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10位一流学者撰述,中文版打磨5年,讲谈社日本史终于面世

10位一流学者撰述,中文版打磨5年,讲谈社日本史终于面世

10位一流学者撰述,中文版打磨5年,讲谈社日本史终于面世◎◎◎ 说起日本,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几千年的联系让我们对日本怀有一种天然的关心。 浮世绘、茶道、俳句、歌舞伎、二次元……日本文化早已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然而,

对于“讲谈社”,中国读者想必已经相当熟悉,近年一直霸榜的“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就出自这个出版社。

它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如今已经成立百年之久。对于日本国内的读者而言,“讲谈社”本身就是掏钱买书时的重要标杆。

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学家_史逸婵白领驿家

“讲谈社”logo,右为近期启用的最新版

其次,是一流的编委和作者团队。

编委的领衔专家,是日本史学泰斗网野善彦。著名史学家葛兆光老师就曾专门撰文,向读者推荐网野善彦为这套书而写的第00卷,并说自己从中得到许多启迪。

在“讲谈社·日本的历史”诞生之前,日本中央公论社出版的“日本的历史”丛书,是日本史套系中的权威作品。但中央公论社版出版于1965年至1967年,不管是作者还是内容,都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了。

为此,要做出一套专属于新世纪的日本史,网野善彦和讲谈社的资深编辑鹫尾贤也,特地邀请了一众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由此形成了这套兼具权威性与前沿性的著作。

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学家_史逸婵白领驿家

史逸婵白领驿家_史学家_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

十位作者无一不是各自研究领域内的权威。

因此,早在中文版面世之前,“讲谈社·日本的历史”在国内的历史学者间已经获得极高的口碑,国内史学名家汤重南、王勇、王新生、刘晓峰郑重推荐。

其中,王勇教授评价道,这是一套代表日本史学界水准的精品。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各卷均为单人独著,各卷时段难免偶有重叠,每位著者叙述重点不一,但这将最大限度发挥著者“术业有专攻”的优势。

日本史学界专业壁垒森严,史学家大多博通不足而深耕有余,浸淫擅长领域,积淀十分深厚,对相关史料掌控无遗,对学界动态紧追不懈,这既是日本史学界的严谨风格,也是这套丛书的一大看点。“

这样一套大部头的出版,不仅是日本图书业,更是日本史学界的大事。

了解日本史,这一套就够了

考虑到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与大众读者的阅读偏好,“讲谈社·日本的历史”此次引进了其中的10卷,保留体现历史发展脉络的卷册,暂未选入偏专题性和学术性的卷册。

10卷,4112页,200万字,覆盖了日本从部落发展为近代国家共2000多年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时期。

这样的体量,决定了它所独有的优势——用一套书读懂日本史。

从水稻传入,到王权诞生

从天皇的权威确立,到摄关制度登场

从武士阶层崛起,到南北朝分裂

从战国割据,到江户幕府一统天下

再到明治维新,近代国家建立

读者既能获得对特定时代的全景式了解,也能借日本学者从内部看待自身的独特切入点,了解日本的历史,进而理解今天的日本乃至世界。

史学家_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逸婵白领驿家

这套书的第二个特点,是独具一格的编排方式,用主题梳理繁杂的历史时代。

历史,说白了就是在一个时间序列里发生的事情。所以,有很多历史丛书都按照时间顺序,用既有的时代来划分历史阶段。

而“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独特之处在于,以关键问题和主题为每一卷命名,突破了原本以时代命名卷册的常规做法。

比如,被日本人视为达到了文化高点的“平安时代”,并没有单独成卷,而被拆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与前面的奈良时代组成《律令国家的转变》,讲述日本如何从仰慕唐朝,转而开始寻求文化上的自立;剩下的时间段则单独成卷,构成《武士的成长与院政》,讲述一部坎坷的武士成长史。

史学家_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逸婵白领驿家

史逸婵白领驿家_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学家

再比如,江户时代被拆成两本书:

《天下泰平》讲述江户时代的前期,写出了战国乱世之后实现天下大治的昌平景象;《开国与幕末变革》则重点写后期,讲述封建时代鼎盛之后的风云诡谲。

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学家_史逸婵白领驿家

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逸婵白领驿家_史学家

这样一来,带着关键问题阅读历史,那历史便不再只是一系列按先后顺序排列的事件,而成为具有意义的网络,让人对历史的理解更加透彻。

史逸婵白领驿家_史学家_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

10卷单书封面

再就是读者普遍关心的,历史写作的立场是否客观中立?

