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
为非遗开出一片新天地
爽
爽
贵
阳
贵阳是一座有着山水禀赋和文脉传承的城市,爽爽贵阳独特的山水滋生了丰厚的文化,也孕育了多彩的非遗。近年来,贵阳市将非遗产业化作为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在加强非遗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民众,融入生活,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爽爽贵阳,魅力非遗。非遗产业化发展之路,撬动市场倍增效应,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贵阳渊源流长、底蕴厚重的历史根脉和人文精神,体验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领悟到传承人的独特审美和高超技艺。贵阳非遗项目,让人如饮醇醪般爽心、爽眼、爽口、爽购。
政府大力推动非遗产业
近年来,为促进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贵阳市大力推动非遗企业提质增量、转型升级,积极对接落实各类扶持政策措施,培育了-批非遗企业。截至目前,全市依托各级非遗名录项目设立的非遗企业已达70多家,是2012年的两倍以上。贵阳非遗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2021年,黔尚品、黔粹行、息烽县叶老大阳朗辣子鸡等企业产值已超过千万元,黔艺宝、瑞银鸟、龙承子秀(但家香酥鸭)等企业年产值接近千万元,蓝花叙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胡一刀雕塑工作室、贵州妙手穿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刘姨妈风味食品厂、贵州熙筘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在业内已具有较高知名度。
贵阳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引进非遗投资者,推动年轻传承人加入,这一举措结出硕果,非遗行业涌现了腰岩苗族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华雅艺创工艺有限公司、老韦民族服饰工坊、谷金村蜡染刺绣工坊、胡宗亮纸制品加工坊等一批非遗工坊、合作社,这些中小微企业经营灵活、产品特色鲜明,与龙头企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升了贵阳非遗市场的竞争力。
随着五彩黔艺公司成功申报为第五批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它和香纸沟土法造纸传习所成为贵阳市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双子座”。加上梅子留香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华雅艺创工艺有限公司、老韦民族服饰工坊、谷金村蜡染刺绣工坊、蓝花叙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市级非遗扶贫示范工坊,两相发力,加快了非遗产业的发展,为大量市民、尤其是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了居家就业增收的机会,仅开阳高寨、花溪龙井等地的绣娘达30人以上。
产品展示
▲ “对坐”工坊出品的非遗文创产品——铜鼓纹系列香插袖扣套件
贵阳市引导、支持非遗企业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优化产品结构,推动全市非遗产品逐步从低端化向中高端化转变。传统手工艺产品设计题材不断扩展,突破传统的“花鸟鱼虫”题材,逐渐与中外绘画艺术和艺术形式接轨。非遗产品生产不断融入现代科技,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产品构成中,价格在200元以上、50-200元间的产品占比进一步提高,50元以下的低价产品市场占比逐渐下降。比如,贵州蓝花叙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自有公益文化品牌“蓝花叙事”为依托,与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绝对贵州创意联盟设计团队合作,并与北京、上海等地优秀设计师或设计师工作室采取联名合作的形式,设计研发以贵州非遗资源为核心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共计200多种;贵州瑞银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有运营文创中心1个,设计团队30余人,通过传统+创新的模式,研发了583个品目的非遗产品。
品牌效应
品牌是一个地区和行业竞争力的表现。通过精准有效的扶持措施,贵阳市非遗产业涌现了一批新老品牌。老知名非遗品牌有黔粹行、黔尚品、黔艺宝、老凯里酸汤、雷家豆腐圆子等,贵阳市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引导他们结合贵州贵阳文化拓展品牌内涵,使其一直保持良好的品牌美誉度。非遗后起之秀有“对坐”工坊、双花醋、青岩玫瑰糖、黔凤食业、布依族服饰等,贵阳市除了对它们进行大力推荐和宣传外,还引导其结合现代市场需求深挖贵阳地域文化特色,推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使其知名度不断提升。这些非遗品牌以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为要素,生产众多个性鲜明、审美卓然的生活精品,产品多次参加国内设计展览及艺术交流,其中的贵州民族民间文创产品被遴选为贵州外宣用品、爽爽贵阳外宣用品、贵阳伴手礼,应邀参与“多彩贵州东欧行”、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多个文创活动。
