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曾说:杨宇霆不死,东北不失。
杨宇霆是谁?他是张作霖时期的重臣、军师,与白崇禧一样,因足智多谋而得“小诸葛”的称号。
杨宇霆历史怎么评价(杨宇霆到底有没有谋反之心)
但自张作霖1928年6月4日被炸身亡后,杨宇霆也很快迎来了自己的末日——被主子的儿子,下一任“东北王”张学良枪决。此消息撼动东北,震惊全国。
这杨宇霆是犯了什么错?罪大至死吗?
奉系元老:杨宇霆
这天,沈阳的杨公馆门前张灯结彩,车水马龙。除了众多东北显要及蒋介石、阎锡山、白崇禧、各地军阀首脑外,还有日本政界要人,都纷纷派代表前去。
原来,是杨宇霆父亲大寿。
张学良也带着于凤至到现场祝寿。杨的副官见状,高声喊道:“总司令到!”
但客厅中满座的贺客,只有少数几人站起来恭迎,其他大多数人都是半起半坐,亦或略微欠一下身意思意思。可见,他们并没太将这位新上任的“东北王”放在眼里。
隔了一会,只听副官又一声高喊:“杨督办到!”
整个客厅顿时安静了下来,待杨宇霆大踏步走进客厅,全体贺客立即起立恭迎。与刚才对待张学良的态度截然不同。
《少帅》剧照:张学良携于凤至做客杨宇霆父亲寿宴
这还不算啥,整个席间,宾客们对杨都是极尽恭维之所能,而杨呢,也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俨然把自己当成东北的一把手了。
这些场景,张学良自然都看在眼里。他起先还强自忍耐着,后来借肚子疼离席而去。
回到帅府。一向以贤良淑德著称的于凤至都忍不住发飙了:“你哪里像东北的主人,杨宇霆才是东北真正的主人!看看他那副德行,他眼里还有你吗?”
是啊,他杨宇霆眼里还有我吗?自从老帅死后,这个问题已经困扰张学良很久了。再经这么一出,那个早已在脑中酝酿的想法即将瓜熟蒂落。
而杨宇霆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逼近,又做了一件让自己速死的事。
1月10日下午,他带着常荫槐到帅府进见张学良,说要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拟由常荫槐任督办。而且杨宇霆已经将公文起草,要张学良马上签字。
这哪里还是商量、请示呀?明明就是“我已经替你决定了,你只要签字就好”的意思。
常荫槐当时除了任奉天交通委员会的委员长外,还是黑龙江省主席,已经权势熏天了,现在又要任东北铁路督办,张学良又不是傻,怎么可能同意呢?
于是当日晚7时左右,张学良召杨、常二人到大帅府老虎厅会议室。
不明所以的二人进屋刚刚落座,就被警务处长高纪毅和侍卫副官率领六名卫士破门而入,以“吞扣军饷、贻误戎机、图谋不轨”等罪名枪杀了。
据说,杨宇霆这人很迷信,被杀前几日还向术士问卜,得乩语:“杂乱无章,扬长而去”。果然没几天,就“杨常”而去了。
他肯定不知道,张学良在决定杀他前,也曾迷信了一把——抛了六次硬币。
前三次以袁大头朝上为准,结果三次都是袁大头朝上;张学良不信邪,又决定以背面朝上为准再抛三次,结果都是背面朝上。只能说,杨宇霆真的是命该绝了!
杨宇霆,字邻葛。1885年出生于奉天,自幼聪颖,后来考上末代秀才。1909年赴日留学,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八期炮兵科。
张作霖初次见到杨宇霆,是杨回国后任东三省都督府军械厂厂长时。有一次,张作霖在街上见到一支军容整齐、军纪严明的部队,他以为是日本军队。
旁人告诉他,这是军械厂的卫队连,是杨宇霆训练出来的。张作霖立刻对杨有了深刻印象。并在不久后,将其收入麾下,任第二十七师参谋处长。
张作霖与杨宇霆
辅佐张作霖期间,杨宇霆主要做了四件大事:
一是建立了东北海军。使当时奉系东北军拥有了海陆空的全配置,大大增强了其战斗力;
二是制定田赋制度。将大量未开垦的荒地从军阀、地主手中挖出,让农民耕种,发展生产,增强了东北的经济实力;
三是修筑战备公路。因当时的南满铁路权是归日本的,修了战备公路,交通运输就不再受到日本挟制;
四是督办奉天兵工厂。自制武器弹药装备军队,增强了防卫能力。
就是因为杨宇霆有如此强的能力,因此他屡次犯错,都被张作霖原谅了。
比如他在张作霖拥护段祺瑞组阁期间,与徐树铮打着奉军的旗号,私自招募步兵旅与骑兵旅,试图培植私人武力;
再比如他坐镇江苏军务督办时,被孙传芳等人打得落花流水,赶出了南京城;再比如之后的郭松龄反奉,杨宇霆私自处死了郭等。
郭松龄
张作霖在某种程度上,是很依赖杨宇霆的。因为杨不但聪明有文化,还摸得透他的性格与心理。
很多事情,老帅只要心中有某个念头,杨宇霆可能已经开始行动了,而且往往都能办得很好。这种得力的部下,放在今天,也是领导最器重的呀。
况且,杨宇霆又始终支持着张作霖开疆扩土的野心,从最初的稳定奉局,到后来的掌握吉、黑二省成为“东北王”,再到打入北京,终成北洋末代元首。
这一切的一切,都有杨宇霆参与帷幄的影子。
再者,杨宇霆还与张作霖一起,与日本人周旋,对日本人提出的野蛮条款采取拖延战术。
剧照:张作霖与杨宇霆
然而,这个为奉系付出毕生心血的元老重臣,这个连一代枭雄张作霖都言听计从的能人,却被张学良轻而易举地说毙就毙了。
如果大帅泉下有知,会不会像当初郭松龄反奉时一样,跳脚骂道:“我与小六子,今生父子,前世冤家!”
