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学术前沿 | 中国手稿与手稿学年度报告(2021-2022,续)

学术前沿 | 中国手稿与手稿学年度报告(2021-2022,续)

学术前沿 | 中国手稿与手稿学年度报告(2021-2022,续)中国手稿与手稿学年度报告(2021-2022

中国手稿与手稿学年度报告

(2021-2022,续)

(未定稿)

东北师范大学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

徐强 刘竺岩 执笔

王增宝、程鹏万、马鹏参与素材搜集和讨论

四、研究

(一)学术专著

1.书信研究

刘恒的《黄花晚香:卷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研究了韩琦《信宿帖》《旬帖》的鉴藏者、题跋、流藏与书风。邹晏清、詹秋洁编著的《鲁迅信札藏笺》(浙江摄影出版社2021年版)通过释读鲁迅书信,赏析其书法之美,还原鲁迅交游。史鹏钊的《文学的荣光:陈忠实、贾平凹、邹志安与李禾的书信往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通过三位作家与编辑李禾的书信,讲述了他们创作初期的故事,再现了1980年代陕西文学的发展状况。陈胜武的《尺素新裁:传统样式信札的研究和实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1年版)以书信手稿为例,研究传统式样信札的体式与写作。《故宫藏黄易尺牍研究》(故宫出版社2021年版)上册为手迹影印,下册为释文、考论与附录。朱万章的《尺素清芬:百年画苑书札丛考(续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考释八年来书画家、学者、鉴赏家的书信,窥探书画鉴赏与学术嬗变的印记。薛冰的《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台海出版社2021年版)以实物为例,研究笺纸、信札、信封等的流变与收藏。

佚文_佚文是什么意思_佚文怎么读音

《黄花晚香:卷研究》

佚文是什么意思_佚文_佚文怎么读音

《鲁迅信札藏笺》内页

佚文怎么读音_佚文是什么意思_佚文

《文学的荣光:陈忠实、贾平凹、邹志安与李禾的书信往来》内页

佚文是什么意思_佚文怎么读音_佚文

《尺素新裁:传统样式信札的研究和实践》

佚文是什么意思_佚文怎么读音_佚文

《故宫藏黄易尺牍研究》

佚文怎么读音_佚文是什么意思_佚文

《尺素清芬:百年画苑书札丛考(续编)》内页

佚文是什么意思_佚文_佚文怎么读音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云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思想的边界”丛书共4种,均系对现当代作家书信的研究专著:逄金一的《书信里的文章大家》披露、整理、点评了作者与若干名家的书信,并回忆了相关史实。李斌的《郭沫若书信中的当代中国》考察郭沫若各时期书信20余封,揭示了郭沫若对新文学、当代学术及现当代文化的贡献。周立民的《巴金书信中的历史枝叶》解读巴金各时期书信30余封,揭示巴金对新文学与当代中国文化的贡献。北塔的《“信”者“信史”也——茅盾书信研究》通过书信回归历史现场,重述茅盾生平史实,还原了茅盾的历史形象。

佚文怎么读音_佚文_佚文是什么意思

《书信里的文章大家》内页

佚文_佚文是什么意思_佚文怎么读音

《郭沫若书信中的当代中国》

佚文怎么读音_佚文_佚文是什么意思

《巴金书信中的历史枝叶》

佚文_佚文怎么读音_佚文是什么意思

《“信”者“信史”也——茅盾书信研究》内页

2.日记研究

张剑主编的论文集《多元视角下的日记研究》(凤凰出版社2021年版)收录相关论文17篇。邱捷的《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探讨日记的史料价值余日记所见的官民关系、官员公务等。王本朝的《最爱先生道古长:吴宓日记续编研究》(九州出版社2022年版)从日记文本出发,解读吴宓1949年后的生存境遇与精神图景。叶新的《解读:季羡林日记与20世纪30年代大学教育研究》(西苑出版社2022年版)收录若干人物照片与手稿,通过日记探究以季羡林为代表的清华学子之求学探索。

