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这一步之遥,可是要了不少太子的命。毕竟身为下一任皇帝,很多人都会提前在太子身上下注,会形成一个利益集团,甚至威胁到皇帝。因此时间一长,太子很容易和皇帝起冲突,要么被废,要么取而代之。
朱允炆后代族谱(朱允炆后代改姓)
不过一般被废者居多,诸如康熙帝的嫡次子胤礽,当了近40年太子,是被两立两废。还有汉武帝的嫡长子刘据,当了近30年的太子,与汉武帝矛盾不小,加上小人挑唆,父子俩闹了个兵戎相见,最后刘据被迫自杀。
还有一些太子则是压力太大,长期处于风声鹤唳的环境下,导致身体素质很差,以至于连自己的皇帝父亲都熬不过,反而死在皇帝父亲前面。
今天宋安之就来盘点一番,说说那些自己没有成为皇帝,后代却成为皇帝的既倒霉又幸运的11位太子。
第1位西汉汉武帝嫡长子戾太子刘据。
在小人挑唆以后,刘据与父亲汉武帝兵戎相见,最终失败被迫自杀身亡,他的儿子刘进还有其他家人也都因此被杀,只留下了孙子刘病已。
说起来刘病已也挺惨的,身为汉武帝嫡系后人,连个皇室身份都没有,从小在官狱中长大,可谓是尝尽世态炎凉。汉武帝想要对他有着更多关注也做不到,毕竟朝中势力错综复杂,对刘病已太好只能害死他。
直到汉武帝临驾崩之前,大局已定,立幼子刘弗陵为继承人,才留下遗诏,承认刘病已的皇室身份。
汉昭帝刘弗陵死后,就是汉废帝刘贺继位,霍光等人将其废除皇位以后,毫无根基的刘病已成为幸运儿,被拥立登基为帝,并改名为刘询,是为汉宣帝,并且中兴了汉朝。
但是刘据毕竟当年起兵反抗过父亲汉武帝,虽然汉武帝后来建立思子台,杀死迫害他的人,但是并没有平反他。
等到孙子汉宣帝继位以后,也没办法追封祖父刘据,而且还不能给其美谥,只能追谥为“戾”。
第2位东汉汉章帝之子废太子刘庆。
刘庆为汉光武帝刘秀孙子汉章帝的第三子,被立为太子以后仅仅3年,因受窦太后的诬陷,被废为清河王。太子之位被弟弟刘肇,也就是汉和帝顶替。
不过刘庆也算幸运,虽然他的皇位被弟弟汉和帝抢了,但是多年后,皇位又回到他这一脉。
当时刘庆尚在世,汉安帝继位以后四个月才去世。在此期间,想必刘庆是既高兴又惶恐。高兴在于自己没有成为皇帝,儿子却成为皇帝。惶恐在于,朝中局势太复杂,害怕儿子成为傀儡皇帝。
还好的是儿子汉安帝之后是得以亲政,并且在亲政之后,追封父亲刘庆为孝德皇,母亲为孝德后。
说起来刘庆这个废太子的结局还挺不错,身为太子被废,并没有落得废杀下场,是得以善终。并且在有生之年看见儿子成为皇帝,这份人生经历,也是独一无二了。
第3位隋朝隋炀帝嫡长子元德太子杨昭。
到了隋末,杨昭之子隋恭帝杨侑被李渊拥立为帝以后,追谥父亲为孝成皇帝,庙号世宗。
不过这样追封也没多大意思,毕竟杨昭的儿子只是个傀儡皇帝,一年以后,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隋朝灭亡。
第4位唐高宗与武则天长子李弘。
身为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位皇帝的长子,李弘看似含着金钥匙出身,并且出生没多久就被立为太子,但是他的身体并不好,23岁时便猝死。
不过李弘的身后之事,是既幸运又不幸运。首先他开创了一个记录,一般来说,都是下往上追封,但李弘的父亲唐高宗悲痛之下,竟然开了父亲追封儿子为皇帝的先例,追赠李弘为孝敬皇帝,以天子之礼下葬。
不过嗣子就是嗣子,和亲子就是不一样。
李弘的弟弟唐中宗李显后来给哥哥上庙号为义宗。李隆基登基以后,是撤销了李弘义宗庙号,复用孝敬皇帝祭祀,可见对于李弘这个嗣父并没有多少感情可言。
第5位元世祖嫡长子真金太子。
真金太子为元世祖忽必烈嫡长子,本来大有可为,不过因为与父亲执政理念不同,加上出现了所谓的禅让事件,最终是忧惧而亡。
真金太子英年早逝以后,元世祖很是悲痛,最终选择他的第三子铁穆耳为继承人,是为元成宗。
元成宗虽然在位13年以后无子驾崩,但是帝系依旧还在真金太子一脉,之后的元朝皇帝都是真金太子的后人,只不过转移到真金太子长子和次子一脉。
第6位明太祖嫡长子懿文太子朱标。
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想必大家很熟悉,身为太子,却并不长命,于洪武二十五年英年早逝。
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以后,明太祖并没有选择其他儿子,而是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点很有可能是参考了元世祖传位于孙子的成例,所以是隔代传位。
不过不同的是,元世祖传位孙子元成宗成功了,明太祖传位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失败了。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在登基以后,开始大规模削藩,最终使得四叔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历经4年的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被赶下皇位,朱棣登基为帝,是为明成祖。
帝系也是从长房彻底转移到四房,朱棣虽然没有对朱标的后人斩尽杀绝,但是朱标的后人也是待遇悲惨。以朱允炆后人来说,一直被囚禁于宫中,连牛马都不识,直到明英宗再度为帝以后,大发善心,才将其释放出来,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以上就是大一统王朝之中那些既倒霉又幸运的6位太子的人生历程。他们身为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距离至高无上的皇权,只有一步之遥。却终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止步于太子之位,甚至被废。
还好的是,他们的夙愿在后人身上得以实现,历经世事沉浮,后人终是成为皇帝,完成这些太子们的心愿。
可能还有人说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也可以算一个,但首先他并没有被秦始皇立为太子,其次秦三世秦王子婴,出身不详,并没有确定是扶苏后人。而且以秦二世的狠辣来看,大哥扶苏是他最大的竞争者,还有其他兄弟都杀了,大哥后人焉有不杀之理?
