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页数:402页
定价:168元
内容简介:
本书由第三届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青年论坛参会论文选编而成,共收录论文43篇。内容涉及甲骨文、商周青铜器与金文、简牍等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等方面,对古文字考释,出土文献释读,传世文献新解,青铜器等古器物断代、形制、纹饰及铸造技术,出土文献涉及的礼制、国族、伦理、名物、历史地理、人物、军事、历法等问题作了诸多探讨,提出了系列创新性观点,对深化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主编简介:
邹芙都,1975年生,湖南衡阳人。1994年至2004年分别于湖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获历史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方向)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部史学》主编等职。主要从事古文字、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楚系铭文综合研究》、《西周“非对扬王休”铭文研究》、《西方传教士与中国甲骨学》等,主编出版《商周金文与先秦史研究论丛》、《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论丛》等。
目录:
从近出鼎 看西周女性册命礼 谢乃和
徐厘尹鼎铭文补释 李春桃
谈谈新见免簋所涉诸问题 田率
谈唐兰先生“三书六技”说中的“形的分化” 陈英杰
由金文从“爵”之字的释读谈古文字形体演变的“空格理论” 侯乃峰
慎克簋小考 黄锦前
曾伯桼壶铭“下屖”补释 张俊成
《保卣》摭零 李毅忠
国子山壶考 傅修才
韩伯丰鼎铭文新读 邹家兴
毳尊毳卣铭文补释 付强
保卣、保尊铭文释义——基于殷商出土资料的讨论 江俊伟
“邓尹疾鼎”与邓国、邓县、邓氏 李世佳
新见“用饮元乘马匜”浅议 杨蒙生
“出邦于曾,余非敢作耻”解——嬭加编钟铭文叙述主体补说 陈民镇
“秦子器”年代问题研究述论 顾王乐
湖北枣树林新出铜壶的年代及相关问题初探 韩文博
夏商时期北方诸青铜文化交流概要 杨杨
技术选择与器物来源——以山西、湖南、四川及河南出土的几件商代晚期青铜礼器为例 孙明
西周中晚期“专利”政策述论 查飞能
青铜盉功能问题新考 卫佳欣
秦兵器地名零札(三则) 王伟
绛县横水墓地金文中的“夌伯”及相关问题 马超
金文国族小考二则 唐英杰
新出兑盆所见厉王二年对淮夷的征伐 王凯
也谈禹鼎铭文中的“勿遗寿幼”——兼论西周战争中仁本思想的建构 刘进有
《史记》中的“吁子”与齐国华氏 罗小华
《史记·楚世家》“鬻熊子事文王”辨析 吕庙军
《左传》名字中的“之”字析说 亓民帅
殷卜辞“令王隹黄”及相关问题献疑 田国励
试论楚地遣策中的“柜” 陈鹏宇
清华简《芮良夫毖》释词札记三则 岳晓峰
周公摄政未称王申论——兼论成王周公的二次东征 龚伟
出土文献中的“大禹治水”——新出清华简《四告》篇相关简文疏证 段凯
清华简《五纪》中的阵法、仪仗与军舞战歌 程浩
试说《五纪》“四正”及相关问题 程薇
考古学视角下的马纛研究 张德良
续论宋国文字所属系别的问题 郭理远
出土简帛所见秽物驱鬼术 孔德超
云南出土秦汉文字概说 周飞
肩水金关汉简人名释文辨析二则 李世持
北大汉简《反淫》篇“臒臒之濡”试解 欧佳
《中国铜镜图典(修订本)》订补 鹏宇
前言:
世事茫茫实难料,本该于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青年论坛因新冠疫情被迫延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尽管疫情严重、困难重重,但这也阻挡不了青年同道对共话学术、探寻文明的执着与追求。经多方征求意见,由重庆市历史学会主办,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商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所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三届青年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于2021年11月5—7日在西南大学顺利举行。
本次论坛邀请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等38个高校与科研机构的56位专家学者与会,此外,还有200余名青年学者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线上旁听或讨论交流。董珊、刘国忠、陈剑、田率、宁镇疆、陈英杰、李春桃、谢乃和等教授就最新研究成果分别做了“余我卣试说”“据清华简释《中庸》‘武王末受命’”“昔鸡簋铭用为‘送’之字与相关问题”“新见免簋释义”“由西周‘士’称内涵说叔虞方鼎器主非成王之弟”“西周金文中‘对扬王休’与‘对扬天子休’相关问题的考察”“《我方鼎》铭文疏证”“谈谈新见女性册命金文 鼎的史料价值”等主题发言。分组研讨与交流涉及商周青铜器、出土文献及先秦史研究等多个方面。遵循莅会学者自愿的原则,本论丛共收录论文43篇。为全面反映论坛整体情况,特对参会论文的主要观点做一简要综述……
最后,借论丛出版之际,向一直以来关心、提携、帮助、支持论坛的学界师长、青年同道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虽然经费拮据但仍毅然支持冷门绝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西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办公室致以崇高的敬意!
邹芙都
2022年9月
本文转载自“汉语史与文献学微刊”微信公众号,特此致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