凤凰出版社的“日记研究丛书”取得了新进展。其中吴钦根的《谭献稿本日记研究》(2022年版)以新见手稿《复堂日记》为中心,探讨了日记文本改编、词学、收藏、文学交游等话题。唐娒嘉的《过渡之舟:研究》(2022年版)对勘出版本与手稿本,研究了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发展与生命历程。张剑主编的《晚清日记中的世情、人物与文学》(2022年版)探查日记中的晚清时局与人物生活状态。贾宏涛的《常熟翁氏日记研究》通过日记发掘翁氏父子的阅读史,勾勒晚清书籍世界的轮廓和样貌。廖太燕的《私史微观: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的多元透视》(2022年版)探究作家日记的文学史和学术史价值,提出了构建“中国日记学”的设想。

佚文_佚文怎么读音_佚文是什么意思

《最爱先生道古长:吴宓日记续编研究》

佚文_佚文怎么读音_佚文是什么意思

《晚清日记中的世情、人物与文学》

佚文怎么读音_佚文_佚文是什么意思

《过渡之舟:研究》

3.综合研究及其他

马忠文的《晚清日记书信考释》(凤凰出版社2021年版)收论文14篇,系作者考释张荫桓、李鸿章、叶德辉等人书信的成果。叶淑穗的《鲁迅手稿经眼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版)记述了鲁迅文物递藏始末、鲁迅手稿的保存经过与鲁迅手稿的发现过程,以及作者关于鲁迅手稿的学术论文。陈开勇的《浙学未刊稿丛编·第一辑·书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版)凡133则,介绍了《丛编·第一辑》收录的著作,钩沉其内涵与价值。吴辰的《作家书信日记与新文学运动的发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以作家书信、日记为中心,通过作家在书信、日记中展示的心里细节探究作家个体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佚文_佚文怎么读音_佚文是什么意思

《晚清日记书信考释》马忠文著

佚文是什么意思_佚文怎么读音_佚文

《鲁迅手稿经眼录》内页

(二)学术论文

1.有关期刊发表的手稿研究论文

《新文学史料》是中国现代作家手稿研究领域的重镇,所刊史料文章很大部分基于手稿文献,或者关乎手稿文献,就中又有很多属于新发现。如肖进的《茅盾1950年代佚简佚文及相关史实考释》(2021年第1期)考察《茅盾全集》失收的几篇手稿,探究茅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思想。张高领的《新发现的汪曾祺题词一则》(2021年第1期)考察了汪曾祺1987年给《大众小说》杂志的题词。常楠的《战火中的青春——从陈波儿致胡风的两封信谈起》(2021年第2期)据北京鲁迅博物馆胡风文库所藏书信手稿,梳考陈、胡交游,兼谈陈波儿的艺术贡献。李长银《胡适英文原稿与中译文的再发现》(2021年第2期)。黄爱华《向培良关于剧教一队的六封信》(2021年第2期)除披露相关信札手稿外,又对其进行了整理与考证。

史建国《与1952年亚太和平会议有关的老舍两篇佚文》(2021年第3期)通过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所藏老舍手稿及他人代笔手稿,考察老舍在亚太和平会议期间的相关活动。朱洪涛《顾颉刚致丁山的一封佚信简释》(2021年第3期)释读相关书信,考察了顾颉刚的教学活动与生活环境。陈晓月翻译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藏部分赵元任日记,以《赵元任日记中的罗素访华事件(1920—1921)》(2021年第4期)一文重述罗素来华讲学之事。罗义华以《严译手稿本、通行本文本变异考论》(2021年第4期)一文探究了严复《天演论》诸版本的文本变迁。许子东的《1941年7月20日的萧军日记》(2022年第1期)结合日记、书信等手稿,考察了萧军与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交往。葛涛的《许广平与张望1950年代往来书信考释》(2022年第1期),兼具整理与考证之功。李朝平的《鸥外鸥两封信中的“诗歌自评”》(2022年第3期)以鸥外鸥致康伣、马国亮信为中心,除考释信札外,通过其中的自评话语,论证了鸥外鸥“自成一家”的独特诗风。