其实杨宇霆的被杀,是有一定必然性的。
本来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杨宇霆这个人,还不会看脸色,成天恃才傲物,人缘不佳,还以老子的姿态对待新主人,问题人家不是你儿子啊!
但这个傲慢无礼的杨宇霆真的罪过大到应该被杀吗?
我觉得主要应看两方面:一是他到底是不是想篡权;二是他是不是亲日派。
张学良曾经对杨宇霆说过:“我干不了,还是你来干吧。”杨听后,傲慢地答道:“甭提这个,你身体不好,有事我替你张罗张罗,出出主意,就比什么都强了。”
如果说这个可能是当着张学良的面伪装的,那还有件事。
就是杨宇霆与好友何柱国的一段对话。何是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校友、学弟。他是被杨宇霆援引到东北军来任职的,为陆军第三旅旅长。
何、杨二人是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密切到可以讲知心话的那种。何柱国当时发现,张学良对杨宇霆的不满已经很明显地表现在脸上了,但杨仍然我行我素,不知收敛。
何柱国
于是何就找了个机会,苦口婆心地劝告杨说:“督办,你是熟读历史的,历史上的事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主少国疑,邻国易侵;功高震主,居安思危。”
杨宇霆听出了何柱国的话音,于是立即情绪激动地表白:
“我忠于老帅,也忠于少帅,老帅去世,我要把这个家管好。第一我要对得起老帅,第二我要对得起东北老百姓。我没有野心,为了管好这个家,用人权我要管,大小事我要抓,但是我不抓军权,我没有任命过一个团长,我知道外面有些谣言,不要去听。”
于是何柱国又背了几句白居易的诗给杨听:“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杨听后沉默不语。
众所周知,王莽篡权前是非常谦恭的,旁人一点也看不出他的野心。但杨宇霆不一样,从老帅在世的时候,他就一直非常高调,看不顺眼的就要说几句,管一管。
直到张学良主政东北,他仍然如此,甚至不把新少主放在眼里,还总是以长辈对晚辈的姿态去教训张学良。
如果他真的要篡权,这也太明显了吧?杨宇霆这么聪明的人,应该不至于。
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杨确实是颇具野心的人:他一直想要军政实权,并为此付出诸多努力,都付诸东流;他在张作霖当了一国元首后,又想督奉,主政东北,却又被张作霖否决了。
所以在张作霖去世后,杨宇霆想要篡权,从稚嫩的张学良手中夺过主政东北的权力,也不是完全没可能。他拼命以强硬的手段,逼张学良扶持自己的亲信常荫槐,使其手握东三省大权就可以看作是证据之一。
不过,这一切都随着杨宇霆被杀而成为永远的谜团,“一生真伪复谁知”了。
另一方面,杨宇霆是亲日派吗?
从张学继教授的《张作霖幕府与幕僚》及丁中江先生的《北洋军阀史话》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杨宇霆是反日的。
他不但在老帅生前,跟他一起抵抗日本提出的无理要求,对日本提出的各种侵略条约采取拖延战术,而且还因满蒙问题直接与驻华公使芳泽谦吉谈判,惹对方不满,以致于被日本人在《盛京时报》上连载文章,大骂数日。
抗战时的侵华日军照
张作霖被炸死后,日本人感到唯一的绊脚石只剩杨宇霆了,于是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施展挑拨离间的诡计,想借张学良之手,拔掉这颗硬刺。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冈村在与张学良首次会见之时,就提醒他“好自珍重,注意有人虎视眈眈,暗怀阴谋,企图伺机取而代之”;
土肥原贤二也屡次进言张学良“如不排除杨宇霆,即将危机总司令的地位”。
给张学良内心冲击最大的,是驻中国大使林权助的手段。他故意在记者面前放话,说今日的东北局面,很像他们日本当年的德川家康时代。这话传到张学良耳朵里,引起了他的警觉。
他特意跑到书店购买了一本《东洋史》,认真研读了德川家康篡权这段历史。越看,越发觉得自己就是丰臣秀吉之子,那个最后被迫自缢而死的丰臣秀赖,而杨宇霆就是德川家康。
因此才更坚定了除掉杨宇霆的想法。
也有一些人认为杨宇霆是亲日的,原因是他出身于日本军事院校、以督办身份管理日本人协助建设的奉天兵工厂、郭松龄反奉之时代表张作霖向日本军方要求支持等等。
但这多半只是猜测罢了,并没有实际证据。我想还是权威专家的说法比较靠谱。
关于杨宇霆的被杀,孙传芳是这么说的:
这段话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字字珠玑。杨宇霆的死,都是因为他不善自处,咎由自取。
孙传芳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了他死后的形势:
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一枪不放丢了整个东北;之后又被蒋介石玩弄于鼓掌,于1936年被蒋扣押,东北军群龙无首,很快就被蒋分化瓦解,而张本人也被幽禁了大半辈子,结束了政治生涯。
因此张学良晚年时曾感叹: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错杀了杨宇霆。
但如果杨宇霆不死,东北就真的不会失了吗?这也是打着问号的。万一他篡权了呢?万一他篡权了还亲日了呢?那整个中国的局面又完全不一样了。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杨宇霆一死,奉系的时代就结束了。
最后引用一段史学泰斗金毓黻先生在《杨宇霆别传》中的话:
(全文完)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雪梨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非常感谢!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