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锥
杂
录
小引:读书觉有启发者,便稍加理董,录存于此。读书甚少而所涉颇杂,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名之《管锥杂录》,不亦宜乎?自渡亦渡人,如有帮助,还望帮忙转发,在此谢过。
文史通义砭异
古人于学求其是,未尝求异于人也。学之至者,人望之而不能至,乃觉其异耳,非其自有所异也。
夫子曰:“俭,吾从众;……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圣人方且求同于人也。有时而异于众,圣人之不得已也。天下有公是,成于众人之不知其然而然也,圣人莫能异也。贤智之士,深求其故而信其然,庸愚未尝有知而亦安于然。
而负其才者,耻与庸愚同其然也,则故矫其说以谓不然。譬如善割烹者,甘旨得人同嗜,不知味者,未尝不以谓甘也。今耻与不知味者同嗜好,则必啜糟弃醴,去脍炙而寻藜藿,乃可异于庸俗矣。
语云:“后世苟不公,至今无圣贤。”万世取信者,夫子一人而已矣。夫子之可以取信,又从何人定之哉?公是之不容有违也。夫子论列古之神圣贤人众矣,伯夷求仁得仁,泰伯以天下让,非夫子阐幽表微,人则无由知尔。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虽无夫子之称述,人岂有不知者哉?以夫子之圣而称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不闻去取有异于众也,则天下真无可以求异者矣。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至于声色臭味,天下之耳目口鼻皆相似也。心之所同然者,理也,义也。然天下歧趋,皆由争理义,而是非之心亦从而易焉。岂心之同然不如耳目口鼻哉?
声色臭味有据而理义无形,有据则庸愚皆知率循,无形则贤智不免于自用也。故求异于人,未有不出于自用者也。治自用之弊,莫如以有据之学,实其无形之理义,而后趋不入于歧途也。
夫内重则外轻,实至则名忘。凡求异于人者,由于内不足也,自知不足而又不胜其好名之心,斯欲求异以加人,而人亦卒莫为所加也。
内不足,不得不矜于外,实不至,不得不骛于名,又人情之大抵类然也。以人情之大抵类然,而求异者固亦不免于出此,则求异者何尝异人哉?特异于坦荡之君子尔。
夫马,毛鬣相同也;龁草饮水,秣刍饲粟,且加之鞍鞯而施以箝勒,无不相同也;或一日而百里,或一日而千里。从同之中而有独异者,圣贤豪杰所以异于常人也。不从众之所同而先求其异,是必诡衔窃辔,踶趹噬龁,不可备驰驱之用者也。
往期
往期
加油!
喜读前贤高论,试伸一得之愚。
不当之处,敬俟方闻;片言之锡,拱璧承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