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统计,中条山一战,国民党军阵亡4.2万人,被俘3.5万人;而日军死亡673人,负伤2292人。
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各个据点基本沦落到了日军的手里,此役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中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之战为什么败得这么惨(中条山之战伤亡比例)
究竟有多惨烈,除了日本统计的这组数据之外,我们还可以看看另外一组数据。
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军有12位少将以上职衔的将领殉国,其中,有9位战死或者自杀,有3位被日军俘虏后惨遭杀害。
还有在1939年的中条山“六六战役”中,一支由陕西“冷娃”组成的部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且战且退,被日军逼到悬崖边上,因不堪被俘受辱,数千名士兵纷纷跳进黄河壮烈殉国,尸体漂满大河河面,三日不去,值得说明的是,他们大多是十六七岁的娃娃。
这在整个抗战史中,是非常少见的。
下面,我们通过12位少将以上职衔将领的事迹、“冷娃部队”牺牲经过以及人心惶惶的洛阳城说起。
12位将领宁死不屈,彰显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
1.“滇军名将”唐淮源:第三军军长,突围无果,拔枪自杀。
1941年5月7日,日军发起全面进攻中条山的战役。两日后,国民党军第一战区的总司令卫立煌下令让唐淮源的第3军和高桂滋的第17军主力转移到夏县通皋大道两侧,合力阻挡日军的进攻。
可惜,地形复杂,又遇大雨,联络困难,加上日军用飞机严密封锁黄河各个渡口,这两支军队很快陷入了孤立被围的困境。
5月11日,日军主力以合围之势围剿唐淮源的第3军,唐淮源部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多次突围未果。
5月12日,日军集中兵力,向唐淮源部发起猛攻,在这种形势下,孤立无援的唐淮源悲愤交加,为没能成功守住中条山深感自责,眼看日军突破防线,他仰天长叹:“我怎能做俘虏?”
说罢,他举枪自尽,时年55岁,保全了民族气节。
2.“虎将”寸性奇:“我腿已断,不必管我”
寸性奇与唐淮源一样,滇军出身,隶属唐淮源的第3军,是一名师长。
5月11日,在日军重兵合围之下,唐淮源深知危局难挽,他依然指挥若定,无所畏惧,鼓励官兵与中条山共生共死。
寸性奇听后,率先表态:“枪在手,剑在腰,不令为贼服也。济则为国争光,不济以死继之。”
5月12日,寸性奇挽起袖子,亲自率领将士与日军展开厮杀,乱战之中,其胸部不幸中弹。
这时,又传来唐淮源壮烈殉国的消息,他悲痛万分,强忍疼痛,大声疾呼:“杀贼!”
边喊边冲锋在前,率领将士杀向敌阵。
5月13日拂晓,寸性奇率领第12军突围至胡家峪,不料,又遭到了日军的截击。
本就有伤的他,再次率领将士与日军苦战,到了傍晚,一枚日军炮弹飞来,正好落在寸性奇将军附近,将寸将军的右腿炸断。
寸将军毫不畏惧,他拖着重伤之躯,且战且走,率领数十人突击至毛家湾,可惜,再一次遭遇了日军的拦截。
在这次交战中,寸性奇的左腿不幸中弹,血如泉涌。
危机重重之下,寸性奇不愿拖累其他将士。
他喊来身边的黄仙谷团长,告诉他:“你带兵快走,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
说罢,他使出最后一把力气,挥剑自杀。
此情此景,在场将士,无不痛哭流涕。
虽然日军马上冲到跟前,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要离开,反而是全部留了下来,与寸性奇将军一起殉国。
寸性奇将军牺牲时,年仅46岁,被蒋中正称为“抗日军中一虎将”。
3.邢清忠:第65师师长
关于他的牺牲,有两种说法。
据中华英烈网记载,5月14日,邢清忠率领将士向太岳山区突围时,中弹牺牲,年仅42岁。
另一种说法来自《嵩县县志》。