在日本对本国历史的诸多阐释中,宣扬军国主义的历史观始终占据着一席之位。

但“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的作者,十分警惕任何扭曲史实的观点,杜绝使用有任何政治倾向的措辞,还大力批驳那些立场。

书中内容客观中立,足以可见这几位当代日本史学家的良知与果敢。

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逸婵白领驿家_史学家

第01卷与第02卷内封实拍

读历史,最怕枯燥和无聊。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正致力于克服这点,让普通大众都能轻松阅读历史。

书里有非常多生动具体的例证,如在第09卷《开国与幕末变革》中,在讲述农民生活境况时,直接亮出了某户人家留存至今的账本,让人感受到一个家庭在大时代之下,为生存而做出的种种努力。

此次引进的中文版,除了书中详细生动的图表,还特意为每一卷制作了精美彩插,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诸多方面,重现经典历史场景,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图文互证。

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逸婵白领驿家_史学家

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逸婵白领驿家_史学家

从翻译、编辑到装帧设计,诸多细节,无不用心。历时五年,”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终于与中国读者见面。

史逸婵白领驿家_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学家

你想了解的日本史,都在这套书里。

"这套丛书呈现的是日本人书写日本历史的成果,既不是从中国侧视的'峰',亦非西方人横看的'岭',置身此山的日本人,虽然未必能俯瞰延绵起伏的山脉,纵览云雾缭绕的山势,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作为'当事人',比任何'旁观者'更能对溪流的叮咚、山谷的微风、草木的枯荣感同身受。"

“横看成岭侧成峰”

——日本人书写的日本历史

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王勇 作序

2014年,理想国出版十卷本的“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文版,引起中国读者广泛关注:有人敬佩成立已达百年的讲谈社打造学术精品的底蕴与担当,有人惊叹日本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阅读过这套丛书的读者,体味到“从周边看中国”的观念刺激与知识冲击,继而衍生出对日本历史的好奇与兴趣。

如今,新经典文化推出十卷本的“讲谈社·日本的历史”,既与前述“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成双,也契合了中国读者积聚多年的阅读趣味和需要。

放眼国际史学界,“日本历史”是重要的热点之一。从东方视角观之,因独特的地缘及紧密的文化纽带,日本史与周边国家的历史互相交织,自然而然成为各国观照自身的镜鉴;以西方立场视之,从古代神秘的“黄金岛”传说到现代经济腾飞的神话,无不触发西方人的探秘欲望与破译冲动。

因此,日本历史研究的热潮,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均经久不衰。以中国为例,从3世纪末的《三国志》到20世纪初的《清史稿》,历代正史专设日本传凡十七篇,时间跨度超过一千五百年,是研究日本历史不可或缺的原始史料群。加之,日本古代多以汉文撰写史书,依托此种得天独厚的史料解读优势,以周一良等主编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为标志,中国史学家的研究在中日关系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领域别开生面,颇有建树。

然而,中国史学家少有人通晓日本古代“和文”系统文献,如古代的宣命体、中世的武士文书、近世的候文等,因其解读难度大,所以迄今尚无一部获得公认的日本史丛书问世。

史学家_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逸婵白领驿家

宣命体

再举欧洲的例子,在英语读书界最受追捧的无疑是马里乌斯·B. 詹森(Marius B. Jansen)等人主编的“剑桥日本史”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Japan)。这套集多国史学精锐撰写的六卷本,在西方史学理论框架下梳理日本历史脉络,无论其宏观视域还是研究方法,尤其是对政治史、社会史的叙述视角,都有颇多可取之处。然而,西方史学家的短板也同样存在。如第四卷至第六卷叙述近现代四百余年历史,而远古至中世数千年历史仅占全套书一半篇幅,薄古厚今的倾向明显;又如第一卷《古代日本》(Ancient Japan)拘泥于“成文史”的史观,将叙述重点置于弥生晚期以后,对日本历史黎明期的无土器时代、绳纹时代一笔带过。

