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亿徒步虎跳(摄影:阿淼)
迈克按:12到18岁阶段应该读哪些中文书?本文给出了一个推荐书单,基于我们的理念,所推荐的都是非虚构作品。弘亿老师是本文主要执笔人。除了所谈论的书以外,文章本身也很有营养,从中可以见到弘亿学贯中西的风采。如弘亿所言:不懂国学不可以言中国,不懂西学不可以言国学。我们一直在推进一个“家庭图书馆计划”,下面这些书是应该优先被列入馆藏的。
少年指的是12-18岁年龄段,文史,此处指中文人文社科著作(含翻译书籍)。怎样建构一个强大完整的知识体系?怎样提升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本文给出一个建议书单,并略作指导。
少年阅读,得把“有趣”排在第一位。好书多如恒河沙数,好书+有趣才是关键。符合这两点的中文著作,几希。很多人荐书有一弊病:老是端着,只推所谓经典名著,否则显得逼格不够高。这太狡猾了,一个好老师岂能怀此私心?一盏苦茶,或许代表了中老年人的高境界,但面向少年,最好从一瓶冰可乐开始。
少年阅读,需要特别注重非虚构作品,纯文学作品比重不宜太高,因为少年时代是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生成期,文学化思维泛滥将淹没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当下中国各类推荐书目集中于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我们反其道,只推荐非虚构作品。关于非虚构阅读,会另外专文阐述。
基于以上理念,推出以下书单,分为历史类、诗文类、人物类、国学类、通识类等几部分((其中大部分是七年中文项目导读书目),并附阅读指导。读者如有建议书目,欢迎在文末留言(请集中于非虚构作品)。
历史类:
河森堡:《进击的智人》
用考古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讲述:匮乏贯穿着人类进化史,我们究竟如何走到今天。全书用故事化的讲述方式,下半部分提要贯穿了中国历史,还原许多残酷的生存场景。文笔算不上很美,但清晰流畅,也挺不错。低于12岁也能看懂。七年中文项目的许多学生反馈:喜欢这本书。
人类学领域近几十年来大放异彩,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都饶有趣味。贾雷德·戴蒙德等大咖用笔布道,刷新了我们许多认知,相信不远的将来还会有更多好书出现。
森林鹿:《唐朝穿越指南》
还原唐朝生活细节的一本好书,依据史料,精细考据,吃什么穿什么怎么结婚怎么赚钱,都有。此书老少皆宜,七年中文项目的许多学生反馈:喜欢这本书。
张荫麟《中国史纲》
史实准确+文笔优美,佳作。适合了解汉代以前的历史(作者英年早逝,此书只写到东汉,遗憾)。行文略有些晦涩枯燥,更适合十三四岁以上的学生。类似“史纲”一类名字的历史书很多,这一本是最好的。钱穆的《国史大纲》很好,但大段引用古文,一般人看着吃力。现在有台湾的、复旦的好几个类似名称的作品,感觉质量都平平。顺便一提,吕思勉的简史销量极大,个人认为并不见佳。至于范文澜、翦伯赞、柏杨之类,更不必一顾。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
此书名字虽然有点俗气,但内容却很不错,讲历史的时候顺便深入解释了许多道理,例如举例说明了什么是商业,为什么要做贸易等等。年龄小也可以读。类似风格的有袁腾飞作品,但个人认为这个比袁作好很多。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此书已是风行海内的经典,黄仁宇先生半生羁旅漂泊,晚年方有此成就。《十五年》一书,少年也能读得懂,因为大致是用故事的方式来讲述了万历年间的六个人物。此书不仅历史细节研究精湛、叙述方式沉稳凝练,思想上更有一个深刻之处,在于揭示出用道德化的方式治理国家会陷入泥潭,而这其实是儒家治理方式的终极归宿。20年前,笔者在大一的学生宿舍里挑灯夜读,苦苦探求国家兴衰之理,读到此处时感到看见了一线光明。