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乌尔善导演的《封神》上映16天票房已经突破14亿。说实话,这个票房在当前中国电影,哪怕就这个暑期档里面也不算非常亮眼,毕竟和很多国产电影比较,这个上映半个月票房动不动都三四十亿了。
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部电影讨论度特别高,至少在国内网络你能看到各种话题。
这当中关于《封神》是中国神话,但是什么电影情节弑父是俄浦狄斯,或者麦克白西方戏剧的讨论,可谓是层出不穷。这个言论激烈点的就什么不中不洋,中国皮外国内核,不是真正的中国神话就来了。
就我个人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封神》才是一个完全输出中华民族传统观念的电影。正派与反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碰撞,纣王这个标志性的反派代表的是绝对的弱肉强食理念,强者拥有绝对的意志和权利。
为此可以噶了垂垂老矣的父皇和昏聩无能的兄长,甚至烧了祖宗牌位也毫不在乎,因为在他眼里强者本就应该得到这一切,而正派的元始天尊,姬发等人,表面上看是在反对这种破坏人伦纲常的行为。
实际上内核讲的是天下大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最强者的皇帝也需要拥有德行约束的和谐理念。
不中不洋,西方内核?你压根没有看懂乌尔善版《封神》
现在很多人认为《封神》里的弑父就是西方戏剧,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都是君君臣臣,子子父父,并不推崇弑父情节,所以这部电影的表达就不是中国式的。
难道大家没发现这里有一个根本问题吗?这个子子父父,君君臣臣来自于儒家,《封神演义》虽然是明朝写的,但是背后的商代压根没有儒家,就跟当时中国没有道教,没有佛教是一样的。
我觉得太多的网友人云亦云了,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解。
电影一开始明确说过改编《封神演义》和《武王伐纣平话》,宋元的《三教搜神大全》《武王伐纣平话》就是殷郊弑父,只是被后人把人设挪给了哪吒。他是姜王后踩巨人足印后生的肉球,妲已挑拨,纣王要杀他,被真人救后取名“金哪吒”。
知道姜王后被害后参与伐纣,亲手劈了纣王。(TVB 哪吒一家殷十娘-李靖-柳琵琶的三角故事不是乱编的,是参考了这本书)。明朝时程朱理学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士子文人逐渐失去弑父弑君的勇气。
许仲琳创作动机难以定论,但《封神演义》已经不敢提弑君了,于是将弑父的情节全部挪给了哪吒,而且最终还失败了;又改编了殷郊,造出了二弟殷洪,让殷郊有理由不反商。
最后背刺西歧被犁死了,殷郊这个角色成为父权制夹缝下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实际上,弑父这个反抗父权、君权、权力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心理,不分东西方,《人类学》《民族志》类的书都可以看到,我国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有类似弑父的事件。最著名的就是李世民杀兄逼父。
你说这只是逼迫,那隋炀帝杨广总够知名了吧。
原因也是古代是家天下,父权在东西方都是政治统治的基础,所以统治者都是强调父权的,而被统治者往往通过反抗来表达不满,权力中心反抗过程中自然伴随杀戮,而且中国是越伴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情况变得越少,而儒家的三纲五常的制度思想僵化越严重。
隋唐,宋元时期都有大量这样的事件,明朝开始僵化但也有不少,但到清朝就最为僵化了。
这版《封神榜》剧本做得很扎实,电影的主题是“回家",但姬发回家不是对父权的服从,而是人格独立后的思考,是他完成了精神弑父(纣王)后得出的。姬昌说的那句:”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自己是谁才重要。“
从”杀兄弑父“到三纲五常,《封神》电影隐藏着2大历史变化
那么从《武王伐纣平话》到《封神演义》,这个内核为什么会有这种演变呢?
