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一、认识传说的一般特点及传说的类二、掌握传说的特征。三、能够区分传说与神话、故事。教学重点:传说的特征;区分传说与神话、故事。教学安排:4课时。一、民间传说的界定在中国的民间,人们习惯称传说为传言、逸闻、逸事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受国际学术潮流的影响,学术界开始关注传说,逐渐认识到它的独特性,开始对此界定。1、传说释义。民间传说是广大民众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二、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一)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传说和神话中部分作品产生的时间十分接近,因此,既可以把这些作品看作神话,也可以看作传说。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1、联系:(1)神话与传说在讲述形式上都是以人物或事件为中心,在叙事的形式上有相似性;(2)有不少传说来自神话,同时受民众宗教意识的影响使民间传说带有浓厚的神异色彩。2、区别:(1)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来自原始人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民间传说大多是民众自觉的艺术制作的产物。(2)二者叙述的主角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神,如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等;民间传说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世俗中的人,如鲁班传说、扁鹊传说等。
(3)神话解释自然、社会。大都以整体的部类出发。如神话中对冬天为什么是寒冷的解释,人是怎么来的解释等,都是从自然或社会的整体出发;传说则解释局部的东西、具体的事象,如锯发明的传说;神医治病的传说等,都是以一个局部去叙述一个故事,阐明一个道理的。(二)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联系: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之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二者有时可以相互转化,即故事的传说化和传说的故事化。2、区别:(1)民间传说总是和纪念物联系,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如《卧龙岗来历》《冬至吃饺子》等;而民间故事却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如《八百老虎闹东京》等。(2)民间传说中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叙述的事件有时间、地点,如刘、关、张传说,王蟒撵刘秀传说等,都是历史实有其人,再经过民众的艺术加工,流传民间;民间故事不受具体时间、空间的局限,民众可以自由幻想和虚构。如王小、李二等,历史上就没有其人,是人们的幻想和虚构的。美国学者W巴斯科在他的《神圣的叙述里》以列表形式作了比较了三者的关系,如表图示:散文叙事体散文叙事体散文叙事体习惯性开头常常、从前等信仰事实事实故事背景某些时间和地没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时间遥远的过去近期过去任何时间地点其他世界同于今天的世界任何地点态度神圣神圣或世俗世俗主要角色非人类人类人类或非人类三、传说的分类民间传说大致可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三大类。
(一)人物传说这类传说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或经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物传说中的主人公是历史上的真人,他们在所处的时代做出了有利于历史进步的事迹,人民怀念他们,敬仰他们,通过传说创作来为他们树碑立传。人物传说中可分下面几种类型:1、著名历史人物传说历史人物传说的主人公,都是历史上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知名人物。无论是流芳百世者,还是遗臭万年者;无论是为后人歌颂者,还是遭万人唾骂者,在民间都有许多传说。其中包括:(1)历代帝王的传说:秦始皇、汉高祖刘邦、东汉光武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以及康熙、乾隆、慈禧、光绪等均有许多传说,人们通过创作传说,来评论他们的是非功过。(2)清官的传说:狄仁杰、包拯、海瑞等,他们不畏权势,为民请命,人们纪念他们,传诵他们。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些贪官污吏、奸臣佞贼如秦桧、潘仁美等的传说,人们通过创作传说来抨击他们。(3)民族英雄的传说: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他们爱国抗敌的英雄行为在传说中得到了应有的肯定和赞扬。(4)历代著名作家、艺术家的传说:如屈原、李白、苏东坡、范仲淹、蒲松龄、曹雪芹、郑板桥、唐伯虎等,人们多在传说中赞誉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5)历代农民起义英雄及革命领袖传说:陈胜、吴广、黄巢、方腊、宋江、李自成、洪秀全等,以及现代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等,他们的传说还在群众中广泛流(6)历史上作出过独特贡献的人物传说:如王昭君、文成公主、蔡文姬等。2、关于著名工匠的传说过去许多行业的手艺人都兴敬自己的祖师爷:木匠敬鲁班,铁匠敬李老君,造酒的敬杜康,油漆彩画匠敬吴道子等。3、艺术虚构的人物传说这类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历史上不一定真有其人,但有名有姓,而且在一切些古代文献上还所记载。如干将莫邪传说、韩凭夫妇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传传说等。这类传说大都代表着民众的一种愿望。2.史事传说史事传说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是劳动人民对历史的认识。它往往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广泛刻画各阶层、各方面人物的动态,揭示历史的真实,表现人心的归向。史事传说包括历代农民起义、农民革命以及民族英雄抗战的故事,如义和团传说、太平天国的传说、白莲教起义传说以及红军的传说等。3.风物传说这类传说浩如烟海,流传最为丰富,主要是关于地方山川古迹、风俗习惯或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等,具有较强解释性特点的传说。
