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六盘水553001)创,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变形思维模式在六朝特有的社会环境下的继承和演变。关键词:志怪小说;异化;神话思维中图分类号:B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795(2013)07-0122-02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有一类主题是非常普遍的,即是‚异化‛。几乎在六朝所有的志怪中都能找到‚异类化人‛和‚人化异类‛的故事,这类的题材故事并非是六朝小说的独创,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想象,志怪叙事亦多吸收、改造历史传说并继承了古代神话几民间传说的思维叙事模式。追溯其源头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原始神话思维的嬗变,神话的朴素幻想所形成的化身故事对于六朝小说中的异化是观念的注入,是基于原始神话和原始思维土壤之上的衍生。六朝志怪小说中的异化故事类型1.‚异类化人‛大量的六朝志怪小说中都有精怪化人、鬼魅化人,有的甚至是无生命的物体幻化为人的故事。《白泽图》中就有百岁狼化妇人的记载,《列异传》中载彭城男子云:‚彭城有男子娶妇不悦之,在外宿月余日。妇曰:‘何故不[1]136动物幻化的情节已经不是单纯状怪,而是已经接近完整的小说情节。又如苟氏《灵鬼志》记日:1]153从此几例可知,异类化人,并与人发生诸多故事是志怪小说的常见的题材。
东晋以后,志怪小说作品渐多,如:陶潜《搜神后记》、刘敬叔《异苑》、东阳无疑《齐谐记》、刘义庆《幽明录》、吴均《续齐谐》等,因此器物、动物以及鬼魅幻化为人的故事模式,并被小说家们赋予鲜活的情节。例如:郭季产《集异记》有云:‚宋中山刘玄居越城。日暮,忽见一著乌裤褶来取火,面首无七孔,面莽党然……刘因执缚,刀断数下,乃变为一枕。此乃是祖父时枕[1]467又如《列异传》有云:‚江岩于富春县清泉山,遥见一1]136其实无生命之物会自成精怪并化为人形是神话原始思维中的互渗律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中的体现,自然就给无生命之物与有生命之物之间的转化变形提供了思想依动物异形常常化为人形迷惑人类的故事核心情节即是变形,被察觉,现形。而动物化人中最为人们所熟知并且对后世的志怪作品产生深远影响的就要属狐狸变人了,其幻化为人的本领似乎比其他的动物精怪都要更加高明。《搜神记》卷十八载:‚董仲舒[2]416鬼魅化为人状在六朝志怪小说中也不乏见,六朝志怪小说关于鬼魅的题材多是讲人死而复生,这与佛教流入后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观念的反映,也是魏晋时期的自觉风气在小说中的发展,六朝人已经将‚生于死‛的问题带入文学,并作了深入探讨的结果。
而鬼魅幻化为人题材主要是以人鬼相恋为主,如在曹丕《列异传》和干宝《搜神记》中皆有录的故事《谈生》即是如此。异类化人故事多种多样,如前文所引《列异传》中彭城男子所遇之妇乃鲤鱼所化;《甄异传》杨丑奴邂逅之女子,即乃水獭所化,许多已成为幻化题材的原形已逐渐固定下来。2.‚人化异类‛《异苑》有载:‚宋文帝元嘉中,高平黄秀入山,经日,遂化为熊。隋开皇六年,霍州有老翁化为猛兽。‛祖冲之所著《述异‚汉宜城郡守封邵,一旦化为虎,食郡民,呼之曰‘封使君’,即击不复来。时人语曰:‘莫学封使君,生不治民反食民。’‛在六朝志怪小说中不乏人化异类的例子。干宝《搜神记》卷十四就许多‚人化异类‛的记载,如女化蚕,帝女化怪草,夫妇化鹤,清河宋士忠母化为鳖,黄氏母、丹阳[3]174兰岩鹤条:荥阳县南百余里,有兰岩山,峭拔千丈,常有双然,日夕偶影翔集。相传云:‚昔有夫妇隐此山,数百年,化为双鹤,不绝往来。‛忽一旦,一鹤为人所害,其一鹤岁常哀鸣。至今响动岩谷,莫知其年岁也。[3]175人化鼋条:汉灵帝时,江夏黄氏之母浴盘水中,久而不起,变为鼋矣。婢惊走告。比家人来,鼋转入深渊。其后时时出见。初,浴,簪一银钗,犹在其首。于是黄氏累世不敢食鼋肉。
事是汉代即有的传说,流传广泛。《续汉书江夏黄氏之母,浴而化为鼋,入于深渊,《晋书五行志下》、《宋书五行志五》也收入其中,《鬼神传》、《续搜神记》、《广五行记》、《丹阳记》中亦都有相关记载。人化鳖:魏黄初中,清河宋士宗母,夏天于浴室里浴,遣家中大小悉出,独在室中。良久,家人不解其意,于壁穿中窥之。不见人体,见盆水中有一大鳖。遂开户,大小悉入,了不与人相承。尝先着银钗,犹在头上。相与守之。啼泣无可奈何。意欲求去,永不入水。后数日,忽还,巡行宅舍如平生,了无所言而去。时人谓士宗应行丧治服;士宗以母形虽变,而生理尚存,竟不治丧。此与江夏黄母相似。[3]175-176以上几例,可见‚人化异类‛所变化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虽形态上变化,但人本生的人性还是犹存的,帝女化草犹媚、夫妇化鹤仍旧恩爱,所以‚人化异类‛故事主要还是‚作者意识的变形‛。二、‚异化‛主题形成的原始神话思维因素收稿日期:2013-06-06作者简介:支媛(1982-),女,贵州六盘水人,讲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少数民族神话等研究。122上古神话中已有大量的‚神体自身的变化或神体转化为他物的变化和此物变彼物的‛记载如:盘古神话、精卫填海、夸父神话等都是属于幻化题材。