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雷家豆腐圆子,2015年获得市级非遗项目,由于掌握了豆腐干湿度、发酵度、油温等独家工艺和配方,其外酥里嫩的口感早已刻在很多贵阳人的记忆深处,也令市场上同类产品难以望其项背。近年来,雷家豆腐圆子在产业化上不断创新,闯出了一条从餐饮化到速食化的新路。以前的雷家豆腐圆子只能通过实体店的有限辐射半径来实现销售,如今则紧跟时代趋势,推出预包装,通过物流可销往全国各地。速食化的雷家豆腐圆子保持了百分之八十的门店口味,能让在外省的贵州人吃到家乡的味道,舒展乡愁,让外省人领略到贵州的小吃之美,也让本地人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心心念念的美食。雷家豆腐圆子第五代接班人洞察新媒体条件下,作为主力消费军的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改变,锁定“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的目标,着力培养公司自己的新媒体团队进行直播,进行针对性更强、范围更大的宣传和推广,力求把雷家豆腐圆子打造成贵州最大的豆制品小吃集结地。雷家豆腐圆子,这个广为贵阳人熟知的老字号变了,它不再只是一个小店,2018年就成立了公司的雷家豆腐圆子,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运作,雷家豆腐圆子又没有变,它一百多年来的老味道依然香醇如故。
▲ 非遗产品展销
产品展销
自2015年起,在连续举办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三届东盟文化旅游交流周、一届云上筑交会上,一直都活跃着贵阳市非遗产品的身影。多年来,贵阳市积极推荐、组织贵阳非遗企业、传承人参加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贵州)民博会、贵州旅发大会、贵阳旅发大会、中国旅游商品大赛等,通过持续拓展展示平台,全方位、多形式地展现贵阳非遗产品。
贵州非遗现状
这些年来,贵阳非遗产品逐渐成为具有贵阳特色的旅游商品,在青岩古镇景区、多彩贵州城景区、时光贵州景区和龙洞堡机场等地,设立了一批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店,包括黔粹行、黔艺宝、黔尚品等。贵阳市支持、引导贵阳非遗企业和传承人加入唯品会非遗专场、贵州文创产品电商平台等,使其实现从单一的订单生产到订单生产+线上线下销售+旅游体验式销售相结合,全面拓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比如,“对座”工坊已在贵阳、深圳、北京搭建起三处实体工坊,市场延伸至国内一线中心城市,贵阳丝恋现开设30余家直营店,覆盖贵阳、遵义、仁怀、凯里及重庆地区。
目前,贵阳市非遗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4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57名。每年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提供2000元的传承补助,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带徒授艺、开展传承活动。为了持续壮大人才队伍,贵阳市深入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近年来累计举办20期以上,培训学员800人次以上,进一步提高了传承人的就业技能、文化素养、创新设计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比如,骆越魂布依文化工坊负责人韦丽2021年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社部举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传统刺绣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带头人研修班,乌当区东风镇云锦村石头长歌苗族文化工坊负责人龚海燕参加2016年苏州工艺美术学院非遗培训班,贵州蓝花叙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每年进行3至5次线下培训、10次以上线上培训。
目前,贵阳市非遗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突出表现在贵阳市非遗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多是作坊式,年产值大多在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之间,非遗产品还需顺应时代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继续推出具有贵阳特色的名牌产品。
培训现场
▲ 布依族传统服饰及手工艺培训现场
- 美好的展望 -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民对个性化手工产品需求不断提高,特别是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尤其如此,非遗产业正处于上升空间,将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尤其随着贵阳旅游持续井喷式增长,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屡创新高,文旅的深度融合和旅游的快速发展,使非遗发展步入快车道。
下一步,贵阳市将积极引导、支持非遗企业、非遗传承人跨界交流与合作,搭建高校、设计公司、企业和市场的对接平台,支持非遗企业、工坊改进工艺、完善功能、拓展用途、提高品质,推进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积极组织非遗企业参加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宜传推广贵阳特色非遗产品,鼓励传统工艺相关企业与全国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设网上商店对外进行销售,拓宽非遗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
众人拾柴火焰高,多措并举显见效。贵阳非遗产业化已吹响冲锋号,在前进的征途上将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的绚烂天地。
(作者系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副处长王先凯)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