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上本无病,只是痰和瘀。
这话有没有道理呢?
有一定道理。
中医有一种证型就叫痰瘀互结,就是一个人体内既有痰湿又有瘀血,痰湿和瘀血搅和到一起了,最终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什么呢?是身体里的各种包块,像结节、肌瘤、囊肿、息肉,乃至肿瘤都可以看作是包块。
当然了,痰瘀互结不一定会长包块,当你发现自己的舌苔很腻了,像刚刚喝完牛奶一样,舌边舌尖有瘀斑,舌头一翘起来,舌下静脉粗大,像珊瑚树一样向四周怒张,这就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提示你体内已经有痰湿,有瘀血了。
这个时候可能还会伴有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痰湿,痰湿有什么表现?头面出油,喉咙黏腻不清爽。瘀血有什么表现?嘴唇乌暗,脸上有黑斑,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疼痛感,像针扎一样,白天轻,夜里重等等。即使这些症状没有马上出现,大家也要重视起来。
痰湿有什么表现?
头面出油,喉咙黏腻不清爽。
总感觉睡不醒,莫名的乏力、有沉重感。人总是懒洋洋的,精气神不足。
小便一夜三四次,尿量多且清如水;大便次数多,不成形。
舌体胖大齿痕多,舌苔白腻或黄腻。容易头重、身重、胸闷,关节疼痛,肌肤麻木。容易出汗,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肌肉松软不结实。
痰多,口中粘腻,不想喝水,喜食肥甘味厚。咽喉有异物感,咽不下又吐不出来。
瘀血有什么表现?
嘴唇乌暗,脸上有黑斑,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疼痛感,像针扎一样,白天轻,夜里重等等。即使这些症状没有马上出现,大家也要重视起来。
大家自己可以看,跟这个舌相对照一下,其实有的没有瘀血的人,你会发现舌下静脉很淡,淡淡蓝色,有的人经常看不到,那么严重的人一看下面又黑又粗,很明显。
很多人可能开始害怕,但其实发现瘀血是好事儿。发现了我们现在要给它化掉。怎么化呢?
化痰,陈皮不错,化瘀,三七不错。那么,当痰瘀一同出现了,怎么办?就两味药一起来用。
三七活血又化瘀
现代研究表明,三七能加快血管中血液的流动速度,就像一条淤堵的河流,如果水流变快,自然就能把河道中的淤泥啊、垃圾啊冲刷干净。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就像那河道里的垃圾,是我们不想要也是不需要的,三七就能给它化掉。
古时候行军打仗,三七是必备的。因为它不光活血,还能止血。遇到刀伤、箭伤、磕伤、碰伤的时候,把三七粉敷在伤口处,出血的,它能止住,瘀血的,它能化掉。所以明代大医李时珍才会在《本草纲目》里说三七是伤科圣药。
三七活血止血只是它一半的功能,另外一半是什么?补血。用的时候一般要炒一下,炒过以后补血养血的效果更好,如果你要活血,那就生用。
化痰用陈皮
五脏六腑皆可化
陈皮就是橘子皮,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橘子皮,把橘子皮晒干以后,再经过三年以上的陈化才能叫陈皮。
陈皮可以化痰,五脏六腑的痰都可以化,尤其擅长化肺里的痰和脾胃的痰。如果说平时总是吐清晰的白痰,或者说感冒好了以后,咳嗽迟迟好不过来,咳的同时又有一点小痰,赶紧把陈皮找来,泡水喝也好,嚼着吃也好,慢慢地,那痰湿就化掉了。而且它又是食物,药食同源,非常平和,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都可以吃一点。
大家可以想一下,痰湿瘀血是怎么来的?很大程度都是从气上得来的。一个人生气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胸口这块儿堵得慌,用手揉一揉,顺一顺,感觉会好一点,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气结。
打个比方,就像一根绳子上打了结,摸上去就不那么顺畅了,津液、血液走到那里,堵住了,过不去,慢慢地在局部形成痰湿,形成瘀血。用两个词来概括,叫气滞血瘀,气滞痰凝。
陈皮可以理气,陈皮去到体内以后,能把这个气结打开,然后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一气周流,所以陈皮它有点儿像什么,像交通警察。气结打开了,痰湿和瘀血会更容易化掉。
化痰化瘀两味药
方子呢是这样的:三七和陈皮按照1:3的比例,假如三七的用量在10克的话,陈皮可以用到30克,两味药打成细细的粉末,每次取陈皮粉3克,三七粉1克,温水送服。
容易上火的人再加10克西洋参,三味药是这么一个比例,三七、陈皮、西洋参1:3:1。
西洋参性凉,三七性热,三七它是热性的,跟人参有点像,清代有本药书叫《本草纲目拾遗》,它里面就说了:“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所以你看,西洋参名字里虽然带一个参字,但它却是凉性的,反倒是三七越吃越热,再加上陈皮本身也是偏温燥的,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这两味药吃到后面可能会热的受不了,加一点西洋参进去,养阴清热,刚好解决这一弊端。
注意: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觉得此文不错的朋友
记得点个【在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