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首发
早报讯 昨日上午,一场简朴而热烈的关于上海文化建设的座谈交流,成为上海文史馆60寿辰“庆典”;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牵头组织、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编撰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首发成为上海文史馆60寿辰“贺礼”。
“我也做个交流发言,谈点学习体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在昨天举行的上海文史馆建馆60周年座谈会上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城市的灵魂,转型发展越深入,文化建设越重要。上海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更加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更加重视文化人才培养,更加优化文化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领导沙海林、钟燕群、高小玫出席,副市长赵雯为《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首发揭幕。
围绕上海文化建设,五位市文史馆馆员在座谈会上直言不讳。孙逊馆员指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短板”,应加大公共文化机构建设,提升文化投入产出绩效;姜义华馆员建议用好上海深厚的历史名人资源,打造生动具体的城市名片;孙重亮馆员则历数当前文化泛娱乐化的乱象,建议全社会共同努力,修复文化生态;阮仪三馆员呼吁正视矛盾、创新思维,保护好上海里弄建筑等城市文化遗产;李名慈馆员则建议上海加快国际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
市领导认真倾听意见建议,不时做笔记并和大家坦诚交流。“没有传承就没有文化的根基。保护历史建筑,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杨雄回应并赞同阮仪三教授的发言说,石库门、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镇、历史风貌保护区等,还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要建立并落实最严格的保护制度,但保护不等于“束之高阁”,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性特性,没有创新,文化就失去活力。”杨雄表示,原创是文化创新的关键,上海要坚持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和优势,在扩大开放中实现文化创新。
杨雄说,发展文化事业是政府的责任所在,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投入效率,同时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建设更加完善、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要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开放竞争,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建设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交易市场。
“衡量文化设施,最重要的不是外观,而在于功能和文化积淀。”杨雄说,与有形的场馆设施相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更为迫切和重要。要营造宽松开放的环境,着力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政策,在更大范围内吸引各类文化人才特别是青年文化人才到上海发展、成长。
袁行霈代表中央文史研究馆向上海文史馆成立60周年表示祝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