作者认为用“数目字管理”(Mathematical management)才能够进入现代社会,所谓数目字管理,也可以理解为用客观的量化标准来进行管理和仲裁,现在,这已经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换一个角度说,此书在解释明朝何以衰落的同时,也可以解释西方世界的兴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North)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总结了另外一个说法,即制度导致西方世界兴起,与此书立意暗合。换言之,《万历十五年》有点像制度经济学在历史研究领域的回响。当然,《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极为晦涩,这里不推荐。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史学大家唐德刚先生的代表作。现在好像已成禁书,网上能下载到电子版。在大陆后来删减修改过以后用《从晚清到民国》的名义出版过。跟黄仁宇先生一生跌宕相比,唐德刚的学术履历算是遂顺的多。他在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之后,便负笈美国留学读书直至终老,一生功力在于研究中国近代史。然而生逢改朝换代之巨变,他后半生只能飘零天涯、寄身异国,此中感慨纷纷落诸笔端。黄仁宇的文风像一杯苦茶,而唐德刚的文风却像老顽童,嘻嘻哈哈东拉西扯,读起来特别有趣,然而思想又十分深刻,他对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理解开一代之风气,这些由天赋和勤奋凝练而成的智慧,都珠光宝气地镶嵌在近代史叙述之中了。
顺便说一下,近代史叙述这个领域,坑极多。有论者指责:近代史读多了只会降低智商,指的就是各种教科书派近代史。例如我手边就有一本风行的所谓经典著作《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中华书局出版,据书的简介,销量已经高达140多万册(主要用作大学教材),我看了看,里面全是坑,作者对现代世界的理解,都是坐井观天的荒唐产物,例如竟然把晚清关税、国际贸易逆差、外企投资利润盈余全都加总起来,算作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罪证。如果照这个逻辑,当今中国对全世界进行经济掠夺的罪证将罄竹难书。这种书受欢迎本身就是时代的悲哀。近代史叙述最根本问题,在于作者并不理解现代政治经济运转的基本原理,而用一个慈禧太后式的世界观去编排史料,这一点对比日本、英国作家的历史叙述,就尤其明显,对此我会另外专门写文章分析,此处不再多谈。唐德刚另外几本大作也都非常精彩,《武夫当国》、《段祺瑞政权》,都值得细读。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简单亮堂的一本小册子,有助于粗略了解近代史。当然只是粗略了解而已。
此处要顺便说一下了解近代史的重要性,近代史并非为了了解那些史实过程本身,而是了解现代社会运转的基本原理,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因此,近代史所承载的信息太丰富了,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思想变迁皆在其中,值得付出汗水,因为你将收获浓烈的智慧。当然,必须有好导师,别被那些史料丰富而见识浅薄的著作误导了。
《人类简史》
一位以色列奇才的大作,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而且故事讲述还特别有趣,用整体看待人类历史的宏大视角讲了很多有趣的微观细节。网上有作者访谈视频,找出来配合着看看,不要干巴巴只读这本书。
全球史、世界史,我一般不推荐,因为部头特大,而(对中国人而言)营养不多。中国人最可研究的历史有两门:中国史和英国史。是英国史,而非欧洲史。欧洲文明源自希腊罗马,于是希腊神话之类很受中国家长青睐,其实意义并不大。如果不是英国独辟历史蹊径引领前进方向,欧洲历史也不足观。英国史的关键在于宪制演化、现代社会的生成、法治思想这些,都是中国最需要借鉴的。可惜关于英国史,我至今也没看到脍炙人口的作品,通常只是晦涩的专业著作,要么就是毫无营养的戏说,大谈伊丽莎白女王的小鲜肉情人之类。哪位如有好的英国史推荐,欢迎文末留言。
