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成为抗战大后方,贵州成为“陪都”重庆的屏障。东北、华北沦陷,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相继陷落,海运和长江航运被封锁,铁路中断,西南交通主要靠公路运输。由内地进入西南,无论是从湖南还是广西进入,首先必经贵阳,然后分赴重庆、成都、昆明。湘黔公路和黔桂公路干线是进入西南的大通道,在贵阳与川黔公路、滇黔公路交会,使贵阳成为西南公路交通的枢纽,原先设在长沙的西南公路管理局迁到贵阳。
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起初是从越南河内运来,由黔桂公路经贵阳转运到重庆。日本占领越南后,外援物资从缅甸仰光运来,通过滇缅公路(经过紧急抢修)与滇黔公路运到贵阳,然后运往前线,这条运输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生命线”。日军进攻东南亚,封锁滇缅公路,战略物资运输线一度中断,不得已开辟“驼峰航线”,用飞机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云南,但当时的飞机运量小、飞行高度有限,越过喜马拉雅山风险极大,难解抗战之急。于是从印度开辟一条“史迪威公路”到云南。无论是滇缅公路或史迪威公路,从云南把战略物资运往前线都必须经过贵州,滇黔公路成为其喉襟,运输繁忙。
1938年的贵州全省公路路线图
湘黔、黔桂、滇黔、川黔四条公路干线在贵阳交会,使贵阳在西南的战略地位大为凸显。当时报纸宣称,贵阳在西南的战略地位,有如日内瓦之于欧洲,被称为“东方的日内瓦”。大批机关、学校、企业迁到贵阳,寂静的山城骤然热闹起来。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在贵阳开办企业,马王庙修车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汽车修理厂,由武汉迁来的中国煤气机制造厂在贵阳改装大批木炭汽车,爱国华侨在贵阳创办中南橡胶厂,贵州企业公司经办几十家企业,电力、机械、化工、水泥、玻璃、烟草、火柴、造纸、印刷、皮革等工业蓬勃发展,使贵阳成为全省工业中心。大夏大学、湘雅医学院、文江大学工学院、国立十四中迁到贵阳,贵州办起了国立贵阳医学院、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大学,还创办了工业、农业、商业、医事等高级职业学校,教育勃然兴起。
科学馆、艺术馆、图书馆、物产陈列馆、民众教育馆在贵阳设立,全国各大书局在贵阳设立分局,贵阳文通书局一跃而为全国七大书局之一,有几十家报纸、杂志。贵州广播电台用多种语言向国内外广播,“战时文化”高涨。贵阳人口剧增,由战前的10余万猛增至30余万。贵阳居民来自全国各地,“五方杂处”,南腔北调。人们把来自东北、华北的人统称为“北方人”,把来自长江中下游的人称为“下江人”,把来自广东、广西的人称为“老广”,途经贵阳的难民更不计其数。贵阳在西南交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1941年贵阳设市。