据记载,1941年春天,邢清忠患上了肺结核,而且愈发严重,但是,由于中条山战线吃紧,他本人拒绝治疗。
后来,刘茂恩军长看不下去了,他强令邢清忠去洛阳住院治疗,可惜,在就诊途中,咯血不止,病逝,年仅42岁。
4.金述之:国民革命军第3军少将军械处处长
金述之在唐淮源部中任职,是第3军的军械处处长。
在中条山战役中,重围之下的国民党第3军孤立无援,这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保障第3军前线的弹药补给,金述之不顾日军的飞机大炮,亲自扛起弹药箱运送到前线,在途中,不幸遭到了日军的飞机轰炸,壮烈牺牲,年仅49岁。
5.“新编第27师少将师长”王竣:奋力死战,为国献身
6.“新编第27师少将参谋长”陈文杞:有我无敌,有敌无我
新编第27师隶属于孔令恂的第80军,这支部队担负着中条山西部的西村、牵梨村、王家窑头等守备任务。
5月7日下午3点,日军向这一带发起进攻,新编第27师上下官兵勠力同心,奋起抵抗,可惜,到了第二天傍晚,三道防线均被日军突破,而且,伤亡极大。
5月9日中午,军长孔令恂命令还未来得及休整的新编第27师退守太寨村。
无奈的是,一番激战后,日军凭借强大的火力,从新编27师手中夺得了很多据点。
为了收复失地,师长王竣和参谋长陈文杞亲自登上前线,率军反击。
王竣鼓励官兵:“奋勇杀敌,万一不行,大家都为国捐躯。”
陈文杞则带头宣誓:“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不成功,便成仁,此其时矣。”
可是,日军的装备太过精良,他们利用轰炸机进行低空扫射,在混战之中,王竣和陈文杞相继牺牲,一个年仅39岁,另一个年仅35岁。
7.“新编第27师少将副师长”梁希贤:跳河自杀
梁希贤隶属于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和参谋长陈文杞牺牲后,身为副师长的梁希贤率领部队继续死守太寨村。
5月10日,太寨村被日军攻破,梁希贤带领残兵且战且退,一路退到黄河边。
他们想渡过黄河,摆脱日军的追击。
可是,当他们行至黄河渡口的南沟时,发现岸边没有足够的渡船。
眼看后面的日军就要追来,不愿做俘虏的梁希贤“扑通”一声跳进了黄河,年仅41岁。
8.“第17军少将参谋长”金崇印:坚决不肯投降
5月11日夜晚,第17军转移到了申家沟,还没有扎稳脚跟,就遭遇到了日军的冲击,为了保护军长的安全,金崇印亲自率领一支军队拦截日军的冲锋,乱战之中,不幸中弹受伤,随即被日军俘虏。
日军知道金崇印是国民党军的少将参谋长,遂对他许以高官厚禄,威逼利诱,劝他投降,甚至,还对外伪造金崇印已经投降的言论。
面对这些,金崇印毫不为所动,拒不投降。
日军见劝降无效,便将他枪杀了,死时,年仅46岁。
9.“第15军少将附员”万金声:中弹身亡
5月15日凌晨,第15军转移到阳城县境内,在这里,遭遇到了日军的突袭,战斗中,万金声中弹身亡,时年51岁。
10.“第14集团军参谋处少将处长”张世惠:被日军的机关枪无情地扫射
5月13日夜晚,刘茂恩率领第14集团军总部向南转移,张世惠负责殿后。
到了5月16日上午,张世惠遭到了日军的攻击,激战中,张世惠受伤被俘。
他和30多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被日军带到了一个山沟沟里,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张世惠拒不开口。
恼羞成怒的日军用机关枪扫射张世惠和10多名国民党军官,这一年,张世惠年仅44岁。
11.“河北民军少将参谋长”刘克信:托着肠子作战
在一次冲锋时,刘克信遭到了日军的机枪扫射,腹部中弹,肠子外溢。
在这种情况下,刘克信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仍然坚持在前线作战,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年仅49岁。
12.“第12师政治部少将主任”李石安:坦坦荡荡,顶天立地
5月10日,李石安被日军俘虏。
面对日军的严刑逼供,李石安拒不投降。
日军便当众调戏李石安的妻子。
李石安见此状况,不堪受辱,他强力奋争,挣脱掉日军的束缚,冲到墙角下,随手操起一把斧头,朝敌审讯官砍去。