除却大一统王朝以外,割据王朝也有不少既倒霉又幸运的太子,自己没成为皇帝,后人却成为皇帝,据统计共有5位。
第1位三国吴大帝孙权第三子孙和。
孙和为孙权第三子,很受孙权喜爱,因此被立为太子。不过因为和弟弟鲁王因为储位发生党争,并且被诬陷,最终被废太子之位,被降为王,最后更是因为一则传言被赐死。
不过悲中带喜的是,后来孙和长子也就是吴末帝孙皓即位,追封父亲为文皇帝。
当然喜中又带点悲的是,孙皓是东吴末代皇帝,从此东吴成为过去式。孙和这个被追封的皇帝,更是存在感低之又低。
拓跋晃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长子,被立为太子以后,因为与父亲执政理念不同,加之小人诬陷,最终忧虑而死,被追谥为景穆太子。
拓跋晃长子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追封父亲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第3位南朝梁武帝长子昭明太子萧统。
相比于梁武帝长子,昭明太子的身份,萧统的另一个身份更为知名。他主持编撰的《文选》,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的诗文辞赋七百余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诗文总集,堪称是一部皇皇巨著,这部作品想必很多人都听过,光是这项成就,就奠定了萧统在文学史上的非同一般地位。
虽然萧统在文学史上有很大贡献,有着很大才华,但依旧逃脱不了皇帝很容易与太子这个下一任皇帝发生矛盾的定律,因为人气太高,太受人爱戴,所以萧统与父亲梁武帝产生嫌隙。
虽然萧统的后人也当上了皇帝,看似是他的幸运之处,但其实更是一种大的不幸。
侯景之乱期间,萧统孙子萧栋即位,追尊祖父萧统为昭明皇帝。不过可惜的是萧栋只是侯景立的傀儡皇帝,后来侯景篡位,萧栋被废为王,并且被囚禁。侯景之乱结束以后,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结果被梁元帝萧绎杀害。
另一边,萧统第三子萧詧后来建立西梁,更是为父亲加庙号为高宗,这可是个上好庙号。
不过可悲的是,西梁不过是西魏扶持的傀儡国家,只有一片弹丸之地,属于是附庸国家,只传了三代。入隋以后,被隋文帝杨坚废除,因此灭亡。
以此来看,萧统的后人,虽然两支都为帝,看似是一种幸运,不过却也是一种悲催,因为这两支都是傀儡皇帝。也就是西梁一支还好,都是得以善终,即使是亡国皇帝,也是被封为国公,得以安享余生。
耶律倍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太祖开国以后立他为太子。本来他是铁定的下一任皇帝,没想到辽太祖突然死去,母亲述律平支持弟弟耶律德光继位,自己只能无奈错失帝位。
耶律德光也就是辽太宗继位以后,对于哥哥耶律倍多方打压,无奈之下耶律倍只能弃国投奔后唐。在即将离开辽国时,耶律倍写了一首《海上诗》,很有意思:“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936年后唐发生政变,耶律倍遭受无妄之灾被杀,后来葬回辽国。
多年以后,耶律倍的长子辽世宗耶律阮登基为帝,追谥其父为“让国皇帝”,陵曰显陵。
辽圣宗统和年间,改先祖耶律倍谥号为“文献”。重熙二十年,辽兴宗又增耶律倍谥号为“文献钦义”,庙号义宗。
第5位金世宗第二子宣孝太子完颜允恭。
完颜允恭为金世宗完颜雍第二子,跟懿文太子朱标有点类似,为人孝友谨厚,也是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英年早逝。
他死后,父亲金世宗立他的儿子完颜璟为皇太孙,是隔代传位。金章宗完颜璟即位以后,追谥父亲为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庙号显宗,升祔太庙,葬于裕陵。
最后总结来说,从以上11位太子的人生经历来看,在古代,不只是皇帝是高危职业,太子也是高危职业。
可以说太子是皇帝成为高危职业的一个因素,而皇帝又是太子成为高危职业的一个因素。两者可以相辅相成,也可以相爱相杀。
纵观历史,只要在储君之位待时间久的太子,几乎可以说已经在死亡边缘晃荡。要么像废太子胤礽那样被废,要么如同戾太子刘据那般起兵反抗父亲,然后失败被迫自杀,要么像懿文太子朱标,长期小心翼翼,压抑生活之下,是英年早逝活不过父亲。
当然也有例外,如果可以做到明仁宗朱高炽那般,面对强势霸道的明成祖朱棣,可以小心翼翼不争不抢,以不变应万变熬过20年的储君时光,那就相当于立于不败之地,这份功底也属罕见了。
不过即使如此,明仁宗心中的压抑可想而知,多年积攒之下,最终在成为皇帝以后一朝爆发,是尽情无底线的放纵,玩垮了身体,仅仅在位10个月便是驾崩。
这就是皇权的副作用,虽可以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同样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或者说隐忍和憋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