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数字报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数字报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数字报○李猛1981年,在杨牧之先生、黄克先生、李侃先生等专家学者的倡议和领导下,中华书局创办了《文史知识》杂志。40多年来,《文史知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

○李猛

1981年,在杨牧之先生、黄克先生、李侃先生等专家学者的倡议和领导下,中华书局创办了《文史知识》杂志。40多年来,《文史知识》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逐步成长为在学术界、文化界、知识界广受赞誉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并荣获了一系列重要的国家级期刊奖项,是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文史类名牌刊物之一,被称作“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总结《文史知识》的成功经验,其中既包含着高屋建瓴的办刊宗旨和体现时代要求的编辑思想,又有行之有效的编辑操作和管理方式,对当前的期刊乃至图书编辑工作依然具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成熟的文化自觉及自觉的超越意识。《文史知识》诞生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初步重新形成的年代,它是以介绍中国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学内容为主的刊物,一问世,就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这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需要,能够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文化素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选题上,既注意系统介绍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又力求反映出文史研究领域较新较高的学术水平,以满足读者学习要求。《文史知识》编辑部还会根据读者反映,不断调整刊物内容不断更新栏目,有些栏目直接根据读者建议或当前热点设置,并务必做到深入浅出,以达到雅俗共赏。

该杂志总是因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发展而要求以新的观点、新的角度和新的诠释方式来传介文史知识。从《文史知识》数十个栏目设置来看,比如“特别关注”“文史百题”“诗文欣赏”“交流与比较”“文化史知识”“人物春秋”“民俗志”“学林漫话”“戏曲苑”“文物与考古”“随笔·札记”“讲堂实录”“青年园地””聚焦三星堆“等,可以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时代特征和文化风貌,同时也体现了《文史知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始终不变的内核与宗旨,有一份成熟的文化自觉及自觉的超越意识,总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强调知识准确、生动、有用。创刊之始,《文史知识》编辑部就抱定一个宗旨:要为广大读者提供准确、生动、有用的中国历史、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要踏踏实实地为继承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史知识》创刊号上有一段话说得好,“知识,只要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益的知识,都有用,而文史知识尤其有用。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史知识是通向各种知识领域的桥梁,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起点。”

《文史知识》强调知识准确性。传播知识却不准确,会贻误青年。但是准确的知识,往往需要经过辛勤的考核研究和共同讨论才能得到,而不是凭哪一个天才、哪一个权威一言为定。《文史知识》是一个知识性刊物,但它并不是简单的知识复述、一般的知识介绍,它要求反映最新的学术思想、学术成果,同时又有准确、生动的事实材料。

定位明确,真正做到雅俗共赏。很多读者反馈说《文史知识》是一个有鲜明特色的刊物,之所以能给人留下这种印象,主要取决于其定位明确。创办《文史知识》的初衷,就是要向社会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传介中国古代文史知识,这个目标因符合社会要求而让《文史知识》稳占一席之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要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要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我们必须对过去的历史与文化有所了解,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也有读者评价《文史知识》是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刊物。说它严肃,是因为始终保持着端正的学风,以传播文史知识、阐扬中华文明为宗旨,从不降低格调,因而在读者中享有很高声誉。说它活泼,是因为始终坚持着可读性原则,即便是一些有学术创见的文章,也大多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两者结合,正是“雅俗共赏”办刊方针的具体表现。历代编辑们有一个共识,即专家、学者读了,能有所启发;一般读者读了,能得到提高。《文史知识》一直坚持大学者写小文章、面向大众、通俗易懂地做传播,成为了真“通俗”刊物的典范。

重视专家著文,杜绝人情稿。《文史知识》重视专家著文,拥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准作者队伍,其中有许多是有关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值得一说的是,这个“专家”,不见得也不一定是教授、研究员,也可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只要他对所撰述的那个问题有研究,是他所撰述的那个问题的专家就可以,绝不以次充好,绝不发关系稿。此外,《文史知识》的选题独特,规划前置,比如每期的“特别关注”“本期话题”,比如影响一时的“朝代专号”和“地方专号”,都在知识的准确性、系统性、趣味性上持续下大功夫,也是成为精品名刊的关键因素。

《文史知识》前任主编刘淑丽曾总结说,《文史知识》一路走来,承载了太多人的拳拳厚爱,中国知识界的淑世情怀和传统在《文史知识》篇篇优美、形象、鲜明、生动的文章中亦可见一斑。它折射着中国知识分子所思所感所悟,满足众读者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趣味。

上一篇: 书画频道开播15周年作品展播 22:田黎明 陈茂叶 陈克永 徐培晨 赵建军
下一篇: 扶贫馆,文史馆,科普馆,村史馆,镇史馆,校史馆,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