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整理|7 & Eleanor
编辑|竹子& 湾湾
历史学与历史研究
大部分社科研究以论为史,强调方法论和理论在研究中的重要性。而历史研究主要以史为论,着重于用史料去证明。没有史料的研究,就是历史的想象。
历史学往往是在寻找和分析过去的模式,探索一个研究问题下材料的产生和背后的逻辑与权力循环。比如史料的保存与否,背后即存在一种权力关系。此外,历史学研究的目的则是警醒人们以史为鉴。
历史研究的局限性表现为:故事性太强、难以上升总结为理论、容易成为其他学科研究中的脚注。因此,历史研究最理想的呈现方式是达到理论和故事性的平衡。
在当下,历史学的研究强调多面性。过去,历史研究常为男性视角,而现在的妇女史研究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挑战并反思了习以为常的历史叙事和研究关注点,让我们看到历史中的可能性。
什么是妇女史/女性主义史学?
女性主义史学(Feminist History)是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诸国兴起的一门历史学新分支,或称女权主义史学。它并非以妇女、特别是历史上著名妇女人物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历史研究,而是以当时的女权运动为背景,渗透着女权主义主张,并以此为理论及方法指南的历史学。国外从70年代兴起的妇女史是在传统历史中添加妇女的历史。
妇女史包括了男性在内的全人类的历史,但从女性中心的视角处理问题。它突出女性的活动与观点,宣称在讲述人类故事时,她们的问题、观点与成就与其兄弟、丈夫和儿子的共同处于中心地位。
妇女史把各性别(sexes)或社会性别(gender)之间的社会政治关系置于历史考察的中心,质疑女性的从属地位。它检验了在一种或多种文化中,女性特质与男性特质建构的密切关系,为其连续性和演变寻找根据。
妇女史研究也将除妇女以外的群体放入话语中,对解读过去提供多元的角度,比如在父权制度中被边缘化的男性。
对于当下的我们而言,妇女史研究更能有“赋权”之效,即当代女性通过了解过往女性的抗争和困境,认识到当下的妇女运动并非孤立于历史存在的,自己并非孤身一人。
西方对中国的妇女史研究情况
第一波海外妇女史研究的史料相对受限,西方的妇女史学家只能运用国外汉学界所收集的资料,比如明清时代的资料。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妇女解放,讨论妇女被压迫的地位等结构性问题。这段时间的海外研究大都是讨论“女性如何成为男权社会或儒家社会的受害者”等问题。
第二波海外妇女史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后,大陆的档案馆开始向海外学者开放,也有外国学者可以进入国内进行研究。这时候的研究侧重于政治精英或有名有势的女性,也有人转向微观研究,讨论家庭当中的女儿角色等,比如Susan Mann写的张文才女(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和Eugenia Lean 写的施剑翘案(The Trial of Shi Jianqiao)。
九十年代末至2000年初,随着其他社科发展,比如心理学、人类学等,第三波海外妇女史研究更加聚焦于女性的自主性、主体性,比如欲望、空间等,关于女性的私人表述。
在这个时期,海内外的交流、合作变得更加紧密,所以也出现了一些妇女文化史和生活史的研究,以及一些文学史上的突破。
1990年之后,随着中西学术界交流越来越多,开始有学者反思西方理论的问题:我们是否要对这些理论进行批判?是否能发展出自己的理论?再来研究妇女史?这些都变成了当下的问题。
问题讨论
1. 想请教关于历史研究的Narrative该如何写,有没有什么推荐书单呢?
历史学一直以来的争端就是写理论还是写叙事,或者是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问题。在当下,很多女性的历史,一些文本、物件很多时候被国家叙事、意识形态所掩盖,反而很难找到女性自己的自主权。因为宏大的国家、社会叙事是女性能表达自我的工具,甚至是唯一的工具。所以,在其中要如何找到女性自己的主体性。
历史的研究是一个赋权的过程,让底层(如女性)被意识到,我们也是被历史的一部分,我们也在为历史做贡献。所以,当我们重新去看到历史时,我们同样也能鼓舞自己,而不仅仅是成王败寇的老故事。
最后,在我们把历史看作叙事的时候,那么,文学叙事又应该如何定位?作为文学批评方法的新历史主义就出现了。
推荐读物:海登•怀特(Hayden White)的《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Metahistory: The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
拓展阅读:理论不必排斥叙事:专访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濮德培丨信睿周报
2. 关于“正史”/“野史”之间的定义与区别
史料可分正史和野史,而“权威性”是否是一个终极话题,当我们做出“正史”与“野史”之间的判断时,其实背后问的是这份史料是谁写的?笔掌握在谁手上?更进一步的问题就是,你的判断给予谁的标准?这是谁的叙事?最后才是,你的研究是什么角度出发的?
明确了自己的历史研究方向后,我们会发现,“正史”/“野史”的判断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例如,研究政治史自然需要基于大量的权威性史料,如政府文件;而诸如文化史类的研究,野史也能成为重要的史料。野史的真实性虽然有待商榷,但其重要性体现在其存在背后的逻辑,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记载产生」「这样的记载体现当时的什么?」。所以,即使是充满想象的虚构文本,也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思路和证据。
普遍来说,将史料利用到研究中是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和挑选的,找到有趣的故事作为研究切入点也十分困难。这个过程也许会十分枯燥,但正因为此,显现了史学家的伟大之处。
3. 在当前,中国妇女史研究可以用什么新的方向/或是可以延续什么已有的方向,去开发妇女研究新的可能性?
目前的方法还没有被使用殆尽,比如现在做的口述史研究。趁着上世纪30-40年代出生的老人还健在时,我们可以继续去了解他们当时的历史。推荐Gail Hershatter 的Gender of Memory和游鉴明的《她们的声音》。
此外,还有对广告、电影图像的分析,对物体的分析,探究物品与人之间的关系,如Dorothy Ko从一方砚台开写的历史 The Social Life of Inkstone,以及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如精神分析甚至医学方面的知识去重新解读现存史料,都会让我们有新的收获。例如,Howard Chiang的After Eunuchs: Science, Medicin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x in Modern China就体现了跨学科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当下热门的研究方法还包括比较史,如比较两个地区或国家的妇女生存状况。
再次感谢Lanya的分享,7、Eleanor、竹子的整理,也感谢参与者们的支持。
11月分享会欢迎报名,入群分享阅读资料,下期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