贵阳作为西南公路的交通枢纽,人流、物流、资金流促进贵阳商业迅速发展,使贵阳一跃成为西南商业繁华的城市。据《贵州财经资料汇编》记载,贵阳市领有开业许可证的商号,1937年为1420户,总资本180万元(法币);1942年猛增至3894户,总资本达7999.53万元(法币);1943年又增至4239户,总资本达10614.14万元(法币)。1934年全市商业从业人员约1.8万人,若以五口之家计算,靠商业养活的人口近10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1/3。又据《贵阳市工商调查录》记载,商业行业有绸缎、百货、纺织、布业、运输、汽车材料、五金、电料、新药、国药、旅馆、堆栈、香烟、图书文具、颜料、陶瓷、纸张、印刷、戏剧、糖食、南货、茶楼、酒肆、服装、鞋革皮件、首饰、粮食、旧货、油、棉花、驮马运输、铜铁锡器、竹木、煤炭、米粉、面粉、米面食品、纸炮、茶具、洗染织补、屠宰、酱油、摄影、理发、杂货等43种。
1939年贵阳“二四”大轰炸前的大十字
1939年2月4日,日机轰炸贵阳,繁华之区尽遭炸毁,灾后进行重建,主要街道拓宽,两边的房屋或为骑楼式,或为“假洋房”(门面建成洋房样式,后部仍为旧式房屋)。贵阳的商业主要集中在由南至北的中华路上,以大十字为中心,成行成市。由湖南、广西方向进入贵阳的第一条路是油榨街,这里集中了许多榨油作坊。南门外的街道是马棚街(俗称马房街,今新华路),每日有大批骡马驮米到贵阳集散,附近有米市巷。过了南门桥便是盐行街,有数十家盐号销售川盐,华家的永隆裕盐号最为著名。从盐行街至北门桥的大街(今中华南路、大十字、中华中路)商号林立、银行众多,绸缎、布匹、百货等大字号都集中在这条街上,还有许多大书店、金号和银楼,著名的有中国国货公司、阿嘛照相馆、丁兴隆金号、宋华丰金号、赖兴隆银号、南京拍卖行、亨得利钟表眼镜行、梅岭先福康颜料店、杨广寒宫、协记药庄、上海时装公司、张鹤龄笔墨庄等等。
夜市特别热闹,店铺的打气灯和地摊上的电石灯把街道照得通明,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铜像台(今喷水池)热闹非凡,摆摊设点,玩杂耍的、放西洋镜的、卖食品的,样样都有。铜像台至十字口(今黔灵西路口)为广东街,丝线业特别发达,以刘义兴丝线铺为著,故有“丝线一条街”之誉,后来棉纱、土布业兴起,商人每日清晨都到广东街打听物价涨跌行情,交易极为活跃。十字口至灵官阁接口(今普陀路)为南京街,江西商人在这里开了许多油铺,以销售油盐柴米为主。大街两侧多有行市,棉花街(今科学路),家家户户弹棉花。二浪坡、三浪坡(今中山东路),多是餐馆和电影院。中山东路多有旅社、餐馆和食杂铺。正新街有中国国货银行、福钰银行、云南益华银行、复兴实业银行及文具、小百货商店。省府路上有中央银行、中国银行、聚康银行、四川美丰银行、聚兴诚银行、西南实业银行、大川银行、昆明实业银行,可谓是“银行一条街”。
北门桥附近贯城河边有铜匠街(后称大同街)和铁匠街(后并入太平路),是铜匠和铁匠作坊汇集之地。铜像台附近有条“三才巷”,实为劳务市场,要雇泥木石匠、帮工、佣人便到这里去找。大西门附近有条“轿夫巷”,要坐轿子便在这里雇轿夫。金沙坡(现在人民大道旁)是买卖旧货的市场,往往可以“沙里淘金”,淘到一些古董和宝物。紫林庵、黄金路一带,有许多修车行、补胎店和汽车配件商店。西湖路原称打渔街,要吃鲜鱼到那里去购买,还可以吃“河水煮活鱼”。此外,还有大菜市、草荐街(今箭道街)、箥箕街(兴隆西巷)、粑粑街(石岭街)、木市巷、竹市巷、煤粑市等等。
城市人口日益增多,路过贵阳的人络绎不绝,客观上刺激了饮食业迅速发展。一路奔波的人来到贵阳,首先要找馆子吃饭,然后才找旅社住宿,吃是最急迫的事。外地移居贵阳的人,最感不便的是饮食习惯不同。“南人吃米,北人吃面”,北方人很难适应贵州的饮食,“下江人”和“老广”怕吃辣椒,都希望能吃到家乡的饭菜,这就为各种不同风味饮食的发展留下很大的空间。对于那些逃难到贵阳的人来说,有钱的人投资饮食业获利最快,钱少的人开个小食店也可谋生,有厨艺的人可以到餐馆当厨师,一无所有的人可以到餐馆打杂、跑堂。适应“五方杂处”的环境,川菜、粤菜、江浙菜、北方味、清真馆很快在贵阳发展起来,相互竞争,各显特色,共谋发展。
