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夷坚志》保存了大量民众遭遇疾病的故事,既有研究已注意到了这些故事,但因着眼于其医学方面的价值,多采用社会医疗史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这些故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挖掘其在文学和文化层面的价值和意义。第一章为绪论。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并阐明研究现状与思路。第二章,宋前疾病故事的发展历程。先秦两汉是疾病故事的雏形孕育期,各种文学体裁中均有关于疾病的简单描写。在叙事性较强的史传文学中,一些记叙可视作完整意义上的疾病故事。魏晋至唐时期,疾病故事逐步完善。描写疾病的故事增多,叙事性和虚构性显著加强,并因佛道两教宗教思想的加入,增添了新的内涵。第三章,《夷坚志》疾病故事的类型研究。筛查统计出《夷坚志》中313篇疾病故事,并分为世俗生活、鬼神精怪、因果报应和神仙方术四类。其一,世俗生活类。描述了世间生命个体的疾病痛苦,疾病是因身体之苦和精神的损伤,治疗则采用医药和针灸;其二,鬼神精怪类。此类展现了人们对鬼神的恐惧。疾病是因神灵惩罚和鬼魂精怪作祟,治愈疾病需由宗教力量驱邪治祟;其三,因果报应类。疾病与善恶业因密切相关,杀生渎佛和德行败坏便会致病,而信佛敬佛、痛改前非则能愈病,这类故事是传教和教化的工具;其四,神仙方术类。
主要讲修道之人对个体疑难恶疾的治疗与救度,这类故事是道家济世救人、仁爱行善思想的体现。第四章,《夷坚志》疾病故事的叙事分析。在疾病故事的行文走笔之间,疾病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结构和表现两大重要功能。首先,疾病作为结构故事的原动力,能够生发和推动情节发展,并且其勾连着生死,是现实空间与非现实空间之间的桥梁,对叙事空间的延展具有重要功用;其次,在疾病的叙事中,凸显和刻画了病者和救病者两类人物形象,还展现了宋代世俗社会的一些情况。第五章,《夷坚志》疾病故事的文化内涵。主要探析了疾病故事所呈现的儒家文化、宗教文化、生命意识、中医文化和市民社会。其一,儒家文化。在以疾病惩戒和教化世人的故事当中,彰显着洪迈对儒家道德的宣扬;其二,宗教文化。故事中种种恶疾的由来体现了佛道两教的宗教思想,而来自于两教的人、神也为世人救治恶疾。其三,生命意识。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死亡威胁,人们有着生存本能下的挣扎渴望,亦有着命数前定,不可改易的宿命观念。其四,中医文化。疾病故事展现了洪迈对中医文化的掌握情况,以及传统中医文化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阴阳平衡的规律论。其五,市民社会。疾病故事还侧面展现了宋代市民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上的特点,分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