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5卷第4 期2 0 12 年10 月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Jo u r n a l o f Y a n ta iU n iv e r sity l P h ilo so p h ya n dS o cia l S c ie n c eE d itio n)V 0 1. 25N o . 40 c t. 。 20 12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植物染料及其文化内涵金少萍1, 吴吴2( 1.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云南昆明6 50 0 9 1; 2.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云南昆明6 50 0 9 1)[ 摘要]中国利用植物染料印染纺织物的工艺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并发现了极其丰富的植物染料和丰富多彩的色谱, 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丽众多的文献古籍中详尽地记载了植物染料的种植方法、 染料的制作工艺以及纺织物的染制工艺等, 这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植物染料的制作和使用, 不仅体现了它的实用性, 也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植物染料的颜色使用体现了封建社会特有的阶级性, 染料植物的种植和染料的加工体现了中国农耕文明的特征, 染料植物及染料的功用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 关键词]古代文献; 植物染料; 染织; 文化史[ 中图分类号】 K8 9 2. 2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0 2- 319 4 ( 20 12)0 4 JD 0 7 9 —11我国的纺织品染色技术历史悠久, 大量的出土文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古代染织品实物, 而各种文献古籍中则详尽地记载了染料植物的种植方法、染料的制作方法以及利用植物染料对纺织物进行染制的工艺。 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用于纺织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两种, 即矿物染料和植物染料。 由于矿物染料多具有不溶于水的特点, 无法直接对织物进行染色, 染制时不但必须借助于其他手段, 而且固色性也较弱。 而植物染料可溶于水后直接为织物上色, 并且在我国农业发达的大部分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培植, 植物染料实现了从野生到人工种植的飞跃, 成为传统农耕种植经济的一部分, 因而植物染料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染料来源。一、 古文献中植物染料的种类( 一)蓝色植物染料蓝色是我国古代最为常见的色彩之一, 历来是服饰和生活用品的基本色调, 因此蓝色植物染料的用量最大, 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资料也较为丰富。
染蓝色的植物染料概称为蓝草, 实际上是不同的多种植物, 我国古代很早就开始种植。 据《天工开物》 记载, 用于染蓝色的蓝草又可细分为蓼蓝、 菘蓝、 马蓝等。 “凡蓝五种皆可为淀。 茶蓝即菘蓝, 插根活。蓼蓝、 马蓝、 吴蓝等皆撒子生。 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苋蓝, 种更佳。 ” 唧上述几种蓝草都为草本植物,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广泛的分布, 其枝叶既可用于制作染料的染材, 又可以作药材使用。蓼蓝( P o ly g o n u mtin cto r iu m )是我国古代蓝色植物染料的主要代表, 在植物分类中属于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有大叶种和小叶种之分。 原产地是东南亚周边, 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蓼蓝在秋季时生长出白色和红色穗状的花, 染材主要是叶和茎。菘蓝( Isa tis in d ig o tica ), 别称茶蓝, 属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 顶生黄色小花。 原产于中国, 主要[ 收稿日期]20 12一0 5—2l[ 作者简介】 金少萍( 19 57 一), 女, 云南大理人,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 少数民族工艺文化; 吴昊( 19 8 7 一), 女,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硕士研究生。①宋应星撰, 潘吉星译注: 《天工开物译注》 卷上《施彰第七》 “蓝淀” 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 9 8 年, 第262页。万方数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