《现代中文学刊》是中国现代作家手稿研究的另一重镇,所刊现代作家手稿论文既多,又长短不拘、形式多样,亦为手稿研究作出了独特贡献。周立民的《巴金“文革”期间学习鲁迅著作的笔记》(2021年第4期)借笔记考察了巴金在特殊时期的心境。张元珂的《论茹志鹃的茅盾眉批本——兼及“十七年”时期茅盾眉批实践的价值及意义》(2021年第5期)以眉批入手,介入茅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审美趣味和文学批评思想。王贺的《作为复旦大学教授的许杰——复旦大学档案馆藏许杰先生遗札及其他》(2021年第6期)利用复旦大学档案馆所藏的许杰遗札,考订许洁在复旦大学的工作史实及与其创作、教育教学之关系。肖进的《档案所见傅雷译巴尔扎克的出版、署名与津贴问题》(2021年第6期)据上海档案馆所藏傅雷档案及叶永烈公布的楼适夷书信,澄清傅雷被划为“右派”之后译作出版与署名的问题。

郜元宝的《改名记——以手稿为中心》(2022年第1期)根据手稿上的涂改痕迹,结合鲁迅思想创作的发展变化与相关文献史料,探索《非攻》《理水》的篇名由来。包中华的《毕倚虹晚清为官经历之真伪考——以新见包天笑手稿与《毕倚虹履历》为中心》(2022年第2期)考辨了毕倚虹晚清为官经历的一些史实、观点。史承钧《老舍写给赵清阁的一首情诗》(2022年第2期)考证了老舍一首手书无题诗的写作时间,据此分析老舍与赵清阁的交游与爱情。张朕的《中国鲁迅研究史上的第一篇学位论文——武汉大学图书馆藏宋光达稿本之研究》(2022年第4期)探析了宋光达鲁迅研究的内容与背景。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24日刊登了该报记者张娓的综合报道文章《积极探索手稿中的“新文学”》。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胡晓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徐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锡荣教授、南京大学沈卫威教授等学者,报道了他们各自在手稿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和思考,以引述和综述的方式反映了他们对手稿学的认识。胡晓明教授以沈祖棻手稿为例指出,“人亡稿在,正是对手稿价值最庄严的确认。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现代人对书写文化的敬重感、整体写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也有所下降。虽然新的书写方式席卷而来,但我们仍然可以坚信书写本身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徐强教授将手稿研究的基本内容概括为“整理手稿遗产、推动手稿学术、弘扬手稿文明”,他除了指出“手稿本身展现着文章的生成过程,手迹中的生成性、动态性、情绪性以及书写本身的表现性,都很难在整理本中保留下来。要体会这些,只能在手稿中实现”而外,特别提出手稿的审美意义,认为很多作家的手稿是精美的艺术品,且不谈古代文人的手稿,单看鲁迅、叶圣陶、茅盾、傅雷等现代名家的手稿,都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书写的审美与文章的审美的关联,还尚未被充分挖掘,这方面的研究也必须通过手稿进行。”

王锡荣教授强调随着手稿概念的更新,文献的视野和研究方法也随之更新。他指出通过手稿研究,还可以促进文本生成学研究的发展,这实际上也是人类思维方式、思维与写作的关系、思维与书写方式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手稿形态学、手稿书法风格,书法方式和风格的流变研究,可以看到书写方式的时代风气与风貌、书法发展轨迹以及未来展望等;从手稿的用纸、材质、造型以及书写习惯等方面,可以看到诸多时代的印记与风貌,包括时代风尚、文化生产方式、物质生活面貌等。他特别指出文艺形态学注在手稿研究中的运用的重要性。他曾试图借鉴文艺形态学概念和方法,从对鲁迅手稿的形态学角度出发,考察鲁迅手稿形态的形成过程及方式,获得更多鲁迅手稿的内在信息,深入了解鲁迅写作的诸多密码、手稿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成方式的部分路径、写作习惯等,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更加真实的鲁迅。沈卫威教授则结合多年档案手稿研究经验,指出档案手稿在文献中的首要真实性地位,“一份档案手稿可能补充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也可能冲击甚至颠覆现有的研究成果”。在他看来,一手材料不仅代表着作家写作时强烈的历史现场感与史实关联性,更掌握着深度了解作家写作思考历程的“话语权”。从学科研究发展上说,有效利用档案手稿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增长点之一。他还具体指出了手稿档案研究可以从“由文入史”“关联语境”“勾连人事”“文史互证”“互文比较”“叙事整合”“升发立论”七个步骤,这可以说是手稿研究的经验之谈,又是手稿学理论思考的重要成果。