风物传说包括:(1)地方风物传说这是解释某地自然物人工物的由来和命名的传说。如汉冢、麦仁店、父子垭、卧龙冈、望火楼等。此类传说乡土色彩浓厚,多含有较丰富的地方文化知识。(2)风俗传说这类传说是关于各民族、各地区风尚、习俗来历的传说。诸如衣食住行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岁时习俗等,不同的民族或地区的风俗,往往伴有各自的起源性解释,如新野的《三国臊子》等。此类传说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色..(3)物产传说这类传说是关于各民族、各地方的土特产品或手工制品的产生或由来的传说。包括各种风味食品、常用器具、特种工艺等。这类传说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展示出某地自然资源及人工技艺承传的历史线索。地方风物传说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和民族性,民众在传说时表现对自己家乡的热爱,流露出一种自豪感。把传说归为以上几类,只是为了介绍和叙述的方便而作的概括与归纳。绝大数民间传说,实际上是以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为中心,以风物为标志的一种复合形态。因此,传说中包含着历史的、民族的、地方的多种内涵。第二课时:民间传说创作、流传及其特征四、传说产生的动因(一)民众的历史情感与文化参与意识需要历史上的各类人物,依照他们自己在历史上的实际表现,或者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
人们传说他们,同时,在封建社会中,老百姓无权书写历史。但作为历史发展的主人,随时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一切重大的社会问题、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各类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或褒或贬,立场总是鲜明的。口头传说,便是民众采用的方式之一。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民间传说,实际上就是劳动人民口传的历史。传说中,积淀着一个民族深沉的历史情感。在民间传说中,关于历代帝王的传说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如秦始皇、刘邦、刘秀、赵匡胤、 朱元璋,直到康熙、乾隆等,在民间都有丰富的传 从传说中无论那一个帝王,只要他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能顺应历史潮流,注意发展生产、安定民 心、尊贤爱能、励精图治,民众总是充分加以肯定; 而对他们功成之后,嫉贤妒能、刻薄寡恩、涂炭生 灵的恶劣行径,则无情地加以揭露和鞭挞。例如朱 元璋的传说。 在封建社会里,天子至高无上,有谁敢于藐 视皇权而把皇帝随便拉来嘲笑呢?只有天高皇帝 远,旷野中的农民!在山野草民的口头上,皇帝 老子并不那么威风,骂皇帝是常有的事。这是因 为,农民对皇权有一种本能的反抗意识,这种意 识表现在口头上,甚至表现在行为上(起义、暴 动)。可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社会推动力?农民 的历史功绩是永远也不应该抹煞的。
在传说中也 深刻地反映了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古老的农业 大国的传统意识——农民希望有一个“好皇帝” 自己能平安生活下去。 民众在创作传说时,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尺度 塑造清官形象的,让清官成为自己的代言人。 与清官传说相对应的,那些古往今来农民起义英 雄和革命领袖同样被编织在的传说里,加以赞誉和 歌颂。人们不会忘记那些为民众的利益洒热血的起 义英雄和革命将士,常常是借助幻想的金线,把一 片真挚的怀念追忆之情,织进一幅幅诗情浓郁的画 图之中。如方腊传说。 在革命领袖传说中,虽没有浓郁幻想色彩,但同样震撼人心现实性明显增强。如贺龙传说,如《老子 就是要他认输》、《算命》、《剃头》、《戒鸦片》 等等。这些传说、故事很有历史的纵深感,从中可以 探寻英雄本色的某些真实内涵;也可以辩认英雄性格 发展的历史轨迹。 民间传说包容着民众深厚的历史情感,历史上那 些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们在各自所处的历史 时代,由于和人民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他们鄙弃 权势、清正廉洁、同情民间疾苦的品格深得人民的 喜爱和尊敬,人们编织传说称颂他们。 从上分析得知,民间传说中蕴含着民众深厚的 历史情感。传说的形成和传播,首先是民众历史情 感的需要,其次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需要,才是传说 越传越广。
传说离不开特定历史人物和特定历史环 境,以及人们在传说中对人物的评价,所以,传说 具有较为真切的“历史性”。 (二)民众对自身创造力与创造精神的肯定与自豪。 在传说中,有许多是关于著名人工物或手工制 品的传说,如江苏的云锦、宜兴的陶瓷、龙泉的 七星剑、景德镇的龙凤瓷床、惠山的泥人、南通 的刺绣等。 在解释描述的过程中,表现为对自身创造力与创 造精神的肯定与张扬。可以说这些传说是历代能工 巧匠劳动实践的具象化,而能工匠们的生产实践, 则是这些传说产生的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鲁班传说。手工工人技节的神奇,或是叙说某种劳 动工具、劳动习俗的特点与成因。 工匠传说,实际上是历代能工巧匠对自己创造 力与创造精神的一种肯定性审照。 (三)既需要有特定文化解释来服务自己的生活。民众生活中需要精神、文化的慰籍和陶治,于是 周围青山、秀水、古井楼台都会引起他们的思考,虚 构故事,得到精神的愉悦,激起人们的使命感。 恩格斯说: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 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 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 于是历史人物、风物民俗成了人们虚构故事,编写传说的素材,如新野的阎关桥的来历,是歌颂三国 时关羽爱民的传说等。
五、传说的特征 (一)内容的可信性 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 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是特指的,相 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遗漏和替代,有的学者将 它概括为四固定: 人物固定、事件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固定。 四固定决定传说叙事内容的可信性。 可信性的原因: 1、传说中的人物往往是历史上实有的, 在叙述人物活动时,叙述者往往以亲眼所见, 亲耳所闻来加重其内容的可信性。 2、传说中的事件和人物活动背景或景物 一般是客观存在或历史上出现过,并且总是 和当地的风俗习惯有关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