我认为是从平民阶级到士子精英阶层阶级的转变,宋元话本是老百姓根据自古流传的传说和口头故事由百姓编撰而成 ,它本身就是为了服务百姓的传奇话本,而《封神演义》则是明代许仲林根据《武王伐纣平话》改编的。
不管《封神演义》原著作者是许仲林,还是疑似道教名人陆西星。
他们都是代表着士大夫阶级的,从士大夫的观点和角度出发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既要达到说服教化百姓 ,又表达作者的怀才不遇和对当时政治的反讽 ,但主要还是站在士大夫阶层的角度来看问题 ,并不是百姓角度 。
所以,宋元画本具有反抗精神的《武王伐纣平话》,到《封神演义》则没有了。
《封神演义》《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包括清朝的《红楼梦》都是士子阶级的作品,这帮人知识深厚,见多识广,写出来的作品文学性很高,但表达上都有明清的天命观,宿命论。
由此可以看到明清时期士大夫阶层重新把握话语权 ,对于皇权形成了限制,对于老百姓形成压制 ,这在精神文化上形成了一种倒退,趋向于保守主义。这情况到明末王阳明心学,再到王夫之,李贽等哲学家已经生成反对程朱理学的思想文化风潮。
后面的事我们都知道了,清朝程朱理学达到中国封建王朝前所未有的巅峰。
而明清会形成这种保守主义的原因 ,可能是陆路和海路的丝绸之路不再通畅 ,导致外来的经济流动性降低 ,有限的外来资本又被朝廷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起来,典型代表就是一口通商。
而外来的资金大部分聚集到了沿海富商及士大夫手中,士大夫有了财富以后进一步在政治上发力 ,形成皇权与士大夫的高度绑定 ,由于丧失了外部活力 ,导致对外做增量的能力下降只能注重于内部的存量。
有些事就进入了古代的高速内卷 ,在天气好,年景好的时候,内部存量还能维持 ,一旦内部发生变化 ,内部就会高度内卷陷入内部博弈当中。
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个别的臣子或者统治者进行改革 ,但由于没有办法发展生产力 ,主要是因为内外环境导致没办法进行科技革新,也就没有办法发展生产力 ,所以改革都是梳理生产关系 ,梳理的好王朝延续 ,不好矛盾被激化 ,从而导致王朝崩溃 。
没有神仙打架,全是宫廷政变?《封神》的勇气,比你想象还大
《封神演义》原著其实忽略了人间商周交接背后历史变化,它最大的成就是梳理了一遍“三教全一”背后的中国神仙系统,仙神异位,气运之争,中国天庭正神和神话排位等等,虽然写得够清楚了,但是由于文学性不足加上本身问题严重。
世界观和各种设定太精彩,为此还衍生出了现在网络小说里面的洪荒流。
你看写《西游记》的同人小说也不少,其中还不乏优秀作品,但基本都偏从个人出发,或者另类解读外传,很少有网文敢去挑战《西游记》整个神仙系统,原因就是原著太牛了,你压根写不过人家。
乌尔善《封神三部曲》,目前上映的第一部,我认为最大的特点就是梳理了中国商周交接背景下的历史思想变迁,已经着重在“人”上面,背后的“神仙打架”,气运之争,第二三部肯定会更多,但我猜测落脚点不会在宗教文化梳理上。
我小时看《封神演义》对于通天和截教有好感,开始三个师兄弟商量封神时是很平和的,之后阐截冲突,通天也是很平和挺客气有礼的。直到截教被坑惨了才大怒下场,一人独扛两位师兄,虽败犹荣。
通天的有教无类很符合现代人的观点,相比阐教的高高在上的种族歧视,不食人间烟火到有些虚伪要好很多。但如此一来,截教门下太杂乱,很多精怪没有啥人类的道德法制束缚,动不动吃人之类的,沦为反派,后来不少网文都相当推崇通天。
现在电影直接把两派的美术服饰,直接改成了阴阳黑白来简单的区分。
我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第一部镜头转场出场昆仑镜头是进入太级图里的白色中心,而出现截教就是进入黑色的中心。
第一部阐教元始天尊等十二金仙只是蜻蜓点水,而姜子牙和改编成截教的申公豹对比。那边更类似远古神话的旧神,带有更多原始的动物特性,更符合崇尚血祭的商王朝形象。
我相信未来出现的截教,电影里肯定也会这样改编。
《封神第一部》已经讲了姬发和殷郊对于纣王这个权力欲望外化,有原始兽性野心家的反抗。殷郊直接被父亲纣王砍头所杀,姬发通过一系列事件叛出朝歌,最终回到自己的家乡西岐。
这过程中当离不开仁义博爱的父亲姬昌的启迪,谦谦君子的哥哥伯邑考的牺牲。
所以,我猜测第二三部的主要叙事,角色塑造和表达,仍然也会着重在“人”上。出现的阐截二教大量神仙也是新旧制度礼法的商,与礼乐建立的周的神化代言人,我预测电影肯定会是这样的一种改编。
《封神》到底有什么魅力?神话背后,它是中国的历史
《封神演义》成书时间明代,用儒家思想难以理解远古商周冲突,早期的原始而粗糙血腥的人类历史与神话,不免添加了后世的观念,让演义中的故事与人物不合理之处太多。
我感觉剧情改编很出彩,很合理,不能说高于演义,但做了当代宏观叙事和思想梳理。
两者只是方向不同,这里还是期待二三部的大战,后面还有好多耳能详的情节,希望能完美展现。但我看采访说第二部邓婵玉和姬发有纠葛但并不是感情,猜测可能第二部重点会是个人情感,战友情和殷郊的兄弟情,与天下命运的一种表达。
好的电影不能说一定是拷问人性,但肯定会言之有物。
我倒是很期待下一部,下次应该是姬发和殷郊面临更困难的人生选择,很希望一个电影拔成主角的姬发,我们将看到他如何成为周武王建立周朝,一个被《封神演义》小说毁掉的人物,能够真正获得自己的人生。
我毫不怀疑,《封神》二三部只要成功上映,一定会成为中国商业电影新标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