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修改,成就好文章。勤修改,同样成就好小说。小说经反复修改、多次润色、适当剪裁,都能增加艺术效果。
吕叔湘说:“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经修改他们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几遍才定稿。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例如,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曾自谦“满纸荒唐言”,实则创作“一把辛酸泪”;鲁迅的一篇小说《肥皂》发表时7000字左右,再版时竟有约150个字做了修改;钱锺书对小说《围城》做过多次修改,涉及上千处内容,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调整,甚至结构的调整等。
海明威说:“任何一篇初稿都是臭狗屎。”外国作家同样有作品反复修改的例子。比如法国作家福楼拜和莫泊桑。
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写的短篇小说去请教福楼拜,他发现福楼拜桌上有厚厚的一叠文稿,而且每页都只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的。
莫泊桑问:“您这样不是太浪费纸了吗?”
福楼拜笑了笑说:“亲爱的,我一直有这样的习惯,一张纸上只写第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
莫泊桑听了立即告辞,赶紧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说去了。
列夫·托尔斯泰修改《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最终从3000字缩减到了一句话。而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中对喀秋莎的外貌进行描写时,足足修改了20次才定稿。
海明威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
海明威每天开始写作时,先要把前一天的作品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再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打字誊清后,还要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
他认为,这样的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他的《丧钟为谁而鸣》花了17个月才完成,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又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古今中外很多名家都会反复、多次修改自己的作品,只为使其更加完善与完美。曹雪芹、鲁迅、福楼拜、海明威等名家们,都有这样的习惯,可见修改对写好一部小说的重要性。
初学写作者在动笔之前,可以反复修改小说大纲,直到完全满意为止。但我建议,一旦开始写作小说初稿,就尽量不要去关注遣词造句、细节描写和对白等,而要一直写下去,千万不要写完一段,就开始反复修改前面的内容。
这样做,很可能造成永远也写不完的结果。只要小说初稿是按照之前列好的完整大纲写的,就不会跑偏。当你在小说的最后一章写上“全书完”三个字时,一定会感到非常释然,而且很有成就感。
在创作小说时,先开始构思故事,然后试着写,展开故事情节,写好后再回过头看看都写了些什么,这点很重要。如果你想写得更好,就要学会如何修改。
修改是一个完善与完美小说的过程,会让你的小说从平庸中脱颖而出;修改可以查漏补缺,增加一些新的人物或内容,弥补初稿中留下的遗憾,或者删掉某些多余的字、词、句子、段落,甚至多余的情节,视具体情况而定。
小说修改的目标是:故事更清晰,表达更直接,人物更鲜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