贵阳的传统小吃很多,有肠旺面、雷家豆腐圆子、恋爱豆腐果、南京街碗耳糕、炒米糖开水、糕粑稀饭、油炸糍粑、锅粑糍粑、甜酒粑、豆腐脑、米团粑、凉甜糕、丝娃娃等等,不仅贵阳人喜爱,而且外来人也跟着吃起来。肠旺面贵阳特有,以在面条中加猪肠和血旺得名,红油微辣且香,油而不腻,还加脆哨、软哨、绿豆芽,吃起来别有风味。当时最著名的是苏肠旺,老板苏德胜,店在广东街与十字口交汇处,食料精选、制作精致、调味讲究、服务周到、顾客盈门。
雷家豆腐圆子源于清末的雷老太婆,世代传承,店在贵阳三牌坊(今中华南路),在精制的豆腐中加上香料、食盐、葱花做成圆子,掌握火候,使之“香酥可口”,百年不衰,是贵阳的“老字号”。宋氏五代人经营甜品,以卖糕粑稀饭出名,后来又卖炒米糖开水和八宝饭,开店于南京街,店名为玉盛甜品店。碗耳糕、米团粑、沧粑、凉甜糕是一个系列,属米糕一类;热糍粑、锅粑糍粑、油炸粑(豆沙窝)又是一个系列,属糯米食品,大人小孩儿都喜欢吃。恋爱豆腐果倒有点特别,据说是一对恋人在躲飞机时吃到的,这种又嫩又辣的烤豆腐非常可口,一传十、十传百而成为流行的美味小食。黔菜馆在抗战中兴起,据说有十来家,著名的有:醉阳春、云荣春、汉云楼、老不馆。黔菜风味独特,味香辣而不同于川菜的麻辣,烹饪方法有蒸、煮、烧、炸、炒和凉拌,特色菜有宫保鸡、酱汁鸭、清蒸甲鱼、一品海参、辣子鸡、八宝饭、破酥包子、眉毛酥、刷把头等。宴席分为几等,最高的为燕窝席和鱼翅席,其次为海参席,一般为蹄筋席,通常是四冷盘、四热盘、八窝碗、四座菜,外加点心,上菜次序不能错乱,不像现在全盘托出。
川菜来贵阳较早,出名的有杏花村、豆花村、飞花村、万花村,俗称川菜“四村”,它们都是正宗川菜,适应战乱环境,经营比较灵活,既包酒席,又随堂小炒和外卖,还卖泡菜和豆花饭,贵贱不拘,有平民化倾向,故多以“村”为名。川味名菜有豆瓣鱼、坛子肉、棒棒鸡、怪味鸡丝、麻辣鸡块、双上鸭掌、生爆盐煮、甜烧白、咸烧白等等,还有麻辣火锅、菊花什锦火锅、大杂烩、小杂烩,四川人和贵州人都喜欢吃,生意兴隆。粤味餐厅在抗战时期兴起,有大三元、冠生园、五羊、金龙、百乐门、南园、东园、桃园等九家,大都集中在大十字附近。大三元位于中山东路,有三栋房屋,前、中两栋二层楼,后栋三层楼,四个大厅可摆设餐桌百余张,还有五个小包间和一个礼堂。粤菜以山珍海味和鸡鸭为主,烹调海参、鱼翅、燕窝、鱼肚、蛇之类菜肴,还有广式腊味香肠、腊肉、腊鸭、卤味、油鸡、白切鸡、烧鸡、叉烧、乳猪,又制作广式糕点和面包,不但可以吃饭,还可以喝茶,适应广大有着吃早茶、晚茶习惯的食客,是当时贵阳最大的餐馆。江浙味以大江苏、小上海著名,大江苏在中华南路上,老板张子文是无锡人,经营的信条是“要让客人吃得饱,更要让客人吃得好”,除供应各种正宗的江浙菜以外,还卖江苏馄饨、无锡包子、大排面、三鲜面、红肉面、阳春面,生意兴隆,门庭若市。“下江人”还在街上卖白糖方糕、黄松糕、豆面馍馍、条条糕、玫瑰猪油糕和油炸臭豆腐。北方味主要是面食,有天津馆、北方馅饼店、天津狗不理、北方饺子馆等,街上卖馒头、包子、油条、大烧饼的多是“北方人”。回族在贵阳开设许多“清真馆”,著名的有金钰和孙玉顺,炖牛肉、牛肉面、卤牛肉誉满全城。湖南面和湖南馄饨很受欢迎,湖北的武汉豆皮也在贵阳出售,“欢喜坨”在贵阳称为“糖麻圆”。
各种服务业兴旺发达,以旅游业为盛。南来北往的人不绝如缕,他们到贵阳必须找旅社住宿,政府在贵阳设有难民接待站和难民收容所,民间办起旅社和客栈450多家,威清门一带多有小客栈,最大的旅馆是贵州大饭店,它是江西人杜德和创办,设在独狮子(今中华南路旁的醒狮路口),是一座木结构的四层楼房屋,有大小客房44间,客满时搭临时铺位。贵阳市协济战区文化人委员会在艺术馆附近设招待所,接待战区流落到贵阳的文化人。花溪西舍可谓是当时最豪华的宾馆。贵阳的茶馆多达数十家,三教九流的人都来茶馆喝茶、聊天,还有艺人说书、演曲艺和唱小调,座无虚设,著名的如会仙茶楼、华园茶社。