史学家_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逸婵白领驿家

绳纹时代的土偶

总之,中国的日本史研究与欧美的日本史研究,属于“旁观者”书写的日本历史,虽各有建树,但存在不足。那么,作为“当事人”的日本史学家,他们书写的日本历史,又会具有什么特色呢?

正如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名为“日本历史”的“山”,倘若从中国望去是“峰”,站在西方看到的是“岭”,那么映现在立足于本土的日本史学家眼中的,又是何种“山容”呢?

大凡了解日本图书现状的读者都知道,历史题材受到的关注从未减弱。这方面笔者有亲身体验,但凡关涉圣德太子、鉴真、阿倍仲麻吕、最澄、圆仁等历史人物,每次演讲的听众动辄数百上千,报纸专栏、杂志特辑、系列丛书等的稿约应接不暇。正因为有众多历史爱好者旺盛的需求,日本大型出版社均有底气倾力打造标志性的日本历史丛书。

此次新经典文化译介的“讲谈社·日本的历史”,便是代表日本史学界水准的学术精品。

该丛书原版共二十六卷,中文版萃取其中十卷,大致展示弥生时代至明治时期约两千年的日本历史进程。

史逸婵白领驿家_史学家_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

大而观之,第一卷《王权的诞生》叙述弥生时代至古坟时代,第二卷《从大王到天皇》聚焦古坟时代至飞鸟时代,第三卷《律令国家的转变》起自奈良时代、迄于平安时代前期,第四卷《武士的成长与院政》重点置于平安时代后期,第五卷《源赖朝与幕府初创》大抵等同镰仓时代断代史,第六卷《〈太平记〉的时代》跨越南北朝时代与室町时代,第七卷《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聚焦战国时代,第八卷《天下泰平》侧重于江户时代前期,第九卷《开国与幕末变革》框定江户时代后期,第十卷《维新的构想与开展》铺叙明治维新时期迈入近代化的进程。

前述中国学者周一良等主编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与美国学者詹森等主编的“剑桥日本史”,邀约各领域专家共同执笔,因而能确保历史脉络的连贯性及叙述层面的完整性。

与此相较,中文版“讲谈社·日本的历史”各卷均为单人独著,各卷时段难免偶有重叠,每位著者叙述重点不一,但这将最大限度发挥著者“术业有专攻”的优势。日本史学界专业壁垒森严,史学家大多博通不足而深耕有余,浸淫擅长领域,积淀十分深厚,对相关史料掌控无遗,对学界动态紧追不懈,这既是日本史学界的严谨风格,也是这套丛书的一大看点。

这套丛书呈现的是日本人书写日本历史的成果,既不是从中国侧视的“峰”,亦非西方人横看的“岭”,置身此山的日本人,虽然未必能俯瞰延绵起伏的山脉,纵览云雾缭绕的山势,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作为“当事人”,比任何“旁观者”更能对溪流的叮咚、山谷的微风、草木的枯荣感同身受。

比如在第二卷《从大王到天皇》中,“治天下大王”的“治”字读作“治(シラス)”久成定论,著者则将其训读为“治(オサム)”,二者间微乎其微的差异,绝非外国学者所能体味。而著者对此的解读是:前者“强调统治者拥有绝对性的统治权”,后者“强调互酬性……的统治权”,从而定性大王具有“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纽带的原始性统治权”,区别于具有“以绝对君权和国家机器为后盾的强制性统治权”的天皇。

关于大王称号的前缀“天下”,在著者细致入微的考证下,此“天下”与中国语境中蕴含“德治”与“天命”要素的“天下”观迥异,是指在众神群居的“高天原”之下,王权中心的所在地,与排斥“天命”且“万世一系”的天皇观一脉相承。

