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的民间传说你知道的有多少?
福州,作为八闽首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福州有许多民间传说,下面我们就列举一些福州有名的人物、地点、美食的故事。
仓山陈靖姑(临水夫人)传说
据传陈靖姑于唐大历二年(762年),生于闽侯下渡(今福州市下藤路),是福州民间普遍尊崇的一位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尊称有临水陈夫人、大奶夫人、陈太后、顺懿夫人、顺天圣母等,俗呼娘奶、临水奶。仓山下池(今工农路一带)有一座许真君祖庙,庙附近有一座旧木屋,当地老人说陈靖姑就出生在木屋里故称祖屋。但以往传说都是说其祖屋在六一南路今鹤龄医院对面原“静庐”内。陈靖姑自幼向往道教,一心想学法。长大后父母为她婚订古田刘杞莲,正欲为她举行婚礼,她拒婚出走,去闾山许真君那里学得法术并获十部天书后下山,在她十六岁至二十四岁短暂的八年中,为地方除妖灭怪,特别保护妇女儿童,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好事。二十四岁时福州地区久旱不雨,田园干裂,人民苦不堪言。这时已有身孕的陈靖姑,不顾个人安危,脱胎于家中,手执宝剑和号角,到龙潭角(今仓前路与江心公园之间江中)祈雨,由于妖怪长坑鬼加害,加上早产身体虚弱,结果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传说龙潭角水下就是闾山大法院,法主许真君许逊就是陈靖姑的师父。传说中陈靖姑死后成了神又到许真君处补学扶产救胎法术。
“田螺姑娘”的传说一直流传于福州民间。1980 年代曾有企业开发的电饭锅就命名为“田螺姑娘”。近年来在螺洲及边地区开发的商人,一般也都会关注螺女庙。
螺女庙位于福州市郊螺洲镇洲尾村,内祀螺女。坐北向南,建筑面积34平方米。单间,用三柱,木构架,设封火墙,门前及两侧用条石铺地,濒临闽江。庙前一株胸围7.6米古榕树绿阴覆盖。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五记田螺姑娘传说:
晋侯官人谢端少孤,得一大螺如斗,贮瓮中。每晨见有饭饮汤火。疑之,于篱外窥见一少女自瓮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
双抛桥
双抛桥在今杨桥路中段。传说古时候这里就有河,河上有座无名的木桥。河附近分别住居着邱、何、胡三家。邱家有个儿子靠木工手艺为生。何家亦不甚富裕,有个女儿长得花容月貌,且生性善良。邱、何两家素有往来,彼此一对男女自然也合得好。他俩青梅竹马,两家长辈视为合适,遂为他们定了亲。不料,何小姐被胡家阔少看见。胡家为官,有钱有势。胡少爷见何小姐貌美,查明底细后便遣媒到何家说亲。何家把姑娘已定亲的情况让媒婆去回了。谁知胡恶少根本不理,暗地召集家丁打手,何小姐于迎亲路上被抢到胡府。
何小姐是个忠贞烈性姑娘,到了胡府宁死不从,并于夜间趁看守疏忽之机,偷偷逃出胡府,奔回邱家与新婚丈夫相聚。然而,胡恶少喝动众恶奴,各持凶器奔赴邱家,将邱、何新婚夫妇捆绑后抓走,将新婚夫妇双双抛入河中,并吩咐将两人尸体抛向南北两边,意在死了也不让他们在一起。后来河的南北两岸各长出一棵榕树,树根在河底互相交错,树枝在空中攀连,成为榕城的一道奇观。后人见了赞叹不已,便将跨河的这座桥叫双抛桥。
塔头街
福州东门塔头街,原名“抖头街”,这个街名记载了明朝抗倭卫国的,直至清末民国初期,才改称为“塔头街”。
相传,嘉靖43年(1564年),倭寇不甘心宁德横屿之役的惨败,又纠合新倭1万多人来犯福州,爱国奉令赶来剿倭。有一天凌晨,倭寇突然进犯福州城,敌我两军在东关城外遭遇,展开浴血大搏斗。搏斗中,戚军中头队的举旗战士的头被倭寇砍了一刀,抖来抖去血花四溅,而这个战士依然一手高举着的大旗,向前冲锋;一手挥刀逢倭就砍,连杀了好多个,敌军望之胆战心惊。的战士在旗手的鼓舞下,奋起追击,杀得倭寇“尸横满城野,血染晋安河”。这次的胜利,为东郊卅六乡村群众争得了多年安宁。当战斗结束时,那个挂头冲锋的举旗战士,其“身”倒在街前,这一带故称抖头街,而其“头”横在另一条街,人谓横头街。
金鸡山
福州晋安区有座山,叫“金鸡山”。据记载开拓于秦代。有一段美妙的传说是,上八洞大仙驾祥云东行,欲同吕纯宾等7位大仙过海。路经邹鲁之邦的福州东关城外的易俗里时,只见有一山冒出一股望气,铁拐子心觉有异,便坠下云头,登山跟踪寻找,只见山峰下面突出一块又长又大的岩石,形似“状元帽”,俗称“金鸡洞”。
他发现了山上有金鸡(雉鸡)成群在这块岩石附近飞翔,“金鸡三唱,天色黎明”。他情不自禁地拄着拐杖在山顶一块状若棋盘巨石上一跺,对周围的山川景色赞不绝口。留连良久,才驾起祥云飞向东海而去。到今,山上还留下的脚印及其拐杖拄地的痕迹。这个优美的故事,就是“金鸡山”山名的起因啊!
