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曾到过“仪封”这个地方,经学者考证,一说仪封在开封境内,还有一说在西平境内,现在一般采用第二种说法。在西平境内现在还有仪封乡,存有孔子到访的历史遗存。
在仪封这个地方,孔子与仪封的地方长官见了一面,准确的说,是仪封的行政长官主动要见孔子一面。这段见面的过程根据典籍记述,是这样的: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封地方官员要求见孔子,他对孔子的弟子说,来到我们这里的君子,我还从来没有不去拜见的,随后就和孔子见了一面。至于二人聊了些什么,不得而知,因为史料没有记载。
但是显然仪封的行政长官对孔子很是认同,也可以称得上由衷佩服,因为他会见结束出来后,对孔子的弟子讲了一段话,他说:你们不要愁没有官做,当今天下无道很久了,你们的老师就是上天派来教化人间的圣人,终将影响世人。
仪封地方官员对孔子的评价是“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说孔子是上天派来用以教化世人的“天纵之圣”。孔子到底是不是圣人呢,这其实不必争论,他的历史功绩放在那里,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在春秋时期,王官之学式微,孔子是第一个开办私学的人,从此贵族才能上学的官学开始下达,走向民间,让普通百姓也享受到教育,其功至伟。据说,孔子弟子三千人,有成就者就达七十二人,是当时最知名的教育家,学者,对开化启蒙民众和知识传承贡献巨大,怎么评价都不算高。
其二,孔子看到当时很多的历史文献残缺不全,有些失于庞杂,就系统整理了很多历史典籍,他编纂《春秋》,整理《六经》,对远古时期留存下来的历史典籍做了大量的修订整理工作,这对文明的薪火相传显然是功劳卓著的。
如果没有孔子这些工作,我们今天所看的历史文献就会缺失很多,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从文化的传承来说,孔子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文明的传灯者。
另外,孔子以《六经》思想为基础,创立了儒家思想学派,这又是非同寻常的创举。儒家思想是集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一体的体系庞大的思想学说,在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和人民。儒家思想以孝悌仁义为根基,提出了适合人类普世原则的价值信条,倡导以民为本的为政观,这些思想即便在今天依然焕发出璀璨的光辉。
仪封的地方说孔子就是上天派到人间的“木铎”,终将振聋发聩,引起世界的瞩目,真是所见非凡,一语中的。
当然,我们还应明白,今天去学习传统,不是一味惟古是从,而是以传统为基,让我们民族凝聚更多共识,为社会的变革和文化重建积聚发展的力量。相信在二十一世纪,优秀传统文化将会伴随着民族的革新与再次觉醒,萌发出新的生机,再次体现它与时偕行的包容和先进性特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