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薪火相传七十载 守正创新《文史哲》

薪火相传七十载 守正创新《文史哲》

薪火相传七十载 守正创新《文史哲》“不入主流,难成一流,这是杂志始终如一的办刊理念;质量立刊,专家办刊,视学术为生命,这是杂志坚定不移的办刊原则;倡导百家争鸣,锻造公共学术话题

文史哲》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目前刊龄最长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创刊已达70年。《文史哲》不仅是山东大学的一张学术名片,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文化符号。“不入主流,难成一流,这是杂志始终如一的办刊理念;质量立刊,专家办刊,视学术为生命,这是杂志坚定不移的办刊原则;倡导百家争鸣,锻造公共学术话题,这是杂志一直以来的办刊追求;发掘新生力量,扶植‘小人物’,这是杂志从未动摇的办刊传统。”

守正创新,发出中国声音。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文史哲》获得国际汉学界的普遍认可。“《文史哲》这份学术杂志,在20世纪,对海外从事汉学研究的学者和青年学生而言,是憧憬的对象、指路的明灯。”日本中国学会会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池田知久说。借由这份杂志,中国学者可以在国际对话中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而西方学者也能加深、扩大自己的研究。这对学界整体以及受益的个体而言,都是难得的福音。

坚守初心,弘扬中国文化。遵循“昌明传统学术,锻铸人文新知,植根汉语世界,融入全球文明”的办刊宗旨,《文史哲》杂志一直以来致力于中国古典学术研究,人文性、古典性和高端性是其着力打造的风格与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其一贯的学术风格;力争在全球文明的滋养下,传承本土人文研究的学统,进一步深入世界汉学学术圈,跻身世界汉学名刊之林,是其终极追求。

薪火相传,凝聚中国力量。《文史哲》自创刊伊始,便把“繁荣学术、提倡争鸣、奖掖青年学者”奉为办刊宗旨。华岗校长即有每期要尽可能推出一位新作者的“硬性”要求。著名的山大“两个小人物”李希凡、蓝翎,就因为在《文史哲》第9期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得到毛泽东主席的关注而名震一时,也成为办刊史上浓重的一笔。正因为善于扶植学术新人、识拔“小人物”,学者季羡林曾盛赞《文史哲》:“在上面发表一篇文章,有一登龙门之感。”

上一篇: 施蛰存:前卫的现代作家
下一篇: 有人说,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