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的公元前840年写起,一直写到秦统一六国的公元前221年,时间跨度长达600余载。
全书洋洋洒洒108回,70余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恢弘壮阔、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演绎了一曲曲跌宕起伏、大开大合的民族交响,描摹了一个个乖张多舛、生动鲜活的生命形态。
春秋群雄起,战国一秦收。也许正是有了这数百年的混乱纷争,才有了中国历史上最彻底的精神大解放,最激烈的思想大碰撞,最深远的文化大繁荣。春秋战国,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朵最瑰丽的浪花……
话说晋惠公囚于灵台山,只道穆姬见怪(只想着穆姬也在怪罪自己),全(然)不知衰绖(cuī dié)逆(迎)君之事,遂谓韩简曰:“昔先君与秦议婚时,史苏已有‘西邻责言,不利婚媾’之占(卜);若从其言,必无今日之事矣!”
(韩)简对(怼)曰:“先君之败德(先君晚年之乱完全是因为失德的缘故),岂在婚秦哉(哪里与秦国的婚姻相干)!且秦(如果)不念婚姻,君何以得入(国君你又怎么能回国呢)?入而又伐(回国为君后又相互攻伐),以好成仇(又把良好的婚姻关系变成仇敌),秦必不然(秦国必然不肯罢休了),君其察之(国君您还是认真地想想吧)!”惠公嘿(mò)然。未几,(秦)穆公使公孙枝至灵台山问候晋侯,许以复归。公孙枝曰:“敝邑群臣(我们秦国满朝文武),无不欲甘心于君者(没有一个不想着要了国君你的性命的),寡君独以君夫人登台请死之故(我们国君唯独因为夫人穆姬穿丧服、登高台以死相要的原因),(才)不敢伤婚姻之好。前约河外五城,可速交割,再使太子圉为质(与秦国),君可归矣(国君就可以回去了)!”(晋)惠公方才晓得穆姬用情,愧惭无地(自容),即(刻派)遣大夫郤乞归晋,吩咐吕省(吕饴甥)以割地质子之事(尽快安排准备割让土地以及送徼质子的相关事宜)。
省(吕饴甥)特至王城(特地赶赴河西王城。王城为春秋时大荔戎国都邑,在今陕西大荔县以东,黄河西岸。在春秋时期以及战国初期,秦、晋两大强国多次在中立的大荔戎国进行重大外交活动),(拜)会秦穆公,(遂)将(河外)五城地图,(以)及钱谷户口之数献之,(并)情愿纳质归君(送纳质子圉以换回国君)。(秦)穆公问:“太子如何不到?”省(吕饴甥)对曰:“国中不和(所持意见不同),故太子暂留敝邑,俟(等待)寡君入境之日,太子即出境矣!”穆公曰:“晋国为何不和?”省(吕饴甥)对曰:“君子自知其罪,惟思感秦(君)之德;小人不知其罪,但欲(还准备着)报秦(国)之仇,以此(所以)不和也。”(秦)穆公(有点好奇地问)曰:“汝国犹望君之归乎(那么你们晋国到底是希望夷吾归国呢,还是不想让他回去呀)?”省(吕饴甥)对曰:“君子(者)以为必归,便欲(准备)送太子以和秦(国);小人(者)以为必不归,(并)坚(决)欲立太子(为君)以(抗)拒秦(国)。然(而)以臣愚见,执(拿)吾君可以立(秦国之)威,舍(宽恕)吾君又可以见(秦君之)德,德威兼济,此(乃)伯主之所以行乎诸侯也(感召、号令诸侯的根本)。(若)伤君子之心,而激小人之怒,于秦(又有)何益?(如此)弃前功而坠伯业(而损毁霸业的做法),料君之必不然矣(料定国君您一定不会那样做的)!”穆公笑曰:“寡人意与饴甥正合(哈哈哈,寡人之意正和饴甥之料啊)。”(即)命孟明(前)往(勘)定五城之界,设官分守。(随后便)迁晋侯于郊外之公馆,以宾礼待之。馈以七牢(赠送丰厚的牺牲祭品),遣公孙枝引兵同吕省(吕饴甥)护送晋侯归国。凡牛、羊、豕(猪)各一,谓之一牢,七牢,礼之厚者,此乃穆公修好之意也。
