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略》阅读答案
《魏略》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常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化者参加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答案:
5.C 6.D 7.A
8.(l)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胆怯。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看法:“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魏略》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特别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巡游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明显,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
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
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发觉 “次”应当充当“当受敌”的状语,翻译成“驻军”作谓语,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冲突,“次”——“其次个”,诸葛亮知道荆州是其次个应当受敌(的地方)。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 如惠语以让单于
C. 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本考4个虚词“而、以、乃、之”,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只要依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例如A项的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句陈述后表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记;其次句的“而”字也放在两个相同结构表否定的句子之间,这是明显的“转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