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用通俗语言向公众传播中华典籍历史文化

用通俗语言向公众传播中华典籍历史文化

用通俗语言向公众传播中华典籍历史文化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唐红丽)近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出版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唐红丽)近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出版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来自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首都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山东图书馆、中华书局等10余家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项目旨在深入揭示中华民族珍贵典籍的重要价值和文化内涵,挖掘并生动再现其产生和流传的历史,用通俗的语言,向公众传播中华民族悠久的典籍历史文化。项目立足《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优中选精,选题涵盖汉文古籍经、史、子、集各部,并涉及甲骨文献、简帛文献、敦煌遗书与佛教典籍、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碑帖拓本、舆图等诸多类别,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经典的荟萃。每种史话所涉及的现存古籍大都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该项目于2012年正式启动,初步规划了100种选题,邀请了8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撰稿工作,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既有为《文苑英华》《永乐大典》《史记》《皇舆全览图》《水浒传》《太平广记》《玉台新咏》等人们熟悉的一种珍贵典籍所写之史,也有为敦煌遗书、西夏文献等一类珍贵典籍所写之史。这10种史话均由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担任撰稿,考证严密,学风扎实,且文字通俗易懂,全书彩印,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在全国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八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与支持下,我国古籍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古籍保护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迄今为止,已由国务院陆续公布了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全国各类型藏书机构和个人收藏的珍贵古籍11375部,并拨付专项资金加以保护。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举措。

我国现存各类典籍堪称汗牛充栋,典籍的传承历史诉说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临难不惧的民族精神,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然而,为典籍写史的著作却少之又少,许多典籍所蕴含的历史故事鲜为人知,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记录、整理,随着时代的变迁,难免将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华文明传承中的一大憾事。为此,2012年底,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项目,旨在“为书立史”“为书修史”“为书存史”,这是第一部为典籍撰写史话的大型丛书。丛书主编、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说,希望通过典籍史话的编撰出版,不仅让人们明了典籍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还要让典籍中所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起来,凸显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理念,从而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项目选择《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收录的蕴含着丰富历史故事的珍贵典籍,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其在编纂、抄刻、流传、收藏过程中产生的引人入胜、启迪后人的故事。丛书力求为社会公众提供普及读物,为广大文史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学习资料,为专家学者提供研究参考。其编纂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遵循客观,切近史实。丛书是关于典籍的信史、正史,而非戏说、演义,力求言之有据,资料准确,史实确凿,观点审慎;二是通俗生动,图文并茂。相对于一般学术著作,它更强调通俗性和生动性,以史话的方式再现典籍历史,雅俗共赏,少长咸宜。

与会人员高度评价了史话丛书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认为史话丛书的编纂出版与中央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部署高度契合,反映了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挖掘、整理、阐释和弘扬珍贵典籍文化方面的主动担当,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众的传统文化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上一篇: 史书的局限性之一:关于流传典籍
下一篇: 历史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