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址出处:】
名师介绍
李惠军,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首席专家,李惠军历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上海市历史学科名师培养基地导师,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担任《历史教学问题》杂志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编委。
11月11日上午,上海市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以《故事中的历史烟云——还原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味》为主题,为教育部“国培计划(2020)”——国家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首都师范大学初中历史班的学员们做了精彩的线上讲座。
李惠军老师首先从历史与故事的关系出发,以史料实证为例,提出历史教师应该将史料通俗化-简约化-故事化。凭借深厚智识打通历史时空层层阻隔,讲好曾经发生的故人、故旧、故乡等,这应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底色和常态。为了帮助学员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与故事的关系,李老师向老师们推荐了《论历史与故事》、《五千年犹太文明史》、《再现创伤的历史教科书》三本书。
李老师从“你有多少历史故事”“怎样讲好历史故事”“为何要讲历史故事”这三个问题入手,结合《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教学案例,向学员们说明“故事”中有“历史知识”、“故事”中有“历史机理”、“故事”中有“历史思维”、“故事”中有“历史价值”、“故事”中有“历史情愫”。要通过故事化的历史图谱和镜像、故事化的历史意蕴和意境、故事化的历史思维和方法、故事化的历史感化和教化去激活老去的故事。让“立德树人”和“学科素养”在“故事”中浮现,在“故事”中迁移。
李老师从人性、诗性、感性和家庭、家园、家国两个层面,指出要做“有人情”的历史课;李老师结合《工业革命》的教学案例,从历史概貌和历史图谱两个角度,提出要做“有格局”的历史课;李老师结合《阿房宫》(探究课)《辛亥革命》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历史课要“有证据”、历史课要“有机理”。
最后,李老师谈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高中的历史新课程,有赖于初中的“故事”积累。要在历史的交集处进行高初中“纵向同课异构”研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