老乡家里,有人把一本《永乐大典》当成了做鞋底的鞋样子。“如果要知道国图(国家图书馆)刚花了八百万元买了一册《永乐大典》,我想他肯定不会拿来做鞋样子了”。第二,古籍拍卖促进了古籍流通,尤其是促进了海外文物的回流。像国内的一些大型图书馆都曾通过拍卖的形式购得了流失于海外的珍贵文物,对提升国家的文化实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书中还有很多收藏方面的相关知识。比如,哪些因素决定古籍的价格,哪些物品按照文物法的规定是不能收藏的,古籍定级标准有几级几等,书中都给予了阐述或指点。

这是一本学习出版学、文献学的参考书。刻本、稿抄校本、套印本、递修本、拓本,这些出版学、文献学等专业经常涉及的知识点在《古书之爱》中都有较为详尽的阐述,有的还配备了十分罕见的善本图片,能为从事上述专业研究的人士提供不少有益的参考。

一上市就受到读者追捧

因为作者家里藏书很多,著名文献学家黄永年先生曾慕名而至。书中记载了他十年前和黄先生交往的故事,其中写到了黄先生对文献版本的一些看法,也写到了他自己对古籍印本、句读、批校以及图书馆馆藏著录的一些看法。读来让人感佩作者钻研之深,用心之苦。

书中还有不少作者的真知灼见。比如,以前人们对清代学者戴震是如何校书的了解并不多,作者在研究清代乾隆年间抄本《大戴礼记》时,告诉我们《大戴礼记》后面附有数页十余条校记,这对我们了解戴震的校勘思路大有裨益。再如,书中介绍了《七修类稿》一书,作者说其中记载了不少奇闻逸事,许多内容仅见于《七修类稿》,尤其是关于郑和生平的记载,对研究郑和很有价值。相信会有不少读者对韦先生的这些发现感兴趣并从中受益。

该书甫一上市,就受到读者追捧。布衣书局布衣论坛显示,4月19日下午3点,《古书之爱》开始通过布衣论坛进行原价销售。在仅仅76个小时内,该书的订出量就达到了1003册。记者在布衣论坛上看到,一位网名为“poker1993”的网友留言时表示庆幸:“还好,有我一册。也暗自唏嘘,还有多少这么认真摸索纸书的。”而网名为“白浪河浪人”的网友则留言说:“媳妇儿刚警告不许买了,俺又买了。”

上一篇: 《封神演义》⑩ | 封神榜里,究竟封了哪些神?
下一篇: 第五节《战国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