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的概念 关于史料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梁启超认为,史料是“过去人类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流至今日者。①他将史料分为文字一记录以外者(此项史料之性质可略分为三类:现存之实迹;传述之口碑;遗下之古物);文字记录者” ②傅斯年认为:“史料在一种意义上大致可分做两类:一,直接的史料;二,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的史料。”③在写到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的区别与关系时:“自然,直接的材料是比较最可信的,间接材料因转手的缘故容易被人更改或加减;但有时某一种直接的材料也许是孤立的,例外的,而有时间接的材料反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材料而得的。这个都不能一概论断,要随时随地的分别地看。”④葛懋春认为:“所谓史料,就是以往人类所留下而为我们进行研究各种社会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这类痕迹有实物、有遗址、也有大量文字一记录下来的东西,简单地说,史料就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使用的资料,或称之为历史的信息。”⑤何成刚认为“史料是研究或讨论历史问题的根据或依据"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上发生的,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后者是指后人对第一手史料所作的诠释或解释。
从这个意义上说,史料的解释或诠释,一般情况下因为掺杂诠释者的个人立场和见解,可以看作是第二手史料。当然,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往往是相对而言的。即,因为问题、视角和立场的研究不同,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完全可以发生属性转变。”⑥以上学者更多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谈论各自对史料的理解。史学界关于史料的定义已经达成了共识。从狭义上讲,史料是过去人类遗留的痕迹,是后人研究历史的依据。按来源可分为一手、二手史料,按史料存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从广义上讲,史料是过去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一切存在物。它不仅包括历史典籍、文物遗存、历史档案,还包括一些当事人的口述史料,日一记,回忆录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采用更为广泛的史料概念,不仅包括广义概念上的史料,甚至还包括历史图片、历史漫画、文物图片及其与历史相关的一些影视剧,,文学作品等" ①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一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第53页②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IM]一卜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第55页③傅斯年.史料论略及其他I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第4页④傅斯年.史料论略及其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第4页⑤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第258页⑥何成刚.何谓史料:史料教学应该澄清的一个基本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4)第34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