《艺术市场》近年关注手稿研究,由于兼具学术与市场视野,并重手稿研究与流通,自有独特价值。2021年发表了王瑞的《“真山苦铁,异代知己”——傅山手稿与吴昌硕之渊源》(2021年第6期)、张哲的《王阳明手稿赏析》(2021年第11期)与冯子珊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手稿作者、年代初探》(2021年第12期),兼顾古今,兼顾美术与文学。2022年第9期,该刊更立足于手稿学,集中发表了一批关于论文、访谈和短评:续鸿明的《手稿从文献到艺术品》概述了手稿作为一手文献的意义,概述了近年手稿学研究进展,艺术家手稿的价值与维持书法“稿书”传统的当下意义;鲁虹的《很多艺术家缺乏保留手稿的意识》、徐强的《手稿文明将维持不坠》、张瑞田的《手札文化蕴含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朱天曙的《稿书,无意于佳而自得佳意》、朱中原的《近现代名流手稿的三个层面》等短论从不同角度讨论手稿意义与手稿研究的方法;刘礼福的《名人手迹,拍场受捧为哪般?》考察手稿拍卖兴盛的原因;对方继孝的访谈《手稿以人为贵、以稀为贵》从受访人的收藏实践出发,谈论手稿价值、手稿辨伪与手稿的未来。王锡荣的《鲁迅手稿摭谈》、席云舒的《挥毫落纸如云烟——谈胡适手稿及》、北塔的《茅盾手稿: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分别讨论鲁、胡、茅手稿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意义。

《书信》是目前国内唯一专注于传统书简的集刊。2021年12月,该刊辛丑卷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除收录汪静之、木心、马耀武书札的整理稿外,所刊论文几乎均与书信手稿有关,亦多有影印图片。现将篇目胪列如下:

赵红娟《一次没有成功的破例——缅怀钱仲联先生》

裘士雄《忆与柯灵先生的书信往来》

叶瑜荪《与郑逸梅老先生的十年鸿缘》

周实《徐开垒:一个真挚的人》

雷群明《因书结缘沈昌文》

刘克敌《有其父必有其子——谈陈三立和陈寅恪的两封信》

张南《吴宓的三封信札及其退休问题》

张瑞田《雅人深致——朱复戡三通手札摭谈》

刘涛《楼适夷荐稿》

唐吟方《钱君晚年致庄月江的三封信》

韦泱《唐信中的温情往事》

周立民《这工作也像电影被称作遗憾的艺术——王仰晨致巴金及其家人书简释读》

马国平《徐开垒藏浙江名人书信一束》

王维军《弘一大师的一枚明信片》

禾塘《贺节这个大题目——读沈裕君的一封信》

赵东旭、李文军《徐劲致吕斯百的一封信》

金传胜《杨振声谈沈从文“近况”的一封佚信》

赵国忠《施蛰存的一封佚简》

杨柳《诗以言志,信以传情——从贺敬之致朱宏达、吴洁敏的一封信谈起》

周维强《“得左右逢源之乐”非指》

徐庆全《王元化关于韦卓民遗著致周扬函跋》

锺叔河《毋相忘》

何文斌《士林冶游中的苏州船菜兴衰——苏州“贵潘”子弟信札考释》

张天杰《惟书籍尚思添买——曾国藩晚年家书解读》

简君《书简摭谈》

林顺夫、赵红娟《关于作者问题的通信》

止庵《补》

赵伐的译文《外籍税务司笔下的浙江》

此外,以专辑形式刊出手稿研究文章的,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的手稿研究专辑,由徐强主持,选登了首届手稿国际会议文章四篇。《澳门理工学报》《名作欣赏》《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分别由宫立、袁洪权主持刊发了手稿专辑或涉及手稿研究的文献专辑。

2.散见于其他期刊的论文

(1)手稿理论

共计十几篇理论研究文章,致力于手稿性质、价值、中国手稿早起溯源、翻译手稿、艺术家手稿等主题,重要的论文有:

