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万余座桥梁,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打造了数量多、类型全、技术复杂、难度极大的“桥梁博物馆”。日前,“修好共产党人心学——丰碑与实践”主题采访团来到清镇与黔西界河,感受建设者们拼搏创新的成果。
驱车沿着贵黔高速一路从贵阳往黔西方向行驶,当车辆到达鸭池河附近,经过一个长长的隧道后,就能看见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鸭池河特大桥。 鸭池河特大桥上的一侧是毕节的黔西市,另一侧是贵阳的清镇市,大桥距贵阳观山湖区45千米,距毕节市黔西市25千米。“修好鸭池河特大桥,贵阳至黔西开车50分钟就到了,太方便咯。”家住清镇市新店镇徐家沟村的村民刘景飞说。
在50多岁的刘景飞记忆中,鸭池河桥前后修建了三座,分别为鸭池河桥,鸭池河大桥和鸭池河特大桥。
鸭池河大桥世界第几名(鸭池河大桥简介)
1958年建成通车的鸭池河桥(清毕公路),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与清镇市界河上,桥长120米,桥面净宽4.5米,跨径115米,时有“贵州第一大吊桥”之称,大桥建成后结束了鸭池河靠木船摆渡的历史。
“由于吊桥比较窄,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来往的车辆需要单边放行,当时这座桥的两头都派人专门守着,每天都要排好长的队,可热闹了。”刘景飞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吊桥不能适应发展要求。1996年在鸭池河吊桥下游30米处,又以钢筋混凝土修建了鸭池河大桥。在2016年8月,不远处的贵黔高速公路鸭池河特大桥投入使用后,使得贵阳至黔西行车时间从2小时缩短为50分钟。
“鸭池河的这三座桥,在当时修建的年代都是有所创新的。以鸭池河特大桥为例,修建时遇到了不利气候、受场地限制、施工精度要求高、施工安全风险大等方面的难题,对施工技术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贵州中交贵黔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副主任彭兵说。 为解决技术难题,大桥建设者们以“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为目标,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在“索塔节段钢筋整体吊装施工技术”“冬季高塔蒸养成套技术”“350吨大跨径缆索吊工程应用技术”“钢桁梁组装与整体吊装联合施工技术”“连体挂篮悬臂与落地大钢管支架施工工艺”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重大创新,保证了大桥建设顺利推进。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庭静张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