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韩国对基督教的狂热信仰,恐怕许多人都早有耳闻,不少人甚至有过街头被韩国人传教的经历,早年更有过韩国人跑到伊斯兰教发源地中东传教遭绑架的魔幻报道,足见韩国人对基督教的热忱。
作为东亚文化圈的一员,韩国是仅有的基督教国家,此外的中、日、朝等国都对基督教兴致缺缺。中国信仰基督教者十不存一,而在日本,国内信仰基督教者不超过总人口的2%。
至于思想文化相对封闭的朝鲜,对基督的包容性则更差,基督教徒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
而在韩国5000余万的人口中,基督教徒数量可达1500万,约占总人口的33%,这无疑是个夸张的数量。
基督教
源于西方,流行于欧美的基督教,于韩国而言显然是舶来品,但韩国会却对基督教信仰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狂热。
抛开部分人利用宗教在国内攫取利益,打着宗教的名义传播邪教等动机外,基督教的传教能在韩国大获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历史遗留。
那么,基督教是以何种方式被带到朝鲜半岛并发展壮大的,它的到来又为朝鲜半岛的国民带去了哪些影响?
基督教
基督教在朝鲜半岛的萌芽
基督教传入朝鲜半岛的最早时间,学界历来有所争议,韩国学术界一般认为基督教最早由西方传教士麦克莱于1884年带入朝鲜半岛。
但事实上,基督教最早传入朝鲜半岛的时间应当是在17世纪,借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而非是韩国学界所认为的“西方传教士”。
韩国曾是中国的藩属国,当时的韩国与朝鲜还同属于朝鲜王朝的一部分。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将西方的自然科学、文化、书籍以及宗教带到中国,而朝鲜王朝每年都会派出使节出使中国,也有了将西学一并带回国内的机会。
韩国基督教徒
基督教思想开始进入朝鲜王朝,但遭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抵制,未能在国内掀起足够的声浪。
1592年,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彼时的日本已被罗马的天主教传教近半个世纪,国内基督教徒者众,一批被掠去日本的朝鲜俘虏接受洗礼,成了朝鲜半岛第一批基督教徒。
而以与此同时,基督教书籍与其他西方文化思想也借由中国这一媒介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
许多朝鲜学者都在尝试接触西方科学思想的过程中了解了基督教,并在学界展开了相关的研讨、评论。
基督教徒
此时基督教思想虽未被朝鲜王朝官方所接受,但随着朝鲜王朝开始使用西历,有关西方器械、手工产品的研究也在民间盛行,基督教思想也开始连同西学的传播而逐渐蔓延。
基督教真正意义上地传入朝鲜半岛,是在1783年朝鲜使臣李承熏出使中国时,他在北京接受了西方神父的洗礼,成为朝鲜王朝官方承认的第一名基督教徒。
李承熏于1984年春归国,一并带回了各类基督教教义。
回国后他积极传教,虽受当时朝鲜王朝闭关锁国之风气影响,教义传播受限,但在几十年时间里,教会相继成立,教徒也已然过万。
基督教
在未有西方传教士积极传教的前提下,朝鲜半岛就已然出现了成规模的基督教徒,并自发建立教会,这放在世界传教史内,都算相当罕见。而这其中的原因,与当时内忧外患不断的李氏王朝有直接关系。
18世纪末的李氏王朝,早已走向没落,前有后金的胁迫,后有日本的入侵,外患频频之际,朝鲜王朝统治者也曾想过奋发改革,重振朝鲜王朝的辉煌,但最终不敌国内激烈的党争。
如此国家危难之际,自然也有一些知识分子试图寻找出路。
而在接触西学后,他们普遍认为西方的科学、思想更为领先。
基督教徒
其中的基督教更是团结底层民众的有力武器,这也是基督在未有西方传教士入朝的情况下,就能在朝鲜半岛形成势力的关键所在。
但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朝鲜王朝自上而下保守封建。封建统治者对日益壮大的基督教心有忌惮,担心威胁统治,而信仰萨满、佛教(经东方思想本土化)的普通民众,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接受多神教到一神教的转变。
依托宗教发动的改革注定失败,朝鲜国内大批基督教徒也遭到迫害。
尤其是18世纪60年代上位的兴宣大院君,其对朝鲜半岛内的基督教徒开展的迫害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已到了朝鲜国内人人自危、噤若寒蝉的地步。
基督教
教徒的迅速增长
虽然基督教在未有西方教士主动传教的情况下便在朝鲜半岛内扎根萌芽,但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终究难成气候。
而西方世界的干预,成为了基督教在朝鲜半岛大范围扩张的助燃剂。
1866年,心怀扩张野心的法国以12名法国传教士在朝鲜王朝遭受迫害为由,对朝鲜发动侵略,但最后以失败告终,此次事件被称为“丙寅洋扰”;
1871年,美国又对朝鲜发动了武装侵略,只是这次的借口不像法国那样以宗教为由,但其目的仍在于强迫朝鲜开放通商口岸,开展殖民。
基督教徒
激战40余天后,美国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朝鲜排外意志顽强,通商目的未能达成,美国只得携战利品驱离,此次事件被称为“辛未洋扰”;
直到1875年,日本以武力打开了朝鲜的大门,随后又有清政府的从中斡旋,朝鲜王朝闭关锁国的幻想被打碎,西方列强陆续进入朝鲜半岛,也一并将基督教带去当地。
资本主义经济对小农经济的摧残、阶层的撕裂、黑暗的政治,加之频发的自然灾害与侵略者的践踏,此时的朝鲜民众对外来信仰的抵触心理已经降到最低,也愿意接受新的信仰,毕竟灾难下谁能给予心理慰藉呢?
