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互见现象及其研究意义

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互见现象及其研究意义

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互见现象及其研究意义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互见现象及其研究意义刘 洁(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兰州 730070)提要: 不同文本间内容相似的互见现象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大量存在。

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互见现象及其研究意义刘洁(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兰州730070)提 要:不同文本间内容相似的互见现象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大量存在。导致互见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古人“述”“作”并存的著述观念;故事类材料在史实讲述、论辩及说理方面的优势,使其被广泛采用,遂形成史书之间、诸子书之间、史书与诸子书之间的各类互见;学派具有的师承关系及其在学术思想上的承继性特点,使同一学派的不同著述产生内容互见的可能;兵书类、术数类与方技类文献的专业性较强,继承性突出,导致以专业为区分的集中互见现象;抄本时代的文献特点造成同一文献多种版本的存在,各个版本显示出彼此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情形。研究互见现象能更细致地了解早期著述观念,是认识古书成书及其真伪的重要方式。互见的细节处贯穿着文本的价值取向、编写意图及文学风格,借助互见,能为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提供新视角,并对周秦汉文学史的撰写提出新要求。关 键 词:先秦两汉文献;互见现象;著述观念;古书成书;文学研究;文学史撰写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3637(2018)06 -0226 -07什么是互见?从广义说它是指不同的文本间,或同一文本的不同章节间出现的内容相同、相似或相关联的现象。

互见现象常被纳入古代文学的研究视域,由于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尚处抄本时代,体例和著述观念与后代有所区别 ① ,因而这一阶段文献中的互见现象又被学术界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② 。具体而言,这一时期的互见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在不同文本间出现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现象,例如出土文献八角廊汉简《儒家者言》与《说苑》《韩诗外传》《孔子家语》《荀子》等传世文献有部分内容具有相似性。第二种特指运用于同一文本内的“互见法”,以《史记》为代表 ③ 。刘知己概括为“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1] ,靳德俊总结为:“一事所系数人,一人有关数事,若为详载,则繁复不堪,详此略彼,详彼略此,则互文相足尚焉。”[2] 可见,“互见法”是作者有意识运用的一种写作手法,目的是为避免重复叙事的繁琐。第三种是同一文本不同章节间出现的内容重复,以《论语》为典型代表,如《学而》篇第十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3]2458 ,与《里仁》篇第二十 [3]2471 相 同。究 其 原 因 是 该 文 本 “记 叙 成 于 众手”[4]186 ,故而笔法驳杂,重复之处删削未尽 ④ 。互见的第二种类型应归之于叙事研究范畴,且已有成果较为丰硕,而第三种类型从整个古书视域来看又显得较为特殊,普遍性较小。

与之相比,第一种类型成因复杂,牵涉面广,更具研究潜力。随着出土文献的陆续面世,这一类型的文献范围又在不断扩大。故厘清第一种互见现象 ⑤ 的形成原因,揭橥其研究意义,对进一步探究此类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不揣谫陋,略陈管见,谨就教于方家。一、互见现象的形成原因明人郎瑛曾在《七修类稿》中提出“秦汉书多同”的观点,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予尝反复思维,岂著书者故剽窃耶,抑传记者或不真耶?非也。二戴之于《礼记》,彼此明取删削,定为礼经,其余立言之士6 2 2文学万方数据

上一篇: 汉书:“巴蜀广汉本南夷”——古蜀国及其诸王发展脉络
下一篇: 《裴?,字士明》阅读答案及翻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