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非遗文化解码之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飞传说”

非遗文化解码之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飞传说”

非遗文化解码之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飞传说”“岳飞传说”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为八百多年来历代的普通百姓所创作,故事形象生动,体现了广大人民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和朴素的爱国思想。许多传说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颂

岳飞传说”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为八百多年来历代的普通百姓所创作,故事形象生动,体现了广大人民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和朴素的爱国思想。许多传说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颂,而且留下一些相关的纪念建筑、纪念物等遗存。而另一方面,岳飞传说故事也正是依托了这些实物遗存而得以传承下来。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南汤阴人,南宋卓越的军事将领,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因坚持抗金、反对妥协,被宋高宗、秦桧等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杭州的大理寺狱中。二十年后岳飞冤案得以平反,其遗骸被以礼改葬于栖霞岭南麓。

青山有幸埋忠骨,八百多年来,岳飞墓、庙屡毁屡兴,成为历代人民凭吊和纪念岳飞的重要场所。岳飞在杭州遇难,并长眠于此,西子湖畔的历代百姓崇敬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创作了“岳母刺字”、“尽忠报国”、“精忠柏”等众多的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以此来歌颂岳飞,纪念岳飞。

岳飞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曾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自己祖国的荣辱和兴衰而奋斗。岳飞已成为中华民族气概的象征,代表着我们先人优秀的情操和气质。他的英名和业绩,历经八百多年而盛传不衰。民间岳飞传说的产生和流传,也正体现了这种精神深植民心,亘古不灭。

2009年,岳飞传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岳母刺字》

靖康元年(1126)九月,北方的金人再次大举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在这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危急关头,年轻的岳飞毅然告别妻儿老小,从军出征。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尽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尽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尽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岳飞含泪记取母亲的教诲,满怀“尽忠报国”的热情,背井离乡,踏上征程。从此岳飞南征北战,一直驰骋在抗金的战场上,再没有机会回到家乡。

《精忠柏》

在杭州岳王庙入口处,有一座精忠柏亭,亭内陈列着八段树干化石,乌黑锃亮,硬得像石头一样,人称“精忠柏”。

传说“精忠柏”原为南宋大理寺狱中风波亭畔的一株古柏,枝叶繁茂,气势非凡。岳飞含冤入狱被害后,这棵大柏树好像有灵性似的,枝叶开始低垂,不久便慢慢地枯萎了。可那树干儿却像一座高塔似的,屹立在风波亭旁边,历经近千年风吹雨打,阅尽了人世间风云变幻却僵而不腐,仍像铁石一般坚硬。人们仰慕枯柏英烈般的风骨,称之为“精忠柏”,并把这八段柏树干收藏起来。后来人们在岳王庙里造了一座小亭子,把这些柏树干移到小亭子里摆放,外面装上栅栏,供人观赏。

其实,这几段“精忠柏”并非南宋古柏,据地质部门考证,属一种松柏科植物的化石,其历史已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

上一篇: 《东周列国志》(青少年阅读版)|第十三回:鲁桓公夫妇如齐 郑子亹君臣为戮(下)
下一篇: 《东周列国志》(青少年阅读版)|第三十七回:介子推守志焚绵上 太叔带怙宠入宫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