酱油是人们日用必需品,孙绥之创办的“味莼园”是贵阳的老字号,先后在大十字、河西路和苏家桥设店,所产“卫生酱油”“口蘑酱油”“虾子酱油”最受市民欢迎,还生产麸醋、甜面酱、豆腐乳和各种酱菜。永馨斋酱油别具一格,以“稠、鲜、富含营养”为特色。为了适应各地人的口味,上海酱园、老同兴酱园、天生酱园、老大通酱园、蜀味酱园纷纷兴起,各有市场。贵阳的油号大都是江西人经营,著名的有晋禄寺(今民生路)的傅恒镒油号和南京街的杜锦源油号,货源广、菜油真、销量大,控制贵阳的食油市场。府后街(今公园南路)的戈鸿盛麻油店生产小磨麻油,副产芝麻酱,名噪一时。猫猫巷(今和平路)的“邓皮蛋”,三宫殿(今延安东路)的“余豆豉颗”,麦香村的挂面都很有名。贵阳的老糕点铺广寒宫、义信昌等生产黔式糕点,如鸡蛋糕、沙琪玛、鲜鹅蛋、核片糕、灯草糕、黔式月饼,大三元、冠生园等生产西式糕点、饼干、面包、广式月饼。1944年东方食品公司由长沙迁来,生产湘式糕点和广式糕点,自产麻雪枣、酥糖、小花片、烘糕、蛋卷、蛋薄脆、奶油麦麸饼干、麦片、代乳粉及小儿健脾膏等。贵阳国药颇盛,1930年成立国药商业同业公会,大药房有同济堂、生生药房、五福堂、协济药庄、普济药房、国泰药房、卢庆元药房、觉仁药房、大春药房等。同济堂是老字号,创始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经营地道药材,精心炮制,药物齐全,自制丸散膏丹,有名医坐诊,强调“童叟不欺”,在贵阳有很高声誉。抗战期间,来了许多西药房,如新洲药房、大公西药房、健华药房、公达药房、亚洲药房等,并于1941年成立西药业同行公会,国药与西药并驾齐驱。贵阳原先无公共浴室,1936年在市场路(今曹状元街)开了一家“大东浴室”,后来远东饭店也设浴室,社会服务处办起了公共浴室。
文化市场勃然兴起,使商业出现新的面貌。中华书局贵阳分局主要经营中华书局版图书和教科书,兼营体育用品和文具;商务印书馆贵阳分馆除销售各种商务版图书以外,还经营风琴、手风琴、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运动器材等;世界书局经营本版图书、学术专著、各种课本及教学参考书,兼营教学用品、测绘仪器、日记本、练习本;正中书局经营图书和课本;开明书店贵阳分店经营教科书、社会类图书、文艺图书和青年读物;生活书店贵阳分店经营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图书及通俗读书;新亚书店贵阳分店主要经营教科书及人体解剖、动物、植物、数学、化学、防空、防毒等各种挂图;贵阳读新书店经销进步书刊和报纸;贵阳文通书局设有发行所,经销学术专著、文学名著、各种丛书、教科书及辅助读物,全国各大书局的图书在贵阳均能买到。经营文房四宝的商店不少,最著名的是张鹤龄笔墨庄,生产的毛笔都刻有“寸楷羊毫”“小楷羊毫”“鸡狼毫”等字样,还经销各地的墨及钢笔、铅笔、画笔、三角板、圆规等文教用品。电影业特别兴盛,先是在中华南路创办明星电影院,后在富水中路建群新电影院,在小十字建贵阳电影院,在大十字建贵州电影院,在中华中路建民教电影院,放映国产片、外国片,看电影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热点,有些地方还放露天电影。最大的戏院是“黔舞台”和金筑大戏院,演出京剧、川剧、评剧、话剧,金筑大戏院白天演戏,晚上放电影,京剧的“管家班”和川剧的“天曲社”最为走红,麻子红的马戏团红极一时。照相业悄然兴起,阿嘛照相馆由广东迁来,在中华南路开店营业,贵阳的团体照、学生毕业照、结婚照、全家福、个人照大都由阿嘛照相馆拍摄,是照相业的老字号。此外,还有曾氏兄弟的艺术社,以艺术人相为特色。
