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史记》第1卷:不止五帝的五帝时代

《史记》第1卷:不止五帝的五帝时代

《史记》第1卷:不止五帝的五帝时代今天的笔记是史记的第1卷:五帝本纪。严格来说,司马迁的这些记载属于神话传说,不能纳入正史范畴。司马迁收集资料让五帝成为《史记》的开篇,五帝讲的是儒家传统。所谓好古崇古

今天的笔记是史记的第1卷:五帝本纪。

严格来说,司马迁的这些记载属于神话传说,不能纳入正史范畴。

司马迁收集资料让五帝成为《史记》的开篇,五帝讲的是儒家传统。所谓好古崇古,用意是美化这个理想治世的文明源头,也算用心良苦。

第一卷写了五帝,没有写三皇。我猜是因为三皇太魔幻了。

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和黄帝。

伏羲是人首蛇神,

神农也就是炎帝,是牛首人身。

这些不太好记载,太志怪了,就只从黄帝开始写,写黄帝的伟大。

补充说明一下,即便黄帝确实很伟大,但也不见得真的有这个人,实际上目前的历史学界主流,仍然认为商朝以前的王朝,都算传说中的王朝,包括夏,五帝,三皇这类,因为还没有相关的出土文物来佐证。

黄帝是五帝之首,统一各部落,打败了蚩尤。

帝颛顼(zhuān xū):是黄帝的孙子,继承了黄帝的帝位。

帝喾(kù):是黄帝的曾孙,但不是颛顼的儿子,而是族里的侄子。

帝挚:是帝喾的长子,但是不善于管理国家,于是就禅位给了弟弟帝尧。

所以严格意义上第一个禅让皇位的人,是帝挚。

但是会因为自己不善于管理国家而这么无私的去禅让吗?那这其实也挺贤德的。

帝挚没有被算到三皇五帝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也不得而知了,毕竟这属于神话传说,没法考证,我们就暂且当他们都是仁德圣明的人好了。

帝尧:是帝挚的弟弟,认为儿子丹朱凶顽,不愿传位给他,让众人推举继位之人,众人推举了虞舜,也就是后来的帝舜。然后经过尧的考察,觉得舜很圣明,就禅让给了舜。

这么一看就觉得尧是真的很圣明了,不问出生的把帝位传位给贤德的人,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一人获利”,也就是让天下人获利,只让儿子丹朱痛苦,因为他不贤德,就让他痛苦吧~

帝舜:平民出生,在尧死了之后,当了30多年帝王的舜,把帝位让给了尧的儿子丹朱,然后躲了起来。

这就很神奇啊,是主动还是被迫的,不得而知。

但是诸侯和百姓都不买账,他们都只承认帝舜,不承认帝丹朱,所以舜说,这是天命,不得不回到中原,正式登上天子位。

这个不得不,让我想起了自古以来想当皇帝都得假意推迟几次,有个专有名词叫做三辞三让:就是我已经决定要篡位了,而且,大家都知道,但是呢,不能让我来主动说,需要让别人来提,然后我还得装作我从来没这么想过,装作一副忠君爱国的样子。

然后等到三辞三让以后,为了天下社稷考虑,为了人民群众考虑,我不得不接受皇位,再嘱咐一下臣子们不要再这样劝进,朝堂之上都高唱新皇帝高风亮节之类的。

我们可以看出,明面上的东西和背地里的欲望,其实是截然相反的东西。

说到舜,还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就是舜和弟弟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应该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我就不多说了。

大致就是舜仁德恭顺,象狂傲残暴,几次想害死舜但都没有成功,但舜还是对他很好。不衬托一下怎么显示舜的伟大。

舜的儿子叫商均,也是没有才能,他就把帝位禅让给了二十四个大臣之一的禹。

然后历史重演了,禹在舜死后,又把帝位让给了舜的儿子商均。。就是帝商均

然后历史又重演了,大家都归顺禹而不是商均,与是禹又回来继位了。

唯一不同的是禹继位后称夏,改变了姓氏,其他的大臣也根据封地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号,比如后来闻名的商、周。

这个时候,五帝时代就结束了,然后就是夏传子家天下,纣王暴虐昏庸引汤武来伐夏,就是之后的故事了。

上一篇: 司马迁偏心实锤,盗墓发家却被描绘成大忠臣
下一篇: 古代书籍《夷坚志》翻译-宜州溪洞巨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