敌人见状,蜂拥而上。
李石安毫不畏惧,他一个人单挑10余名日军,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乱刀刺杀,其妻和刚刚几个月的孩子也被一同杀害。
除了这12名军官壮烈牺牲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的士兵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就像之前提到的“冷娃部队”。
在1939年中条山保卫战“六六战役”中,数千名中国士兵跳进黄河,壮烈殉国。
此战除了造成大量中国士兵伤亡之外,我国后方的一些城市也遭到了严重的空袭,就拿洛阳来说,这座城市是中国军队第一战区总部机关所在地,居民有10多万人。
它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北面不仅有中条山的险要工事,还有急湍迂回的黄河天险,按理说,日军的陆军部队是无法轻易攻占洛阳的。
但是,这样的天险屏障挡不住日军的飞机轰炸。
一时间,洛阳城内陷入了恐惧、惊慌之中。
5月11日,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洛阳城内的电厂损坏了,学校停课了,商店关闭了,物价也上涨了。
每天的轰炸,让这座城市变得七零八落,破烂不堪,大街上的人们竞相正跑,甚至,还为了争夺财物,大打出手。
5月16日,日军出动飞机700多架次,投弹700多枚,再一次多洛阳城进行了惨重的轰炸。
轰炸之后,城内到处是一堆堆死去的遇难者,而在黄河沿岸,逃难者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哭着,彷徨着,呼唤着,寻找失散的亲人,一幕幕亲人的离散,增添了战役之后中条山地区的恐惧和荒凉。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次战役的失利呢?
作为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重地,又有国民党军重兵把守,在短短20天的时间里,中条山却被日军占领了。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蒋介石力图避战,卫立煌远离战区。
抗战以来,中条山军民共击退日军13次进攻,1941年前后,日军无力再次大举进攻,卫立煌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准备反击。
当他将作战计划上报给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时,蒋介石内心十分矛盾,他不仅不同意卫立煌的作战计划,还将卫立煌召至重庆述职,甚至,还命令卫立煌“暂住重庆待命”,并且,在此期间,蒋介石还从中条山地区调走了部分主力和炮兵团。
及至战争爆发前,卫立煌还远离战区,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群龙无首,人心惶惶。
后来,卫立煌日夜兼程,仓促赶回洛阳,但是,面对眼前的瞬间混乱,他一时没有找到有效的指挥方法,这为中条山战役的失利埋下了隐患。
2.防御积极,指挥保守。
中条山地区无险可守,背靠黄河,又无路可退,所以,国民党军应该采取积极防御、主动出击的战略。
但是,卫立煌寄希望于所谓的“马奇诺防线”,没有集中优势兵力,更没有主动反击,而是把第80军、13军、3军、17军和98军等部队一字儿摆开,试图拦截日军的进攻。
可是,装备精良的日军集中兵力从中间突破,撕开了卫立煌所认为的“马奇诺防线”,致使国民党军陷入“前临强敌、后背深水”的窘境。
3.军中有些将领过分自信。
比如曾万钟所部,他们在晋南驻扎多年,军机松弛,戒备不严,日军特务混入营地侦查,致使曾万钟部的指挥机关暴露在了敌军的枪口之下。
除此之外,军中有些将领还存在消极厌战的情绪、临阵自保的错误想法以及缺少配合的做法,种种原因混合在一起,注定了这次战役惨败的命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