邢文《认知民族语言学与中国手稿文化——认知甲骨学的视角》,《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赵献涛《文学手稿的意义和研究方法》,《晋阳学刊》2021年第6期

高玉《中国现代作家手稿作为“祖本”文学价值论》,《人文杂志》2021年第12期

冯全功《翻译手稿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向》,《上海翻译》2022年第2期

(2)手稿文本研究

该主题论文众多,约80余篇,分布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比较有影响的论文、或者报告较有影响的发现的论文有:

张宝元《再论手稿中题目修改及思想感情》,《文学教育》2021年第1期

吴密《新发现鲁迅致曹靖华书简及手稿》,《文献》2021年第2期

王增宝《手稿与苏州码释读问题》,《嘉兴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

丁小明、柳和城《顾祖禹稿本之发现与研究——以上海图书馆藏叶景葵、顾廷龙往来信札为中心》,《文献》2021年第5期

廖久明《谈谈鲁迅的手稿》,《鲁迅研究月刊》2021年第9期

黄乔生《一个字,一篇文,一卷诗——新编识小》,《文艺争鸣》2021年第11期

沈卫威《新发现抗战初期及鹿地亘手书稿本》,《鲁迅研究月刊2021年第11期

刘明辉《茅盾佚文及致郑振铎佚简的发现与研究》,《经典形成的历史:茅盾研究第17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夏晓虹《讲义、家书与诗文集——新见林纾手稿考释》,《文艺争鸣》2022年第1期

沈卫威《新发现抗战期间郭沫若未刊电文稿本91件释读》,《文艺争鸣》2022年第5期

彭玉平《以一人之思摄一时之思——王国维稿本考论》,《文艺研究》2022年第7期

(3)手稿文化

有论文近30篇,细目本版从略。

(4)手稿保护

计十余篇,择录其要者如下:

乐融《文物征集工作的三种精神——谈新世纪以来新征集的三件鲁迅手迹》,《上海鲁迅研究》2021年第1期

罗许生、汪丽《美术作品发表权与展览权的冲突及其解决——以“茅盾手稿拍卖案”为例》,《电子知识产权》2021年第5期

(5)与手稿有关的数字人文

有论文大约10篇,细目本版从略。

(6)手稿艺术

李继凯《现代中国作家文人汉字书写手稿论略》,《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朱鑫玥《吴昌硕行书手稿风格》,《艺海》2021年第1期

赵坤《王阳明手稿卷赏析》,《艺术品鉴》2021年第2期

赵蕾、高燕莉《上海食化美工组包装设计手稿图像研究(20世纪60至80年代)》,《上海工艺美术》2021年第4期

高燕莉《图像学视角下的上海设计手稿研究(1975-1980)——以任美君设计手稿为例》,《流行色》2021年第8期

程龙伟《墨韵茶香“良”相宜——金石名家、茶疗专家、九旬乡贤林乾良手书墨宝欣赏(上)》,《茶道》2021年第9期

左如《墨韵茶香“良”相宜——金石名家、茶疗专家、九旬乡贤林乾良手书墨宝欣赏(下)》,《茶道》2021年第10期

雒三桂《丹墀称进士 田园老画师——郑板桥手书诗屏辨析》,《收藏家》2022年第1期

余一《比墙艺术,名人手迹的收藏“磁场”》,《收藏·拍卖》2022年第2期

赵蕾《上海外贸出口广告手稿中的“符号”研究(20世纪60-80年代)》,《上海工艺美术》2022年第3期

李依繁《鲁迅手稿书法赏析》,《新美域》2022年第3期

陈华、曹晓明《浅论毛泽东手稿书法的章法创新》,《丝绸之路》2022年第3期

(三)学位论文

近两年来,手稿研究相关学位论文有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7篇,分布于文学、图书馆学、美术学等学科,其中话题比较集中的是对霍克思《红楼梦》翻译手稿的研究,有3篇之多。

具体篇名本版从略。

上一篇: 1.阅读下面说明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下一篇: 《夷坚志》《夷坚丙志》《夷坚丁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