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宁夏之役(宁夏之役伤亡)

宁夏之役(宁夏之役伤亡)

宁夏之役(宁夏之役伤亡)在上篇《银川人文:明朝那些事之六,宁化村的前世今生,映射贺兰山的烽火》里,威记说到过一条在银川李俊镇的公路-许黄公路,这篇文章就详细说道说道它。序如今的许黄公路很普通,就是一条默默无闻的乡村公路而已。从银川出发去闽宁镇的很多人,自驾的时候都会选择走李银快速通道,然后到许黄公路一个拐弯,再一路西行,也算是一条捷

在上篇《银川人文:明朝那些事之六,宁化村的前世今生,映射贺兰山的烽火》里,威记说到过一条在银川李俊镇的公路-许黄公路,这篇文章就详细说道说道它。

如今的许黄公路很普通,就是一条默默无闻的乡村公路而已。从银川出发去闽宁镇的很多人,自驾的时候都会选择走李银快速通道,然后到许黄公路一个拐弯,再一路西行,也算是一条捷径了。

宁夏之役(宁夏之役伤亡)

宁夏之役(宁夏之役伤亡)

一路上田园风光无限,有农田,有水渠,还有典农河流水,更有葡萄酒庄和葡萄种植基地,风景可谓是独树一帜,一派塞上旖旎风光模样,美不胜收。

可是,在明朝时候,本来是没有这条路的,那是戍边将士们硬生生趟出来的一条路,这是一条生命线,一条注满热血的路。

怎么回事?看官莫急,且听威记给您娓娓道来:

明朝时候,作为九边重镇之一的银川(那时候叫宁夏镇,宁夏卫)一直是抗击鞑靼和瓦刺的前线。以横贯四百里的贺兰山作为天然屏障,在贺兰山东麓和天堑黄河沿岸一字长蛇阵,呈环形和纵深体系摆开防御,严防从山口窜出来的敌军。

贺兰山山口有五十多处,由于招募兵勇有限,每一处派兵防守不现实,于是,以一定距离内,就设一个城堡驻兵防御,彼此兼顾。从最北的镇远关到最南的中卫城,一路城堡无数,比较大的是(从北至南)黑山营,平虏城,镇朔堡,镇北堡,宁夏城,平羌堡,玉泉营,振武营等。

一处二百至上千人驻守,这么多官兵驻守着,肯定要有粮草供应才行,因为明朝初期,鞑靼侵扰频繁,他们不能像宁夏别处那样可以平时解甲种田,有军情就披挂上阵。而是要随时防备山口窜出的敌人。

没办法啊,鞑靼是草原部落,都是骑兵,机动性强,反应慢了就被他们突破防线进入到银川平原了,进入平原,那就是一马平川,灾难啊!

另外贺兰山东麓那时候砂砾遍地,茫茫戈壁模样,常年风沙肆虐,根本不适合开荒耕种。

所以粮草的供应就成了头等大事!

这些都由第二或者第三防线的军士们负责就近输送。而平羌堡和玉泉营的防守任务在整个明朝时期都比较繁重,因为赤木口关口的地理条件因素,在嘉靖年的都御史杨守礼没来之前,一直没有修建成关隘防守敌军,而且这山口比较平坦,所以,鞑靼经常以此为突破口窜出袭扰宁夏。

赤木口,贺兰山著名的山口之一。平峦盘谷,无高岗垒嶂之险,虏寇出没取为捷径。

赤木口就是现在银川人所说的三关口,现在有高速路穿行期间,是从银川往内蒙阿拉善左旗的必经之路。另外还有一条老的水泥路,和高速路交错穿行在贺兰山里,如果自驾车走老路,就能体会志书上所说的感觉了。

玉泉营和平羌堡守军经常和鞑靼在山口打得是天昏地暗,你来我往,尸横遍野,血染贺兰山。贺兰山被称为鬼山,跟这些不无关系!多少戍边军士战死在这里。据说以前贺兰山山洪,经常冲出来白骨累累。

这拼的是武功,拼的是勇敢,拼的是不怕死,更拼的是供给!鞑靼是长途奔袭,自带干粮,或者靠抢,明军则是靠后勤供给,仗想打赢,那么供给就要及时了。

于是,许黄公路应运而生!