渡鸡口的传说
福州有个地名叫渡鸡口,位于今鼓楼区北大路与达明路交叉处,鼓西路由此横贯而过,原名“土街口”。因民间相传八仙之一的李铁拐曾来福州,在此渡一公鸡升天,故名。
另有一传说是,有一仙人化装乞丐考验世人。他满脚生疮蛆,秽腥恶臭,众人皆避。这时,他向一财主求讨,财主不但分文不给,还把他驱赶出门。这时财主家的一只公鸡夺门而出,把乞丐脚上的疮蛆啄尽。于是大公鸡变成一只彩凤随仙人升天而去。这故事饱含“宁渡禽兽,不渡恶人”的哲理。
春卷
福州春卷,历史悠久,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
相传宋朝年间,有一个书生名叫陈皓,年方十八,才貌出众。他有一个非常聪明、贤惠、漂亮的妻子,叫阿玉。两人你敬我爱,情投意合。
陈皓有志气,有抱负,读书专心致志,常常日以继夜,通宵达旦。陈皓读书实在太专心了,经常总是忘记了吃,阿玉只好拿去热了一次又一次。阿玉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第二天,阿玉用米磨成粉,制成皮,包上肉和菜,加上佐料作为馅,然后用油一炸,一股香气扑鼻而来。陈皓从心里感激贤惠的妻子对自己的体贴关怀,从此他餐餐吃得香,吃得饱,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不久,陈皓进京赶考,一路上除了带去应试的用品外,携带的干粮,就是妻子特地给他制作的这种食品。
三场试毕,陈皓得中头名状元。红榜一出,他高兴得把自己带来的干粮送给考官先生品尝。先生一吃,赞不绝口,便问陈皓是从哪家名师的饭铺里买的。陈皓笑着告诉他,是自己的妻子做的。先生一听,诗兴大发,顿时写诗作文,一时纷纷传闻,并称这干粮为“春卷”。从此,福州春卷,后来竟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进贡的上等礼品。
太极芋泥
关于太极芋泥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据传,1839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美、英、俄、德等国的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特备冰淇淋作冷餐宴请林则徐,企图让他出丑。在宴席上,初见冰淇淋的林公见其丝丝冒着白气,以为是一道热菜,放在嘴边吹了又吹才送入口中———谁知那冰淇淋却是冰冷的。在座的列强领事们哈哈大笑。
不久,林则徐备宴回请。席末,林公上了福州名菜“太极芋泥”。才出锅的热芋泥滚烫之至却并不冒热气。外国领事们一见这道菜颜色暗红发亮,油润光滑,犹如双鱼卧伏盘中,色香俱全,却不识其名,便问翻译。来自北方的翻译却也不识这道福州街头巷尾的小吃,灵机一动说,这是林公招待的“福州冰淇淋”。领事们迫不及待地想先尝为快,结果可想而知。
蛎饼
民间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传说清初有一位年青人,继承父业在闹市设摊卖早点,他虽然勤劳,但生意清淡,只能糊口,不能成亲.他朝思暮想,如何才能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成家立业,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位白发老人对他说:“你的后运好!“他急问:“好运向何处求?“老人不答不理,飘然而去,他追赶不上,这时只见天上月白云清清,星星闪闪,他看了出神,接着月亮下沉,黄色的太阳,从东边升起,霞光万道.醒来却是一场梦。后来,他从梦中悟出了奥妙,就用米豆为原料磨成浆,把似明月般的蛎饼放在油中炸。饼在油中翻滚,似在彩云之间,熊熊火焰犹似霞光万丈;蛎饼熟时呈金黄,好比金黄色太阳,这就是由月亮到太阳的蛎饼制作来历。开市之时,顾客尝了,拍手叫好。于是生意兴隆,发家致富,后人争相仿效,一直流传至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