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近母语研究院 / 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国民间故事》是亲近母语编创的中国民间故事集,共34篇。
有世代相传的四大民间故事《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的故事》;
有神奇迷人的民间传说《九色鹿》《三王墓》《田螺姑娘》《范丹问佛》;
有想象奇特的宝物故事《聚宝盆》《金马驹和火龙衣》《金斧头、银斧头和铁斧头》;
有充满童趣的民间童话《老虎外婆》《十二生肖鼠第一》《人参娃娃》《虎甥与猫舅》;
有“原来如此”的传说故事《借眼睛的虾》《兔子为什么变成三瓣嘴》《打雷之前为什么先闪电》……
整本书文字优美、插图典雅,巧妙地把老故事“现代化”,吸引现代儿童亲近老故事、亲近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
一、教学设想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编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两篇民间故事,在“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我们可以怎样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从“导读课”到“交流课”,引导学生愉快阅读、有效阅读?
《中国民间故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可以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聚焦奇特的想象、关注曲折的情节、理解民间故事的价值,从单篇到多篇,从单篇到整本书,习得并运用方法阅读整本书。
(一)导读课
1.简要推介,激发兴趣;
2.读目录,聊故事;
3.共读篇章,先睹为快;
4.独立阅读,梳理情节。
从整本书中选择1-2篇精彩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借助导读单,做好阅读计划,从喜欢的篇目开始,读完整本书。
(二)交流课
1.交流阅读单,联结发现;
2.整体梳理,联结想象;
3.故事分类,发现特点。
从一篇到多篇到整本书,比较、探究民间故事情节中的异同,理解民间故事的三段式结构,理解民间故事“神奇的想象”“美好的情感”,感受民间故事中的智慧和力量。
二、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
三、课时安排
导读:1课时
交流:1课时
四、教学设计(含导读、交流、学习单)
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认识《中国民间故事》,产生阅读图书的兴趣。
● 阅读精彩篇章,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开门见山,激发兴趣(5分钟)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推荐的是“祖祖辈辈 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集”,故事集里有我们祖先“原始的智慧、朴素的情感、瑰丽的想象”。你觉得这样一本故事集里会有哪些故事? (学生联结单元学习、“快乐读书吧”推荐,预设:《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
2. 追问:除了这两个故事,你还知道哪些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深受每一代人喜欢的民间故事?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激发学生想要了解、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愿望。
(二) 读目录,聊故事(8分钟)
1.这本《中国民间故事》总共收录了34篇。阅读目录,有哪些篇目,你很熟悉?有哪些篇目,你觉得特别有意思?有哪些是我们你没想到的?
2.对照目录,出示文中插图2-3幅,说说熟悉的人物、故事、篇目名称。请同学们翻开《中国民间故事》目录页。老师出示插图,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谁能迅速猜出人物、故事、篇名。
① 出示P12页“九色鹿”插图,看图,猜篇名。 (学生联结单元学习、目录提示,预设:《九色鹿》)
② 出示P61页“花木兰”插图,观察画面,猜故事。 (学生根据画面提示、联结熟悉的“花木兰”故事,预设:《花木兰》)
③ 出示P74-75页“哪吒闹海”插图,观察画面,猜故事。 (预设:《哪吒脑海》)
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民间故事,还有许多生动、迷人的民间故事,比如《老虎怕漏》,你读过没有?我们一起来看看。
【设计意图】由目录开始,联结已知与未知,从熟悉的故事、熟悉的人物开始,学生更愿意亲近《中国民间故事》。
(三)共读篇章,先睹为快(10分钟)
1.全班共读《老虎怕漏》第1-3段。教师讲述故事,对话处可让学生分角色读。教师读 黑色字,女生读 橙色字,男生读 蓝色字。
老虎来到草屋门前,听到屋里的老奶奶对老头子说: “我要睡下了,牛棚的门你可关好了?别让小偷、老虎什么的偷了去。”老头儿应道: “唉,天不怕,地不怕,虎豹小偷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呀!”
