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和严蕊女士(南宋女词人)有关系,但没有发生关系。
《二刻拍案惊奇》是本小说集,它前面还有一本《初刻拍案惊奇》,作者是凌濛初。朱熹和严蕊女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本书里。
讲朱和严之前,先讲本书的引子——陈亮。
提刑官是几品(提刑官是几品官)
在《二》中狠狠“黑”了一下陈亮。顺带着引出了朱熹和严蕊女士。在《二》里面呢,说陈亮去看辛弃疾的时候,他的马不听话不肯往前走,他拔出剑就把马的头砍下来了。然后“面不改容,徐步而去。”在我看来他简直有病,不过这是人家自己的马,这是他的权力。
辛弃疾看到了这幕情景就决定和他成为铁哥们了,后来给他写了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陈亮也就是陈同父(同甫)。
后来,陈亮看上了一个妓女(赵娟),郎情妾意,马上就要结婚。可是,当时的法律规定,妓女不得结婚,要“脱籍”(恢复平民身份)。陈亮就去走后门,找到了唐仲友——当时的台州一把手,然后这事就顺利解决了。可是唐仲友出于好心,对赵娟说:“陈亮家很穷的,你去了要受冻挨饿。”感情遇到了现实,陈亮的婚事就凉了。
陈亮于是怀恨在心,找好基友朱熹去谈心。他说:“唐仲友说你不认识字”。朱熹恼了。“星夜到台州来”朱熹来得太快,好像龙卷风,唐仲友招待不及时,“你看不起我”我要参你。理由是:唐仲友玩妓女。
理由有了,证据呢?
“晦庵(音会安)道是仲友风流,必然有染。况且妇女柔脆,吃不得刑拷,不论有无,自然招承,便好参奏他罪名了。”(朱熹晚年好晦庵)(加底文字出自《二刻拍案惊奇》,下同)
“吃不得刑拷,不论有无,自然招承”这朱熹实在不像个好人和好官,更不像个圣人。“随你朝打暮骂,千棰百拷”“狠毒将他痛杖了一顿”严蕊女士不想连累唐仲友,坚决不认。严女士倒像一位圣女。
后来,天降正义,惊动了皇帝,宰相王淮说:“据臣看着,此乃秀才争闲气耳。一个道讥了他不识字,一个道不迎候得他,此是真情。其馀言语,多是增添的。可有一些的正事么?
多不要听他就是。”
这事便了解了。严蕊女士也因为这件事被岳飞的儿子岳霖特殊关照,恢复平民身份。严蕊女士以词谢之曰:“不是爱风尘,只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嫁给了赵姓宗室当妾。
是真是假不好说,《宋史》里是没有记载这件事的。《宋史》里是这么记载的:
知台州唐仲友与王淮同里为姻家,吏部尚书郑丙、侍御史张大经交荐之,迁江西提刑,未行。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论愈力,仲友亦自辩,淮乃以熹章进呈,上令宰属看详,都司陈庸等乞令浙西提刑委清强官究实,仍令熹速往旱伤州郡相视。熹时留台未行,既奉诏,益上章论,前后六上,淮不得已,夺仲友江西新命以授熹,辞不拜,遂归,且乞奉祠。【摘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
【译文】台州知州唐仲友和王淮是同乡并结为亲家,吏部尚书郑丙、侍御史张大经一起推荐他,迁升为江西提刑,还没有上任。朱熹巡行视察到台州,控告唐仲友的人很多,朱熹调查到事实,三次上奏章弹劾唐仲友,王淮把朱熹的奏章隐藏起来不报告给皇上。朱熹更加致力弹劾他,唐仲友也上奏章为自己辩解,王淮才把朱熹的奏章进呈给皇上,皇帝命令宰相大臣们详细审查,都司陈庸等人要求下令浙西提刑委派清廉能干的官员去追查核实,仍旧命令朱熹迅速赶往遭受旱灾侵害的州郡视察。朱熹当时留在台州没有走,不久接到这道诏令,愈加上奏章弹劾唐仲友,前后上了六道奏章,王淮迫不得已,取消唐仲友的江西提刑的新任命转授给朱熹,朱熹拒绝不接受,于是回乡,并且要求一个宫观闲职。
从正史中我们可以得到四点信息:
1.唐仲友和宰相王淮是亲家
2.唐中友要升官了,江西提刑。官阶三四品,有实权。《大宋提刑官》中的宋慈就是提刑官。
3.朱熹参了他,坏了人家的好事。
4.朝廷任命朱熹当新的江西提刑,他“辞不拜,遂归”
当时朱熹的官职是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官阶几品没有查到,《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中说:(宋)路提举常平司(或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官之别称,因常平官有代天子巡按地方之职,故有使者之称。我理解为钦差大臣。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中说,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一般由转运使兼任,转运使系地方高官。
反正朱熹的官阶不低。一个高官去参另一个很有关系的高官(宰相是亲家,吏部尚书、侍御史是举荐人)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宋史郑丙传》中“朱熹行部至台州,奏台守唐仲友不法事,宰相王淮庇之。”一个“庇”字,你怎么理解呢?
史书中没有严蕊女士,唯一确定的是:朱熹让宰相王淮、部尚书郑丙、侍御史张大经以及唐仲友很尴尬。“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朱熹遂去。
《二》中有情节,有美女;史书中冷冰冰。哪个信哪个不信,全凭自己,共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