(晋)惠公自九月战败,囚于秦,至十一月才得释。与难诸臣(与其一起被秦国俘获的臣子),(也)一同(回)归(晋)国,惟(有)虢射病死于秦,不得(而)归。蛾晰闻惠公将入,谓庆郑曰:“子以救君(而)误韩简,君是以被获(所以致使国君被秦国俘获),今君归,子必不免,盍(何不出)奔他国以避之?”庆郑曰:“军法:‘兵败当死,将为虏当死’,况误君而贻以大辱(何况贻误救援时机而导致国君蒙受如此大辱),又罪之甚者(哪还有比这更严重的罪责呢)?君若不还,吾亦将(我已准备好了)率其家属以死于秦(率全家老小前往秦国赴死)。(何)况(国)君归(来)矣,乃令失刑乎(我又怎么能让国君失去实施刑罚的机会呢)?吾之留此(我之所以留在国中),将使(就是要让国)君行法于我,以(畅)快(国)君之心,使(所有)人臣(皆)知有罪之无所逃也!又(有)何(必要逃)避焉?”蛾晰叹息而去。
(晋)惠公将至绛(城),太子圉率领狐突、郤芮、庆郑、蛾晰、司马说、寺人勃鞮等,出郊迎接。惠公在车中望见庆郑,怒从心起,使家仆徒召之来前,问曰:“(庆)郑何敢来见寡人?”庆郑对曰:“(国)君(一开)始(若听)从臣言(而)报秦(国)之施,必(然)不(会遭到攻)伐;继(而若听)从臣言,与秦(国)讲和,必(然两国)不(会)战;(如果)三(次能听)从臣言,不乘‘小驷’,必(然)不(会)败(于泥泞)。臣之忠于君也至矣(臣对于国君的忠诚已是仁至义尽了)!(我)何为不(敢)见(君)?”惠公曰:“汝今尚有何言?”庆郑对曰:“臣有死罪(为)三:有忠言而不能使(国)君必听,罪之一也;(占)卜车右(为)吉,而不能使(国)君必用,罪之二也;以救君(急)召二三子(诸位大夫),而不能使(国)君必不为人(所)擒,罪之三也。(因而)臣请受刑,以明臣罪!”(晋)惠公不能答,(便)使梁繇靡代数其罪。梁繇靡曰:“(庆)郑所言,皆非死法也(皆不是治其死刑之罪)。(庆)郑有死罪三(宗),汝不自知乎(难道你自己不知道吗)?君在泥泞之中,急而呼汝,汝(却)不顾,一宜(该)死;我(们)几获(差点擒获)秦君,汝以救君(而)误之,二宜(该)死;二三子(我们诸位)俱受执缚,汝不力战,不面伤,全身逃归,三宜(该)死。”庆郑曰:“三军之士皆在此,听(我庆)郑一言:有人能坐以待刑(受死),而不能力战面伤者乎(而不能阵前力拼受一点点面伤吗)?”蛾晰谏曰:“(庆)郑死不避刑,可谓勇矣。君可赦之,使报韩原之仇。”梁繇靡曰:“战已败矣,又用罪人以报其仇,天下不笑晋为无人乎(天下不耻笑晋国无人吗)?”家仆徒亦谏曰:“(庆)郑有忠言三(劝),可以赎死,与其杀之以行君之法,不若赦之以成(就)君之仁(爱之德)。”梁繇靡又曰:“国所以强,惟法行也。失刑乱法,谁复知惧?不诛(庆)郑,今后再不能用兵矣!”(晋)惠公顾司马说(急急招呼司马),使其速(速)行刑。庆郑引颈受戮。髯仙有诗叹(晋)惠公器量之浅,不能容一庆郑也。诗曰:
闭籴谁教负泛舟,反容奸佞杀忠谋。惠公褊急(心胸狭小而急躁)无君德,只合灵台永作囚。
梁繇靡当时围住秦穆公,自谓必获,却被庆郑呼云:“急救主公!”遂弃之而去。以此深恨庆郑,必欲诛之。诛(庆)郑之时,天昏地惨,日色无光,诸大夫中多有流涕者,蛾晰请其尸(祈求领尸)葬之,曰:“吾以报载我之恩也。”(晋)惠公既归国,遂使世子圉随公孙枝入秦为质,因请(亦请回)屠岸夷之尸,葬以上大夫之礼,命其子(屠岸夷之子屠击,春秋末期大奸臣屠岸贾为屠击之孙)嗣为中大夫。
(晋)惠公一日谓郤芮曰:“寡人在秦三月,所忧者惟重耳,恐其乘变求入,今日才放心也。”郤芮曰:“重耳在外,终是心腹之疾,必除了此人,方绝后患。”惠公问:“何人能为寡人杀重耳者?寡人不吝重赏。”郤芮曰:“寺人勃鞮,向(当)年(攻)伐蒲(城),曾斩重耳之衣袂,常恐重耳入国,或治其罪。君欲杀重耳,除非此人可用。”惠公召勃鞮,密告以杀重耳之事。勃鞮对曰:“重耳在翟(国已)十二年矣。翟人伐咎(gāo)如(黄河以东,太行山北部地区赤狄的分支部落,隗姓),获其二女,曰叔隗、季隗,皆有美色。以季隗妻(将老四季隗嫁与)重耳,而以叔隗妻(老三嫁与)赵衰,各生有子(重耳妻生伯儵、叔刘,赵衰妻生赵盾),君臣安于室家之乐,无复虞我之意。(若)臣今往伐,翟人必助重耳兴兵拒战,胜负未卜。(臣)愿得力士数人(组织收买敢死力士数人),微行至翟(微服秘密进入翟国),乘其出游,刺而杀之。”惠公曰:“此计大妙。”遂与勃鞮黄金百镒,使(其)购求(收买)力士,自去行事:“限汝三日(之)内便要起身,事毕之日当(再)加重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