老虎听了,大吃一惊,心里盘算着:“漏”是啥东西?他什么都不怕,连我这兽中之王也不放在眼里,就怕那个“漏”。看来,这个“漏”比我还厉害,我可要小心点。想罢,老虎便小心地向牛棚走过去。
你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学生猜想:可怕的“漏”……)
2.以“讲的方式”接龙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第41-43页《老虎怕漏》。教师讲述开头。学生接龙以“讲述”的语气阅读整个故事。讲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学生:好笑、有趣、夸张、离奇……)
3.小结:这样的民间故事只要开始读,认真读1-2段,就停不下来,有趣的情节、神奇的想象,都能吸引人往下读。这本《中国民间故事》有34篇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接着往下看看。
【设计意图】这一篇《漏》充满童趣,开头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更不用提意想不到的转折和结尾。由精彩篇章,引发学生愉快的阅读体验;在游戏性共读中,吸引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热情。
(四) 独立阅读,梳理情节(15分钟)
请你回到目录,选择你最感兴趣,最迫不及待想要阅读的故事。
1.独立阅读感兴趣的故事,借助情节格梳理故事。
起
承
合
转
2.组内分享感兴趣的故事,借助情节格说“起承转合”。
3.班级交流。展示情节格,发现故事的三段式结构。
【设计意图】很多民间故事有明显的三段式重复结构,从故事开始、发展到结尾,类似的情节反复出现,每一次重复都是对故事主题的强化和深化,也能不断加深学生们对故事、人物、主题的理解。通过独立阅读、小组分享,引导学生感知故事独特结构,使学生对故事有更浓厚的阅读兴趣。
(五)课堂总结,布置任务(2分钟)
民间故事中有稀奇的“宝物”,有神奇的“人物”,有离奇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这本书,同学们从喜欢的故事开始,独立阅读整本书,找找故事里的神奇宝物,找找故事里的神奇人物,看看有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思考这些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在诉说什么。
交流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借助阅读学习单,交流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分享自己的阅读发现或收获。
● 通过《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对“中国民间故事”有自己的理解,感受“生动传神的语言”“神奇曲折的想象”“朴素美好的情感”,感受“中国老故事”的魅力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 联结发现,交流感受(5分钟)
1.最近我们读了给孩子的中国记忆——《中国民间故事》。当你看完整本书,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有什么特别的发现?请你借助自己的阅读足迹单,说说自己阅读的篇目,说说你的发现。
2.小结:我们发现在《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里,很多故事有明显的三段式重复结构,故事语言生动传神,故事里有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宝物,曲折的情节,蕴藏着朴素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初步交流阅读感受。
(二) 联结想象,整体梳理(25分钟)
在阅读过程中,你在想象中“看见”故事了吗?看到了哪些神奇的画面,如鲜明的人物、神奇的宝物、曲折的情节等。
1.鲜明的人物
请根据自己制作的人物卡,说说在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时,始终在你脑海中盘旋的人物?为什么?神奇的样子、神奇的本领?
① 组内交流、完善人物卡。
② 代表汇报。
③ 教师总结。
2.神奇的宝物
小组交流“神奇的宝物”学习单,分享《中国民间故事》中神奇的宝物,说说分别出现什么故事中,有什么神奇之处,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篇名
宝物
拥有者
神奇之处
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① 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宝物单。
② 代表汇报。
③ 教师总结。
3.曲折的情节
① 结合“神奇的宝物单”,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宝物”,围绕“宝物”的“神奇之处”以及“宝物”对故事发展的作用,回顾整个故事。
② 小组围绕“宝物”,绘制情节梯,尝试创造性地讲故事。 (预设:换视角……如:以“宝物”为视角、以“宝物”为讲述者,来讲述故事。)
③ 小组派代表,根据“宝物单”、“情节梯”讲故事。
④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联结想象,分享交流故事里有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宝物,曲折的情节,感知“中国民间故事”特点。
(三)故事分类,发现特点(10分钟)
1.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归类。 (预设:民间动物故事、民间生活故事、民间爱情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民间宝物故事……)
2.出示“宝物故事”比较表格,学生分小组完成,然后交流。
故事
名称
宝物
主角
反派
反派的
结局
主角的
结局
3.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比较的一类故事,有哪些发现?
4.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民间故事的分类,并以“宝物故事”为例,引导比较发现同一类故事叙述模式、主题等方面的共通点,感受故事的创作奥秘。
阅读学习单
我的阅读“足迹”
《中国民间故事》共34篇,你读了哪些故事?有什么阅读发现?阅读时,有什么感受?
不妨用这样的一张阅读足迹单,简要记录一下。
阅读
日期
阅读
时间
阅读
篇目
阅读
发现
阅读
感受
人物卡
在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时,有没有始终在你脑海中盘旋的人物?他有什么神奇的样子、神奇的本领? 请你为印象最深的人物设计一张人物卡。
“宝物”清单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故事中都有神奇的“宝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宝物”,有什么神奇之处?你最想拥有哪一个“宝物”,来自哪一篇故事?可以列一份“宝物“清单哦。
篇名
宝物
拥有者
神奇
之处
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情节梯(可课堂上完成)
结合“宝物清单”,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宝物”,尝试用“情节梯”来梳理这个故事的情节。
找规律
这本书一共有34个故事,请你试着给这些故事分分类,比如可以按照题材、主题、人物等来分,不论怎么分类都可以。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类故事,看看同类故事有哪些相同点?
序号
类别
这一类里,有哪些故事?
爱情
故事
《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你发现的还有哪些爱情故事,也可以继续填写在这个表格中)
我选择比较________类故事,我发现这些故事的相同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计者
林明霞: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教师,图书馆馆员,儿童阅读认证中级教师,亲近母语厦门海沧“阅读地平线计划”种子教师。
这次参加亲近母语儿童阅读师资能力认证培训,有幸参与快乐读书吧整本书研发,收获良多。特别感谢指导老师,不厌其烦地反馈,修改《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设计、阅读单设计,相信今后开展阅读教学,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林明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