盐野七生:《希腊人的故事》
作为中国春秋史对比资料来读。希腊相当于春秋时期,两者都灿然可观。春秋历史与希腊历史可以互为镜鉴,对照发现差异,尤其是治理方式的差异(礼治与自由法治)。七年中文项目反馈学生反馈此对比阅读的方式非常好,很有趣也很有启发。
张嘉华:《少年读史记》
一套四本,按照《史记》的内容重新编写,忠实于《史记》原作(这不是优点而是缺点,因为史记中有若干史实错误,作者未加考辨)。作者是台湾的文学博士,文笔流畅生动,所叙述的历史故事精彩有趣,对少年来说,效果好于阅读《史记》原作。辨析《史记》错误的,已经有若干专业著作,有兴趣的可以找来一读,这一套书可以当做文学作品看待。
读史有什么用?不同年龄用处不同。对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是读史可以建立人生观。《史记》里面的人事虽都已远去,建立人生观的作用却始终未曾消亡,自古以来精英教育都提倡读史,这是一个原因。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如果说中国仍然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阶段,那舞台中心自然应该是企业家群体,然而对这个群体,中国人的观念误解极其严重,或认为他们是黑心资本家,或认为他们是无商不奸之徒、五蠹之类。吴晓波此书讲述的是百年来历史大潮中的企业家群体,属于史实准确,文笔优美的佳作,浩荡澎湃、动人心弦,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阅读本书,再加上两个理论知识补充,就可以建构一个完整健康的经济观:一个是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一个是埃德蒙·伯克所开创的英美保守主义,前者清楚地分析了企业家的功能及其所获得巨额财务回报的原理,其中蕴含了现代经济是怎样建构出来的这一关键主题;后者揭示了现代社会是怎样建设而成的基本原理,实际上可以简单总结为渐进式改革以及通向自由的法治体系。有了健康的经济观,才能有健康的市场经济,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现代化之路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可惜国人的认知普遍不及此。笔者平时喜欢看反映美国建国之初蛮荒时代的电影,其看点就是时人观念以及社会治理方式。清教徒们在洪荒土地上建立议会、开设股份公司,从牛仔到农夫到镇长,普通人皆刚健诚朴、沛然有法治精神,这昭示着美利坚终将成为富强之邦。对比山东人闯关东、福建人下南洋,可知文明之树的成长无不取决于其根系,谁谓历史没有因果?
国学类:
林西莉:《汉字王国》
一个老外迷上了汉字,写了一本解释汉字来源,研究分析很多具体汉字,很有趣,老少皆宜。文字学素来被认为是国学的基础,即传统上与音韵、训诂同列的“小学”内容。今天的人不必研究太深,但略有所知也是很有益的。
陈炜湛:《古文字趣谈》
跟《汉字王国》比起来,此书行文有点沉闷,然而细密详实,更学术化。适合年长一些、兴趣强烈者阅读,十四周岁以上吧。
王力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基本定位是一本工具书,但是行文雅致流畅,配图非常精美,吸收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了解古典文化知识的一本背景书来读,那是再好不过了。王力还主编过一套四卷本《古代汉语》,通常作为大学中文系教科书,但现在高考中考古文比例都在加大,如果行有余力,读一读这套书也是极好的。“国学”一词,这两年很热,但多是读经拜孔、装神弄鬼、心灵鸡汤之流,其实正道摆在面前,就是先读一读王力主编的这几本书。
李零:《丧家犬—我读论语》、李泽厚:《论语今读》
有点专业,有兴趣的可以读读,没有兴趣则不必读。另外关于《道德经》的研究,最近这些年真出了不少好书,不过鉴于未必适合青少年,这里也就不再提及了。此外关于周易、黄老学的研究,近些年也涌现一些优秀著作,令人欣喜。