据《太平御览》卷二引《三五历记》所载之盘古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一引《五运历年纪》描述了盘古的最后结局:‚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山海经北山经》所记精卫填海文:‚又北二百里,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精卫填海雕塑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53又有《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137这几则上古神话都属尸体化生的神话,实质是反映了上古人与万物同源合体、万物与人共生交感、物我相融不分的观念。葛洪《抱朴子论》认为:‚若谓人秉正性,不同凡物,皇天赋命,生,男女易形,老彭之寿,殇子之夭,其故何哉!苟有不同,则其异有何限乎?‛因此古人将生物互相变化的现象联系到人的变化,并将这种在神话中才可能出现的异类与人之间的互化带入志怪小说,并将许多历史神话化。如《述异记》所载鲧化熊的传说:‚尧使鲧治洪水,不胜其禹为黄龙所化神话,《山海经》注引《开筮》云:‚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还有古代神话中有大量的石生人,人化石的神话,象《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中就有石生启的神话记载:‚禹治洪水,通可见六朝志怪中异类与人的互化母题发轫于较为古远的变形母题,如《左传庄公八年》公子彭生化豕向齐侯雪怨;《风俗通义》李冰化牛与江神斗等。中国古代最初的变化观念,体现在异类间的互相变化,比如动物间的变化,人类与动物间的变化等等,这种异化在汉以前的神话和史传中已有诸多记载。有学者考察中国变形神话的状况,探讨神话的‚人化异类‛后得出结论:先秦神话中的变形,主要是死后化为异类的神话人物,在神话思维中,是以变形代替死亡,属‚死生变形‛类。到了汉代,神话中的‚死生变 形‛类被‚趁境变形‛所代替。 [10] 三、‚异化‛主题是六朝志 怪小说将神话原始审美观念 与时代观念结合的产物 中国神话中的变形异化题材比起西方神话更加超常和怪异,这 大抵出于初民对天地万物变异无常的现象的感性理解,阴阳五行的 盛行便将这种幻变解释为阴阳五行的不偕是造成气乱变形的原因。 六朝时期的政治变迁以及也带来了对生死的讨论,大量的文学家把 关注更多地投入到生与死的探究中,并将其带入文学领域,各种学 说的糅合也给变形主题提供了新的阐释和接受视界。
佛教的传入并 且兴盛使得佛家轮回学说成为中原本土变形观念的恰好诠释,尤其 是使人和异类的转化转世轮回具有了合理性。民族融合也带来了西 域幻术影响和体外灵魂观念的扩散,物种变化诸事有如动物化人、 人化石、化兽、化蛇、化禽等似乎在这种幻术的魔力下一切变化皆 有可能。 中国古代的神话是在理性成熟的阶段被记载和传承的,原始 神话的‚理性结构‛与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的时间理性精神和理性思 维交织在一起,使得我们所了解的神话包含着复杂的意蕴。在神话 与叙事文学原型关系中,最明显的就是对于神话故事的直接利用及 其置换变形,同时,神话给叙事文学提供深层创作模式。 [11] 变而为虎,鲧之为熊乎?则夫虎、熊之寿,不能过人。天地之性,人为最贵。变人之形,更为禽兽,非所冀也。‛这已透露了时人对 变化的期盼,而人们往往被许多物变激发了其他的变形主题。人类 对于变化的梦想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过,从上古神话,到汉史传,以 至六朝志怪、唐传奇、明清小说,无不承袭变形异化的主题模式。 异化母题是绵延久远的东方神秘主义观念的一个必然性归聚,它由 萌芽到成形,是一个历时性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鲁迅. 鲁迅辑录古籍丛编[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王根林(校点).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 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等,撰.四部丛刊三编•子部•太平御览第2册[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36:3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