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裴松之注对《三国志》的弥罅补漏

裴松之注对《三国志》的弥罅补漏

裴松之注对《三国志》的弥罅补漏《三国志》叙事过于简略,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裴松之为之作注,重点是多方搜集史料,补充陈寿叙事的不足。

三国志》叙事过于简略,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裴松之为之作注,重点是多方搜集史料,补充陈寿叙事的不足。

裴氏从刘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开始,到元嘉六年,公元429年七月,完成《三国志》注,前后历时不到四年时间,可谓神速,表明裴松之学赏识渊博,史才优秀,工作效率很高,而且是专注投入巨大精力完成,创立了弥罅补漏,补充史实的注史体例。裴松之注,通称裴注。裴注附于《三国志》并行,号称名注,得到后世治史者的高度赞扬。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东晋后期河南闻喜(今属山西)人,出身官僚世家。祖父昧,曾任光禄大夫,父珪正,官至员外郎。

裴松之少壮成才,二十岁就出仕东晋任以工代赈中将军之职,历仕晋、宋两朝达六十年之久,一生顺风顺水,仕宋在朝曾任国子博士中书侍郎、大中大夫等职,在地方曾为零陵内史,无论在朝,或供职地方,政绩显著。宋武帝刘裕称赞他有“廊庙之才”。但裴松之更富盛名的是他的学术成就和史才。

史学方面的成就,主要就是《三国志注》,他还有《晋纪》《宋元嘉起居注》《裴氏家传》等,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裴松之还开启了治史的家学传世。其子裴骃著《史记集解》成为《史记》三家注之一,也并入《史记》流传至今。裴松之孙子裴昭明,也继承家学,曾孙裴子野著有《宋略》,是一部编年史,见于唐刘知幾所著《史通》。裴松之传见《宋书》卷六十四。

裴注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在裴氏《上三国志注表》中具体提出,简述如次。

其一,补缺。这一部分注数量最大,主要补充原书记载的缺漏和简略。例如在《魏书·武帝纪》中,在建安元年(196)“用枣祇、韩浩等议,始兴屯田”条下,裴氏引用王沈《魏书》补充了屯田的具体内容和效果,还加以评论说:“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先平天下。”曹魏兴复经济的这一重大措施,得裴注而清晰,也是今人研究曹魏屯田的重要资料。

其二,备异。同一史事,有多种记载,不知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史实,只有一种记载是不够的。裴注备异,补充了不同记载,留待后人考证,以供读者比较、参考分析,无疑是十分有价值的。

其三,矫枉。即纠正陈寿记述的史实之误。如《吴书·朱然传》载,吴主孙权赤乌五年(242),朱然在柤中打败魏军蒲忠、胡质事件,裴注依据孙盛《异同评》,纠正其事应在孙权嘉禾六年(237),当曹魏明帝景初元年,与《魏书·明帝纪》记载相符。

其四,论辩。裴注中的论辩,即裴松之对史事的直接评论是一大亮点。有的是对陈寿记载史事得失的评论。如在《魏书·后妃传》中对甄后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大怒,乃赐死。但注文裴氏所引王沈《魏书》所记甄后是病死,文帝十分痛惜。裴氏评论王沈记载失实,肯定陈寿所述。有的评论是对陈寿记述过于简略不明所作的补充。如《蜀书·诸葛亮传》所载《出师表》,表云:“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裴注按语云:“刘备以建安十三年败,遣亮使吴,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则备始与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指出诸葛亮表文所说“二十一年”,是从君臣相遇的建安十二年起计算的,陈寿没有说明,裴氏作了补充。

综上四个方面是裴松之所创注史体例,针对陈寿记述的过于简略而作的弥罅补漏,这一体例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还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筛选出真实可靠的实录。据近人统计,裴注引书达二百余种,这些典籍到宋以后十不存一,所以裴注所引超出注文意义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这是裴氏非始料所及对于史学的另一大贡献。裴注篇幅与陈著原书相等。陈著《三国志》约三十四万字,裴注三十三万余字。清人误考说裴注三倍于原著,此言不实,予以纠正。

上一篇: 中国古代除了《聊斋志异》之外,还有哪些志怪小说呢?
下一篇: 中国神话故事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