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樊哙就被封在鄂州,其实樊哙本人的墓地可能并不在这里,但是这里还是建立了他的衣冠冢,樊哙所占据的这块宝地一直以来都没有人抢夺,一直到明代,楚王想把这里开辟成自己的墓地,就把樊哙的墓挪动了一下,这样本来是主人的邻居樊哙墓却被挤在一边,明代楚王家族成功的占据了这块宝地。
樊哙镇(樊哙镇的由来)
汉高祖刘邦将鄂州于樊哙为封地,樊哙死后,葬于灵泉山天马峰下。自那以后,灵泉山的名声与日俱增,一些崇尚山野风光的富豪以及文士,纷纷从喧嚣闹市迁来幽静的灵泉山内建房隐居,渐渐形成街市,除了单纯的隐逸之士以外,也引来了市井之士,例如行走的商人和前来谋生的乡民,时间一长,灵泉古市便诞生了——清同治《江夏县志》记载:“灵泉古市始于汉,迄唐宋而兴盛”。
至今鄂州还有遗留有名胜古迹樊口古街,樊姥(樊哙母亲)庙,樊哙靠背石;流传有樊川古道,樊姥传梦吴王孙权称帝鄂州等民间传说,以及诸多地方还有许多樊姓后人。
龙泉山公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原为武昌县),三面环水,东面即为梁子湖(古称樊湖),北距武汉市19公里。据传,西汉时期的武昌即为樊哙封地。公元前180年,朱虚侯刘章诛杀吕家,后至汉宣帝昭樊胜客复家,由樊哙孙樊建将哙墓迁葬于此。元代,在龙泉山一带形成了樊、李、杜、张、曾、董、邹等八大望族。至明代,明太祖第六子楚昭王朱桢,17岁就藩武昌为楚王,统治诸地达43年之久;他见此地山环水绕,风光优美,常叹曰:“惜乃阳宅,若为阴宅极佳”;于是,将八大宗族赶往山外,划为王陵区,先后建成为昭、庄、宪、康、端、愍、恭、巴陵、卓简九王的陵寝与陵园。现在是省级重点保护单位,也是武汉地区一大旅游胜地。
现如今的“樊哙墓”墓碑高达2米以上,墓碑之上是樊哙的铜像,左手前握盾牌,右手后势执刀(或剑,因刀尖巳断,无法辨认),倒也威武雄壮。但终因疏于维修管理,铜像绣迹斑驳,像身多处破损,墓碑碑文字迹模糊不清。
大概意思:公元前180年,朱虚侯刘章诛杀吕家,后至汉宣帝昭樊胜客复家,樊哙孙樊建将樊哙墓迁葬于此,明洪武三十一年被朱桢夺墓地后,江南巡道樊时中、进士樊镛二人迁墓于黄冈。一九八六年,武昌县人民政府重新在此地为樊哙立碑、雕像。
武昌“樊哙墓”碑文曰:“樊哙孙建迁葬于此……”。根据有关《樊氏宗谱》记载:哙长子伉、庶子市人;伉无后,市人生子他广;他广生子章身;章身生子二:梦祥、梦周;梦祥生子二:忠、信,梦周失传;子孙四代内均无“建”,何来“樊哙孙建”一说?而《樊氏宗谱》中对于“樊建”的记载是二十七世(以樊迟为一世祖,樊哙为十一世,则樊建应为樊哙十六世孙),樊哙生于公元前241年,卒于公元前189年;樊建“出仕蜀汉为后主尚书令,后主炎兴元年(公元后263)随后主如魏”,樊哙与樊建,时隔400多年,传代一十六世,倒也吻合。可是,碑文又作何解释?
截至目前为止,公布于网络、报刊上的“樊哙墓”多处,据我所知,在河南舞阳、山西临漪、陕西汉中城固、江苏兴化、准北濉溪、洛河边上的善化乡雷家河、宣汉樊哙镇将军坪、安徽六安等地,都有“樊哙墓”存在,到底哪里是真?还有待樊姓有识之士作深入研讨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