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
简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知识提纲】
1.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人类处于蒙昧野蛮状态)
(1)生产力: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
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
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农业/农耕——生产食物
(2)(低下生产力→)生产关系: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
(3)社会管理方式: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他们同大家一起劳动,没有特权。
(4)解体原因
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具体原因: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②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牲畜等)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
③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不平等,阶级产生,奴隶制国家出现。
根本原因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具体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解体过程
所有制
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分配
贫富分化的加剧。
关系
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结果
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影响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
2.奴隶社会(私有制→剥削阶级→国家,文明时代)
(1)(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2)阶级出现
①内涵: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它是个经济范畴,就是指社会上存在的身份等级)。
②奴隶社会两大对立阶级、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③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
(3)国家产生
①产生: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②实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奴隶制生产关系特点: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5)评价: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原因/表现: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3.封建社会
(1)产生
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时,就被封建制生产关系所替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生产关系特点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3)作用
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替代奴隶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4)剥削
①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子)——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
②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主阶级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5)封建国家显著特征:君主专制和等级森严。
思想控制: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6)封建社会阶级关系、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①基本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
②阶级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阶级斗争:抗阻抗税运动、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资本主义社会
(1)萌芽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2)生产关系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3)建立条件←暴力掠夺
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第二,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作为资本。
(4)资产阶级革命
①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②过程: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③领导:新兴资产阶级
④意义: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⑸资本主义发展
①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开启现代化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突飞猛进,机械化转向电气化
②表现:资本主义生产力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③局限: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无法摆脱: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③实质: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④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⑤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⑥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7)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含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
③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④地位: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⑤解决: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理论拓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 生产力
(1)含义:所谓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①生产资料作为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2. 生产关系
(1)含义:所谓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正误判断】
(1)部落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提示:×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了产品如何分配。()
提示:√
(3)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提示:×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示:×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时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在封建社会,农民一无所有。()
提示:×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
(6)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提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7)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再跨越,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
提示:×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废除了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确立了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取向,人类文明实现了又一次跨越。但是并非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才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
(8)生产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提示:×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