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志》研究综述文/颜晨馨文学传播一91——南宋洪迈编著的((夷坚志》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文言志怪小说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以((夷坚志》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在成书、版本、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价值影响四个方面对((夷坚志》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夷坚志》是南宋洪迈( 字景卢,号野处,谥文敏) 撰著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志怪小说集。它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文言志怪小说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明两朝涌现出一大批续作,包括元代无名氏的( (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 四卷) ,元代吴元复的( ( 续夷坚志) ) ( 二十卷) ,明代杨慎的《广夷坚志》等。( ( 夷坚志》也为后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故事和人物原型,诸多故事原型在明代戏曲及((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加以敷演、改编,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前,( ( 夷坚志》的研究价值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80年代思想多元化的发展,以《夷坚志》为代表的文言小说的研究状况有所改变,开始取得独立的研究地位。下面试就80年代以来的( ( 夷坚志》的研究状况进行述评。一、成书研究“ 成书研究” 主要包括考察作者的写作动机、作品的写作时间、素材的来源出处等。
《夷坚志》的书名来自《列子· 汤问》:“ 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叫1烘迈取《列子》之说冠以书名,寓意记录世上怪异之事。2008年第4期《山西师大学报》刊登王瑾的《论洪迈创作的动因》一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洪迈的写作动机加以探讨:1.洪迈对小说的钟爱和好奇尚异的心理驱使;2.喜欢小说的社会风气和读者对洪迈的鼓励支持;3.避祸的考虑和以小说寄寓社会人生的需要;4.征实补史和练习史笔的意图。条分缕析,考证详实。由于( ( 夷坚志》卷帙浩繁,且多已散佚,所以有关《夷坚志》的写作时间问题,历来争论颇多。钱大昕编《洪文敏公年谱》,近入王德毅编《洪容斋先生年谱》,都未能详述《夷坚志》的成书时间。凌郁之发表在2000年第2期《文献季刊》上的( ( 洪迈著作系年考证》一文,根据((夷坚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各序及赵与告的《宾退录》,对《夷坚志》全书各集成书年代进行了考证和分析,推断《夷坚甲志》二十卷,绍兴十三年( 1143)始撰,绍兴三十一年( 1161) 成,历时十八年。
乾道二年( 1166) ,《夷坚乙志》二十卷成。乾道七年( 1 171) ,《夷坚丙志》二十卷成。淳熙三年( 1176) ,《夷坚丁志》二十卷成。淳熙九年( 1182) ,《夷坚戊志》二十卷成,今佚。淳熙十五年( 1188) ,《( 夷坚己志》二十卷成,今佚。淳熙十六年( 1189),《夷坚庚志))二十卷成,今佚。绍熙四年( 1193) ,《夷坚辛志》二十卷、( ( 夷坚壬志》二十卷成,今侠。绍熙五年( 1194) ,《夷坚癸志》二十卷成,今侠。《夷坚志》二百卷,自甲至癸十志,成于是年。至于支志、三志、四志共二百二十卷,成于庆元五年( 1199) ,时间跨度几六十年。早在1991年发表于该年第3期《天津师大学报》上的李剑国的((《夷坚志)成书考——附论“ 洪迈现象” 》一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 ( 夷坚甲志》成书历时二十年,( ( 夷坚丁志》成于淳熙五年( 1178) ,可备一说。洪迈穷六十年之力创作((夷坚志》,反映了宋宁宗嘉泰年以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文学作品中的“ 清明上河图” 。对其丰富而各异的故事,庞杂的来源,张祝平发表在1999年第2期《南通师范学院学报》上的《的版本研究》和胡绍文发表在《大理学院学报) ) 2002年第2期上的( ( ( 夷坚志) 版本研究》两篇文章,对( ( 夷坚志》的版本情况加以梳理,研究详尽。
二者均认为宋代以后,《夷坚志》主要有三个版本系统流传:宋刻元修本系统,即甲至丁志八十卷本系统,《十万卷楼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宛委别藏本、涵芬楼藏本均属这一系统,篇目大致相仿;支志、三志系统,《笔记小说大观》本、《四库全书》本均属这一系统;《分类夷坚志》系统,选本、类编本属于该系统。三.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研究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张文飞2008年的博士论文《洪迈( 夷坚志>研究》,从《夷坚志》对人性的丰富表达、故事内容的趣味性、对世俗生活的偏好三个角度分析了《夷坚志》的内容特点,从《:夷坚志》对唐代小说艺术特色的借鉴和超越、四六骈文对( ( 夷坚志》艺术风格的影响、《:夷坚志》改编故事的万方数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