内迁贵阳的企业给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引起各方面变化,或扩大规模,或开启新的行业,或改变经营方式。贵阳原先也有几家百货店,如永丰泰、陈兴隆、刘源春号,但规模不大、货源不多。1938年由中国国货联合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以武汉国货公司为基础,联合贵州省政府、中国银行贵州分行及其他提倡国货的人士共同投资,组成贵阳中国国货股份公司,设址于贵阳盐行街,专以运销国货(包括机械制品、手工艺品及土特产)为业务,并托联营公司集中采办各地经销商品,额定股本金30万元,分为3000股。这是贵州最大的百货公司,资金雄厚,并按股份制方式经营,专销国货,既抵制了日货,又促进国内工业生产;既使贵州的工业品、手工艺品和土特产有了新的出路,又保证百货业有充足的货源,实为商业的一大拓展。与之相连的是贵州企业公司贵阳营业处,它统销企业公司下辖各企业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火柴、香烟和日用化工产品。火柴现在看来无关紧要,可在当时却是日用必需,没有火柴不能生火做饭、不能点灯照明,过去贵州所用的火柴都是由外地运来,企业公司创办贵州火柴公司后,所产舞龙牌安全火柴、飞马牌硫化火柴、小安全火柴、民三火柴、贵州牌火柴极为畅销,加之其他几家火柴厂,不仅满足贵阳的需要,而且还大量外销。
贵阳市面上原先销售的都是外地所产的大刀牌和骆驼牌香烟,自贵州引种美烟成功后,烟草业勃然兴起,企业公司成立贵州烟草公司,民间办起了欧亚卷烟厂、利亚烟厂、金筑烟厂、南明烟厂,香烟不但可以自给,而且大量外销,成为一种新的商业行业。企业公司所属化工厂生产的肥皂、蜡烛及化妆品通过营业处销售,解决了日用化工产品紧缺状况。汽油都是外国进口,日本封锁滇缅公路后,汽油紧缺,出现“一滴汽油一滴血”的悲壮局面,急需寻找汽油代用品,由武汉迁来的中国煤气机制造厂研制了“上吸式煤气发生炉”,将商车改装为木炭汽车,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保证汽车运输,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时期的贵阳大十字岗亭
亨得利钟表眼镜行是一个庞大的企业,总行设在上海,在70多个城市设有分行。1939年南昌分行迁到贵阳,改为亨得利贵阳钟表眼镜行,专销瑞士手表和各种眼镜,兼营唱机、唱片、钢笔,资金上采取集资,商品实行全国联保修理,经营上可以“先赊销后付款”,还采用黄金、美钞、大洋折价补差,生意兴隆,后在遵义、安顺、毕节、都匀设立分店,在商业上开启一种新的行业。梅岭先创办的福康颜料店1938年由南昌迁往贵阳,主要经营各种染料和纯碱,代销英国、德国、瑞士产品,并结合市场需要进行配制和分装,存货为西南之冠,不但促进了染织业发展,而且打开了国际贸易之门。贵阳原先都是小裁缝铺,1944年上海人蔡健安在贵阳中华中路开设上海时装公司,聘请技艺高超的师傅,招考培训技术工人,根据潮流缝制各种时装,新颖时髦,上衣特别讲究针法,顾客如不满意可以退款或重做,顾客盈门,应接不暇。新华利玻璃五金店由湖南长沙迁来,不仅销售玻璃,还进行玻璃装修、制作相架、礼屏、镜片,兼卖五金,玻璃安装业务约占贵阳的三分之一。贵阳金银首饰业有丁兴隆、宋华丰、聚宝斋、宝富斋、宝兴斋、喻古星、袁裕主、汪裕泰等十多家,首推丁兴隆金号和宋华丰金号,两家都设在中华路上,虽名为金号,实为金银首饰店,由纯金、纯银制作的首饰,工艺精巧,花样新颖,金首饰多是贵妇、少女购买,银饰多为少数民族喜爱,真金白银,信誉度高。