基督教
基督教成了一部分朝鲜普通民众的精神支柱,但对贵族精英阶层而言,基督教可谓是改革的有力推手。
1885年,新教教会在汉城设立,之后新教徒人数猛增,至1910年,朝鲜半岛已有新教徒20余万,之后这个数字仍在不断攀升,1945年已达到30万。
而其背后的原因自然不仅是满足底层民众的精神需求与精英阶层的改革需要那么简单。
日本对朝鲜半岛的侵略由来已久,自武力打开朝鲜大门后,日本对朝鲜的压迫便始终未有停止。
基督教徒
到了1910年,日本更是直接以武力胁迫大韩帝国(仍属于朝鲜王朝)签署了《日韩合并条约》,直接将朝鲜半岛纳入囊中。
随后日本在朝鲜半岛境内开展了新一轮的残酷统治,但此时的基督教会已在朝鲜半岛内发展壮大。
他们不仅给朝鲜民众带去了精神慰藉,更兴建了多所医院、学校,而这些不仅解决了朝鲜民众的实质需求,也成了他们逃脱日本殖民者欺凌迫害的避难所。
而一方面为了宣扬教会对信徒的保护,另一方面也为了表达对日本高压统治的不满,教会默许了朝鲜民众的避难行为,并开始对朝鲜民众的反殖民活动提供一定帮扶和支持。
朝鲜半岛基督教徒
由于基督教会由欧美列强兴办,日本殖民者碍于其威势并不敢直接进教会学校、教堂、教会医院等场所抓人,一些朝鲜爱国人士也借由教会开展爱国活动,有的干脆借着基督教徒的身份组织集会、示威。
可以说,基督教在朝鲜半岛的兴盛除了西方的有力助推外,还有朝鲜民众的抗日需求。
在长期进行的爱国斗争中,朝鲜民众对基督教早已不再心怀抵触,而是将其视为自己爱国举措的一部分。
基督教会
基督在朝鲜半岛的本土化
值得注意的,基督教作为朝鲜半岛的非原生宗教,在朝鲜半岛发展过程中已经实现了本土化改造,融合了朝鲜半岛本土的萨满教、佛教、道教乃至是儒家思想。
而新教能在晚天主教一个世纪的前提下仍赶超后者的原因,也与其对本土化所下的功夫有直接关系。
19世纪时由于朝鲜王朝的闭关锁国,西方教士在朝鲜半岛的传教处处受到掣肘,甚至有遭受当局迫害之危险。
而新教传教士为了更好地将新教思想传播到朝鲜,开始另辟蹊径,将基督教的经典书目《圣经》翻译为朝鲜文,而非是先前的汉字。
基督教
汉字在当时虽为朝鲜王朝的官方语言,但仅为少数精英贵族阶层所能学习,普遍民众只懂得朝鲜文。
而在具体翻译的细节上,教士也下了十足的功夫,比如将“上帝”翻译为“独一的天神”,将“圣父、圣子、圣灵”翻译为朝鲜历史上的神话人物“檀君”、“檀因”、“檀雄”……
其他翻译也遵从朝鲜当地民众的生活风俗习惯,在不背离《圣经》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新教开始在朝鲜半岛大范围传播。
基督教
点评
如今的韩国之所以成为基督教国家与朝鲜半岛历史上所经历的几段特殊时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并且不可否认的是,基督教在朝鲜的独立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舒健.基督教在近代朝鲜的早期传播[J].宗教与历史,2019(0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