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所著的一部以考评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全书内容博杂,既有对礼乐祭祀等国家大典的记述,也有对民间传闻、鬼神信仰的辨正,还有对古今人物的评论,涉及汉代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了解汉代风俗的*手资料。本书的撰著目的是希望通过整顿风俗,树立一套符合儒家伦理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净化民众的思想,从而帮助东汉王朝摆脱危机,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
【推荐语】
1.内容丰富,涉及汉代生活方方面面,尤其是民间习俗。《风俗通义》记载了包括三皇五帝的多种传说和定义、六国历史、汉代流行传闻、人物评论、礼乐祭祀、山川河流、鬼怪神妖等,自*早介绍《风俗通义》的南朝范晔就以“洽闻”即所记广博评价此书。而在这些记载中,应劭特别关注民间习俗。比如对于祭祀,《风俗通义》中既记述了如封禅、祭五岳、祭黄河、祭社神稷神这样的国家大典,留下了汉代官方祭祀的*手资料,同时又记述了禊、祖、祭灶、祭司命等民间祭祀,而现代过小年祭灶王爷就可以上溯到汉代阴子方的后人在腊日用黄羊祭灶。 辟谣存正,以儒家思想为原则辟谣言、除恶俗,端正评价标准。《风俗通义》记述广博,重视民间习俗并不是因为好奇,而是为了纠正不符合儒家正统的论调,禁止民间过分泛滥的祭祀,辟除谣言,拨乱反正。例如他用信史事实驳斥了武帝封禅时的各种神秘传闻、淮南王刘安得道升天成仙、儒生王阳出身贫寒却能铸造黄金等虚妄之事,用正统儒家理论纠正了世人对于陈子威、薜恭祖、赵仲让、周?等一些以特立独行来沽名钓誉的人的过高评价等。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应劭在“子不语怪、力、乱、神”“淫祀无福”思想指导下反对民间对于来历不明的鬼神的祭祀,指出这是无知小人的无中生有、道听途说、迷惑百姓,揭穿了很多民间谣言,故而前人指出《风俗通义》纠正流俗极似王充《论衡》。 语言精美,善于叙事描写,对后世志人志怪小说有着很大影响。《风俗通义》中记述人物逸事和叙述精怪故事的诸多篇章,描写细致,环环相扣,张力十足,后来的《世说新语》《搜神记》都受到它的影响。《搜神记》中有些篇章直采自《风俗通义》,如“叶令祠”“鲁相右扶风臧仲英”“太尉梁国桥玄公祖为司徒长史”这三则故事几乎被《搜神记》全文照录,不仅内容没有改变,甚至连语句也不做改动,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改变了用词或人称。《风俗通义》中的《愆礼》《过誉》《十反》《穷通》等以品议人物为主旨的几卷,以省净简练的笔墨记载士人的言行,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与后世《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均已相去不远。所以《风俗通义》曾一度被列“小说家”,龚自珍就曾评论说它是“小说之别祖”。
【作者】
1.原著者: 应劭,字仲远,一作仲瑗,汝南郡南顿(今河南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学者。灵帝时举孝廉,辟车骑将军何苗掾。中平六年(189),出任泰山太守,撰成《风俗通义》。又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破黄巾军三十万。兴平元年(194)六月,曹操之父曹嵩及其弟曹德由琅邪郡到泰山郡,曹操令应劭派军队应,但曹氏父子被徐州刺史陶谦秘密派人截杀,应劭害怕责罚,弃官投奔冀州袁绍,后拜为袁绍军谋校尉。建安九年(204)前后卒于冀州,年六十左右。应劭学识渊博,著述甚富,《后汉书·应劭列传》称其有著述一百三十六篇,十余种。除《风俗通义》外,还删定律令《汉仪》二百五十篇,另著有《汉官礼仪故事》《状人纪》《中汉辑序》《汉书集解》等,可惜大多佚失了。 3.译注者:孙雪霞,文学博士,比较文化博士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文学庄子探微》等专著三部,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等教材两部。 陈桐生,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国语》(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盐铁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等专著十余种,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近百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