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出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小司马迁就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之下学习读书写字,十岁的司马迁就能够阅读《尚书》、《左传》等。年长一些,司马迁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父亲为官的京城,之后父亲就吩咐司马迁去游历天下,搜罗遗闻古事。司马迁游历了大江南北之后回到京城,因为父亲的关系,在京中做了郎中。
司马迁塑像
公元前110年,司马谈重病,弥留之际要求司马迁能够秉承家族的传统,发扬祖先的事业,要接着把编撰历史的计划完成。在长安任职的司马迁,在这里结识了天下的杰士,其中包括对司马迁影响颇深的董仲舒和孔安国。董仲舒对司马迁的影响,在《史记》中也都有体现。董仲舒的公羊学主张的有道伐无道的思想,是《史记》中反暴的基础,而公羊家崇尚的让、尚耻之义也成为了《史记》中衡量褒贬历史人物的主要道德标准。
公元前99年的时候,李陵自请五千步兵,涉单于庭以寡击众。但是李陵行军至浚稽山时,遭遇单于突袭,援兵久久未到,匈奴越聚越多,李陵最后弹尽粮绝投降匈奴。群臣皆声讨李陵,但是司马迁却与众人不同,说李陵是个爱国的人,他以五千之数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投降,也有可能是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但是后来李陵没有归汉,于是司马迁也被定了诬罔罪,按律当斩。但是司马迁以腐刑赎身死,在此之后,司马迁背负屈辱,完成了著作《史记》。
司马迁是什么样的人
司马迁是个怎么样的人,历来都有很多学者、大家对其评价,但这些评价也都是基于他们对司马迁的了解。所以我们也能从司马迁一生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来判断司马迁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司马迁雕像
首先司马迁是子承父业,司马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交给了司马迁这个重任,顶住司马迁要做太史,完成祖辈们的心愿。而司马迁也依照父亲的愿望做了太史,而且还将编写史书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对待。这样看来,至少能够说明司马迁是个孝顺的人。司马迁年轻的时候游历山水,看遍风土人情,也许许多文人结交,所以司马迁应该是个随和的人。
另外司马迁在李陵投降匈奴的时候,不跟风贬低李陵,而是根据李陵的的性格来做一些判断,站出来为李陵说话。虽然最后结果有些意外,但是不能不否认司马迁是一个非常有原则,不跟风的人。唯独他一人站出来为李陵说话,也更能看出司马迁的正义与勇敢。
遭遇宫刑之后,司马迁也曾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最后他却忍辱负重坚持了下来并且完成了《史记》这部传世巨著。司马迁能够忍辱负重也说明了在司马迁的心中,理想高于生命,责任超越生死。而司马迁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折磨与摧残,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司马迁心中那股强大的力量,那种充满毅力和决心的力量,跨越生死和屈辱,让司马迁在黑暗的岁月中更加奋发图像,实现理想。
司马迁的事迹
司马迁的事迹被收录到小学和初中的历史教材当中,书中只是渺渺数语便已经觉得司马迁的伟大与坚强。源于对司马迁的尊敬,后人对司马迁的详细资料搜集的格外详尽。看过资料后,会发现司马迁的伟大不是一般的伟大,司马迁坚强更不是一般的坚强。
司马迁肖像
司马迁的事迹从生至死都与历史紧密相和,出身文学家庭,其父司马谈便是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后来由于司马谈未能随行武帝的封禅大典,郁郁而死,司马迁便接过了父亲的笔杆,继续记录历史。作为史官,编著一本完整的历史是他与父亲最高的追求,于是他遍访全国各地,为了史料的真实,他亲自拜访当地的老人,并摘取其中可信部分,载入史册。后来李陵在北击匈奴时兵败被俘,全朝上下骂声一片。但他站在客观角度,李陵深入漠北斩敌万余,功过应该相抵。且投降原因不明,应该以后再做定论。但此事却激怒了汉武帝,武帝将司马迁下狱并处以宫刑。
如果当时司马迁含恨自杀,那么司马迁的事迹也就在此终结。最后司马迁坚强的度过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将写了一半的史记全部完成。最后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横空出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司马迁的事迹时刻在激励着后世无数人,13年的呕心沥血书写3000的辉煌历史,这其中向后人传达着两个字——坚持。
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104年,这个时候司马迁就开始写《太史公书》了,《太史公书》后来被称为《史记》。
司马迁铜像
司马迁早年间就在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各地的风土人情,从当地百姓口中去了解古事旧闻,之后又受学于孔安国和董仲舒。司马迁具备写作的能力,又有写作的素材,因此早早就开始写作了。
但是谁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司马迁的也是。公元前98年的时候,意外出现了。当时李陵自请五千兵马出击匈奴,战败被俘,汉武帝对此非常生气。汉武帝问司马迁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司马迁说李陵孝敬父母,又忠君爱国,投降是无奈之举。于是汉武帝就把司马迁给打入天牢。之后李陵投降匈奴的时候被公孙敖“坐实”了,司马迁也受到了牵连,被处以宫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