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本书编订者蔡元放,名奡,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江宁(今南京)人,乾隆年间通俗文学家。生平不详。其主要业绩为润色增删冯梦龙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新列国志》,修订原书一些讹误之处,并附上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刊行。
本书成书过程中的另外一位重要人物冯梦龙的情况,前面“三言”已详细谈到。
经典概述
本书的成书经历了三个阶段。关于春秋战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列国志传》,分节不分回,共八卷,二百二十六节,每节随事立题。内容起于武王伐纣,终于秦统一天下,比较全面地记载了列国故事。其中若干章节,把流传在民间的神话故事穿插进去,如“苏妲己驿堂被魅”、“穆王西游昆仑山”等,但并未改变历史演义的简朴面貌,文字则稍显粗糙。
到了明代末年,冯梦龙“本诸左史,旁及诸书”,加以改编,改名为《新列国志》,凡余邵鱼疏忽或遗漏的地方,都根据史书作了订正。全书共一百零八回,篇幅较原书大为扩充,在文字、故事情节、人物描绘等方面也做了许多艺术加工,使原书的艺术水准大大提高。《新列国志》比较重视史实,故事基本上都根据《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史籍展开。它的长处在于文字通畅,能够把春秋战国纷繁复杂的历史编排得有条不紊,有些故事因在史籍中就有较丰富的素材和一定的戏剧性,经过作者的加工,更显得有声有色,如“郑庄公掘地见母”、“晋重耳周游列国”、“孙武子演阵斩美姬”等。但总的说来,此书文学创作的成分较少,过于平铺直叙,很多地方只是史料的连缀。它在历史知识的传播方面有较大的功用,文学性虽然不强,但在明代同类小说中,仍然可以算是上乘之作。
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新列国志》做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二十三卷,一百零八回,这实际上是冯梦龙《新列国志》的评点本,叙事起于周宣王,止于秦始皇,删去了《新列国志》中某些虚构情节,改正了谬误,更符合于史实,同时“敷衍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
《东周列国志》叙述春秋战国五百年间的历史故事。所有的情节人物都是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书中汲取来的。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照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熔铸成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全书一百零八回,前八十三回写春秋五霸,后二十五回写战国七雄。小说叙写幽王残暴无道,引起西戎之乱。平王东迁,从此周王室逐渐衰弱,诸侯国互相兼并,互相争霸。在诸侯国内部,大夫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之间也互相兼并,致使有的诸侯国为大夫所瓜分。接着出现了七雄并峙的局面,各国征战不断。其间谋臣摇唇鼓舌,武将东征西讨,天下多事。最终秦王赢政灭六国,一统天下,其中包括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如:烽火戏诸侯、曹刿论战、弦高退敌、赵氏孤儿、二桃杀三士、伍子胥过昭关、勾践复国、商鞅变法、西门豹治邺、孙庞斗法、苏秦合纵相六国、屈原投汨罗江、田单复国等。
本书结构主次分明、繁简得当,虽然头绪纷繁,矛盾错综复杂,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仅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如实的反映,各诸侯国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关系,都条分缕析,写得井井有条。
本书讲述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不可能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里,人物形象描绘得还相当生动,如管夷吾的博学奇才、齐小白的王霸之度、鲍叔牙的苦心荐贤等等,又如晋重耳、伍子胥、介子推、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文种、范蠡等等,个个都写得个性鲜明。
(明天继续:集篇 《封神演义》 家喻户晓的神魔小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