那时候还没叫许黄公路。

银川平原历来富饶,俗话说“天下黄河富银川”,所以,银川平原号称“塞上江南”真的不是吹出来的!银川平原不像别的西北地区那样种麦子,而是种水稻!正合戍边将士的胃口。

叶升堡和邵纲堡都是粮食主产区,从叶升堡,邵纲堡仓场运粮草到平羌堡和玉泉营,以前因为地势问题都要绕一大圈路,后来军士们就从官道(现在的109国道)走到雷台拐弯,一路向西到宁化寨(就是上篇文章说到的宁化村)中转,再一路向西,修了一条道,通往玉泉营和平羌堡。

别以为在这条路上走就容易,修建更不容易。这是一条生命线!因为从宁化村过了唐徕渠开始,往西就是山地。一路崎岖,沟壑纵横,土沙成堆,是虏寇经常藏匿偷袭的地方。

高丈余的沙堆就有百十个,那些来刺探的虏寇经常藏匿沟里,等百姓出来劳作或者放牧的时候就出来连人带牲畜都掳走。或者等运输粮草的队伍经过就发动突袭抢粮。

过了这片区域,还有个黄羊滩在等着,那时候,这里是无人区,只有黄羊出没,开路的艰辛,也只有这些戍边的军士知道啊!

所以真是用生命在运粮草啊!

一寸公路一寸血!

路修好了,方便了运粮的同时,也方便了虏寇的入侵,宁化寨的压力剧增,这条路称之为一寸公路一寸血不为过。在这条路上,明军和虏寇打过的遭遇战不下百十次,更不要说小摩擦了。

明孝宗朱祐樘登基后,一切开始有了改变。因为他重视军事,爱护军事,对于边地的守军来说是个福音。

弘治四年,从都指挥佥事阮兴派都督同知李俊驻守宁化寨开始,在如今李俊镇的区域里,一下增加了好多军屯,中转站也从宁化寨转到李俊堡了。其中,李俊手下有个叫许旺的守备(官职),带来的家丁兵勇比较多,于是驻守现在的许旺村。

他带领手下修缮一新桥梁,名为许家桥,更是把沿路的烽火台重新修筑,派军士轮值驻守烽火台(当地俗称墩),负责瞭望敌情,让藏匿的虏寇无处躲藏,并守从许家桥到黄羊滩这条公路,协从运粮草队伍安全通过。

从此,这条路才安全多了。人们也习惯在这里休息中转,把这里称作起点,后来修路的时候,也从这里作为起点,于是许黄公路也慢慢传开了。

结语

随着历史的变迁,这条路也变得默默无闻起来。曾经的血肉烽火也都湮没在这片土地里,不再被人提及!

现在,唯一让人们提及的就是--许黄公路四个字!而关于它的过往,就让它随风而去了,谁还管它是怎么来的呢?路,终究是要让人走的。其它的重要么?

待续,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明朝银川那些事之八!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银川人文:明朝那些事之一,江南的才子塞北的将,真不是吹出来的

银川人文:明朝那些事之二,总兵营里的一声叹息,道尽英雄悲凉

银川人文:明朝那些事之三,解密宁夏地名里隐藏的英雄征战故事

银川人文:明朝那些事之四,万历宁夏之役中,银川将士的生死抉择

银川人文:明朝那些事之五:请我叫王泰,是该为我正名的时候了

银川人文:明朝那些事之六,宁化村的前世今生,映射贺兰山的烽火

给孤堂:承载着银川多少文臣武将的风骨,讲述你不知道的银川故事

银川冷历史:消失的遗爱祠,怀念的是一群为银川奉献和坚持的人

寄骨寺:消失的寄骨寺,藏着银川一段鲜为人知的金戈铁马的故事

上一篇: 七夕节(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下一篇: 颜真卿楷书特点(颜真卿楷书特点用四字形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