战乱之中,人们缺钱往往将贵重物品典当,当时贵阳有光裕典、荣盛典、广济典、复元当、继盛当、德昌当、元胜当等,缺钱的人将贵重物品作抵押换取现金,换钱的多少依物品的价值而定,到期赎回,若不赎回则成“死当”。1944年,从南京来的张少正在大十字开了一家“南京拍卖行”,改变了传统的典当方式,采取“寄卖”“拍卖”的模式经营。寄卖是将贵重物品放在橱窗里供人选购,出售后收取佣金。拍卖又称“竞卖”,将珠宝玉器、古玩字画之类贵重物品进行公开拍卖,谁的开价最高便卖给谁,无需“赎回”或“死当”,以新的方式适应社会需求。
商品流通有赖于运输业的发展。为了统筹运输行业,1936年由贵阳吉、太和、德新、先导、黔南、吉祥、永康、义康、裕裕、益黔、明德、南星等14家民营车行发起成立贵州商办汽车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统一经营运输业务,公司在贵阳设总事务所,在交通节点设事务分所。1939年,又在贵阳成立中国联运社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水陆联运业务,在重庆、昆明、香港、上海等地设分社,主要是经营筑渝、筑柳、筑昆等运输线路。1941年由贵州企业公司投资创办中国煤汽车营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00多万元,除将普通汽车改装为木炭汽车外,还向美国通用公司购进70辆大马力煤汽车,承运军用物资及企业公司的原料、器材、产品,营运路线以贵阳为中心,北至重庆、西至昆明、南至金城江、东至湖南芷江。1940年成立贵阳交易介绍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有介绍交易、代理行号办理通讯、发行行情公报、报关纳税等,并经营日用百货、绸缎布匹、皮革皮件等商品的批发、零售业务,是商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1941年成立中兴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自备大批汽车进行长途运输,不但在西南、西北各省,还远至缅甸腊戍,为政府部门运输进出口物资,贸易业务主要是供应交通运输需要的物资,向国外订购车辆、汽油及汽车零件,涉足国际贸易,公司本部在贵阳、重庆、昆明等地设办事处。同丰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又是另外一种类型,以经营贸易和购运物资为主,调节市场供需,运销轻工业及化工产品,公司总部设在贵阳,在安顺和遵义设分公司,以后建立的贵阳联益贸易商行,主要是运销烟叶、棉花和桐油;贵州运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将贵州的桐油、烟叶、菜油、五倍子、猪鬃等土产运销省外。
商业的繁荣必然导致金融的活跃,因为商业的集资、融资、资金周转都离不开金融。抗日战争期间,在贵阳开设的银行多达30余家,国家银行有中央银行贵阳分行、中国银行贵州分行、交通银行贵阳分行、中国农民银行贵阳分行、邮政储金汇业总局贵阳分局、中央信托局贵阳分局、农本局贵阳专员办事处;外省地方银行有广东省银行、湖南省银行、广西银行、昆明银行,浙江省银行和福建省银行也在贵阳设办事处。