杨照 《杨照解读:经典里的中国系列》(10本)
解读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这是一套很好的入门书。当然对青少年来说这些知识本身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根据兴趣选择阅读吧。
陈鼓应 《庄子浅说》
陈鼓应是李敖的大学同学,才华横溢,研究庄子与尼采口碑素著。本书可自由选读。
人物类:
福泽谕吉:《福泽谕吉自传》
福泽谕吉是日本明治维新思想巨匠。这本书意义重大,但内容不是很有趣,根据自己兴趣阅读吧。
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公认的经典著作,不再赘言。
徐刚:《梁启超传》
2018年冬季版华夏壮游课程结束之际,我向在澳大利亚上高中的Harry推荐了此书,Harry读后非常激动,人生思路大开,进而顺势读了康有为、袁世凯、伊藤博文的相关书籍,从此对文史产生了狂热兴趣。
这本书挺厚。15岁以上更合适,因为有点难度。文笔优美,史料翔实。梁启超本人既反映那个时代又代表一种思想高度,可以很好的树立青少年的人生观并了解近代史。
王曾瑜:《尽忠报国—岳飞新传》
岳飞是典型的“华夏圣贤”人格。此书是了解岳飞最佳入门书,严格依据史料,讲述岳飞的一生。文笔不算优美,只是平实,但内容跌宕精彩、充实丰富。顺及:梁启超擅长写人物传记,可惜都是用文言文,比较难读,所以我们不推荐。
唐浩明:《曾国藩》
用长篇历史小说的方式展开,但很写实,有血有肉的还原了曾国藩的一生。曾国藩也是“华夏圣贤”人格的典型。
通识类:
小岛经济学作者:[美]彼得·希夫/[美]安德鲁·希夫
很有趣的一本经济学入门书,用几个有意思的故事讲解出经济学原理。老少皆宜。经济学是现代社会的常识,人人都应该学一点。可惜这本书只是抽象的经济原理,目前还没有找到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讲中国经济的书。中国经济现实距离经济学原理之间,有挺大一段距离。慢慢来吧。
海盗经济学(美)彼得·里森
该书主要揭示海盗行为背后隐藏的有意思的经济学原理,实际上超出了经济学范畴,涉及到法学政治学等很多其他学科。文本饶有趣味,读之眼界大开。
诗文类:
《六神磊磊读唐诗》
六神磊磊的文章像可口可乐一样好喝,容易入口。此书用武侠故事的方式讲唐诗,有趣有料。
要同时看一些采访、报道六神磊磊的相关文章。六神磊磊老师以写作能力豪赚几千万,读这本书可以顺便了解一下新媒体运作的商业模式,是一个立体式学习,多么好啊。
舒明月:《大师们的写作课》
怎样才能文采斐然?怎样才能提升文笔?一点都不玄奥,更不需要读书万卷。舒明月老师帮你总结出了一些工具方法,拿来就能用,特别好用。北京四中语文教研组,据说此书人手一册。在我的强烈建议之下,舒明月老师正在录制音频课程,估计2020年年初即可面世,敬请期待。
余秋雨:《文化苦旅》
人所共知,不再赘言。
注意:余秋雨文笔之美,是因为用了一种技术,我称之为“古文辞化用技术”,可以专门研究一下,很好学也很好用。
补记:
本文讲的是非虚构阅读的书目,最后说个题外话,对于国外长篇小说,诸如《战争与和平》、《乱世佳人》一类经典名著,我的态度是能看电影就别看书(名著几乎都被拍成电影了)。因为不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细节,看书吃力不讨好。但看电影就轻松很多,而且所获得的信息之丰富是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如有更进一步的兴趣,再读书即可。电影是一种很高级的艺术形式,有一些高度写实的历史类电影,我大力推荐,例如《林肯》、《罗马》(少儿不宜)、《甘地》、《约翰·亚当斯》等等。《约翰·亚当斯》有人知道吗?还原美国开国副总统的人生,太棒了。在中国,写实类影视剧很少,马勇老师审稿的《走向共和》是个罕见的特例,值得推荐。高度写实的历史类影视剧还有哪些,也欢迎各位读者在本文末留言推荐,我们或许可以一起整理成文。
- 七年 -
学贯中西不易;
留学只是教育之选项,无他;
回到根本,做好阅读,拓展视野;
日积跬步,名校咫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