诸如此类,抽丝剥茧地推演日本历史的内在机理,是该丛书的又一大亮点。

史逸婵白领驿家_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_史学家

相对于其他学科,日本史学界给人的印象较为刻板、固守传统,连臭名昭著的“皇国史观”也尚存一席之地,右翼学者炒作的新历史教科书便属此类。然而,“讲谈社·日本的历史” 带给我们的是开放式、客观性、国际化的史学新风。

还是以第二卷《从大王到天皇》为例,朝鲜半岛南部曾有一个小国林立的地区,名为加罗,日本史书《日本书纪》称该地为“任那”,大和朝廷在那里设有“日本府”。长期以来,日本史学界偏信《日本书纪》,认为任那是大和朝廷的屯仓,也有朝鲜学者愤而反驳此观点,双方论战火药味甚浓。本卷著者持论公允,指出加罗地区虽然存在倭人势力,但尚未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 “任那”一词暴露了“日本古代国家的政治立场”,所以史学家不应使用该词。

在墨守成规的日本史学界,这些看似微弱的声音,实如惊天霹雷,让我们看到现代日本史学家的良知与果敢,值得我们赞赏。

前面说过日本史学家“博通不足而深耕有余”的特点,穷尽史料、追根问底是其优势,局限性则体现在研究古代史的绝不涉猎中世史、近世史,攻日本史的鲜少涉足中国史、朝鲜史,总体而言多在日本框架下研究日本史。

然而,“讲谈社·日本的历史”向读者呈现出些许不落窠臼的气象,从“从世界史和现代角度看王权诞生”(第一卷)、“东亚世界中的倭国”(第二卷)、“国际秩序构想的转变”(第三卷)等章节标题可见,一些著者不再局限于在日本列岛之内观照日本历史,而是从东亚乃至世界的联系中洞察日本历史的脉搏,剖析文明发展的机制。虽然上述气象还比较微弱,但也是这套丛书令人耳目一新之处。

史学家_史逸婵白领驿家_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

描绘朝鲜使节来日场景的浮世绘

《题西林壁》下联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置身此山的日本史学家,能够在至近距离凝视日本历史之“山”,可以鼻闻花草之芬芳,耳听虫鸟之啼鸣,眼观云雾之聚散,手触泉水之冷暖——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真实、细腻、神奇,深耕之下或许还能发现地下的根须、山中的矿石、溪流的水源,这是日本史学家与生俱来、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正因为置身此山,未必能看清庐山真容。比如日本古代历史以“和汉”两条主脉交织而成,近代以来则形成“和洋”交叠的结构,而这套丛书呈现的基本上是“和”之一脉,甚至对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也有所忽略。然瑕不掩瑜,此不赘言。

临近尾声,笔者突然想起禅僧青原惟信的珠玑之语: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

这说的是参禅的三重境界,化用到本文主题,中国人侧观、西方人横看、日本人仰视的“山”,属于第一境界;领悟到山有岭峰之姿、高低之相、远近之别,大抵迈入第二境界。何谓第三境界呢?或许等我们凝聚众人之眼,阅遍千姿万态,才能彻悟“山”之真容吧!

最后附言几句:大概因为笔者是“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日文原版的作者之一,又曾强烈建议早日推出“讲谈社 · 日本的历史”中文版,这两套精品丛书的策划人杨晓燕女士嘱我写一篇序言。

自忖国内日本史专家人才济济,还轮不到笔者这般资历尚浅、学养未丰之辈担纲作序。但念及“讲谈社·日本的历史”足可填补国内日本史学界的一块空白,身为行内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为之推介,故不揣浅薄,勉草一文塞责。是为序。

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

王勇

辛丑槐月吉日

写于武林桃花源

史学家_史逸婵白领驿家_史家学班固对什么的评价

上一篇: 历史小说应兼容真实性与艺术性(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下一篇: 岳飞被害后,奸臣秦桧是如何对待岳飞的妻儿老小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