商业银行最多,有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贵阳分行、中国国货银行贵阳分行、聚兴诚银行贵阳支行、四川美丰银行贵阳分行、亚西实业银行贵阳分行、利群银行贵阳分行、大川银行贵阳分行、大同银行贵阳分行、福钰银行贵阳分行、和成银行贵阳办事处、重庆商业银行贵阳办事处、云南兴文银行贵阳分行、云南实业银行贵阳分行、云南益华银行贵阳办事处、昆明商业银行贵阳分行、复兴实业银行贵阳分行、醴陵农民银行贵阳办事处。银行成为贵阳的一大行业,1938年7月成立的贵阳银行业同业公会,成为贵阳商会的重要行业分会,开展金融市场及银行营业状况调查,草拟金融业的规章办法,传达财政部、省政府有关文件和决议案,增进金融事业的公共利益及规划,调节同业相互间的争议,举办金融界共同关心的活动等。1941年成立贵州银行,采取股份制经营,资本总额初定为法币600万元,分为12000股,每股500元,由贵州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行贷款给贵州省政府做银行专用基金,其余由富商认购商股;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聘请总经理和协理负责经营;设业务部和信托部,办理存款、贷汇兑、信托等业务。本行设在贵阳,在都匀、独山、贵定、毕节、遵义、安顺、兴仁、镇远、铜仁、思南、柳州等地设分行或支行,在重庆、长沙、昆明、上海、汉口、广州等地设通汇处或通讯处,在若干县设办事处。
抗战时期成立的“怡兴昌银号”
1941年盐业巨商刘玩泉在重庆顶得“聚康银号”招牌,次年迁到贵阳更名聚康银行,定资本金为1000万元,分为1万股,每股1000元,主要股东有刘玩泉、刘熙乙、帅灿章、伍效高、孙蕴奇、邓若符、丁达三等,推王伯群为董事长。刘玩泉、刘熙乙、邓若符先后任总经理。主要业务针对盐业运销。为仁岸(仁怀)、永岸(四川叙永)各盐号担保向国家银行借用低息贷款。在贵阳、重庆、安顺、梧州、长沙、汉口、五通桥、内江、上海、汉口、广州、都匀、毕节、赤水等地设分行或办事处,并附设毅泰公司。
股份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集资和融资的方式,它能将社会上各种资金集合起来进行资产重组,并按市场规律投向社会需要的方向,有利于资金流动和经济发展。股份公司的特点是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所有权属于股东,由股东选出董事会,控股者担任董事长;管理由专业人员负责,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属员由总经理聘用,权、责、利明确,专业性强,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抗日战争期间,贵阳商业繁荣、金融活跃,股份制企业应运而生,出现了许多股份公司,如百货业中的贵阳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运输业中的贵州商办汽车联合股份公司、贵阳中国联运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煤汽车营运股份有限公司,运销业中的贵阳交易介绍股份有限公司、中兴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同丰商贸股份有限公司,金融业中的贵州银行、聚康银行等等,标志着贵阳商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走向现代商业。
刊登于《贵阳文史》2020年第一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