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北大校长蔡元培高薪聘用了一位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洋博士到北大教哲学。
胡适夫人小脚后来走路怎么像正常人(胡适的夫人)
这位年轻的博士才26岁,此前刚从《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绉议》,为新文化运动再添了一把白话文运动的大火,名声大噪。
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
校长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学生的不满。
在北大,教师基本是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鸿儒。这么年轻的小子,还差不多和我们同龄;喝了几年洋墨水;仅凭借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怎么着就能当上北大的教授,凭啥?
这位人们口中的议论对象,就是胡适。
青年胡适
同学们把这件事告诉了当时还在图书馆看书的、学生中的领头人物傅斯年,撺掇傅斯年去课堂上刁难这位年轻的教授,试试他有几斤几两。
傅斯年是谁,人家可是凭借实力考入北大预科的才子啊,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徒孙。
傅斯年
章太炎其人看不惯胡适,还很不屑地说道:“哲学,胡适之也配谈么?康、梁多少有些‘根’。胡适之,他连‘根’都没有”。
章太炎
当时的傅斯年和他的几位同学,是抱着要去“砸场子”的心态去听了胡适讲中国古代哲学史。结果精通旧学的傅斯年在听完几节课下来,反倒对同学们说:学问虽然一般,但路子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胡适从此在北大站住了脚,往后胡适和傅斯年两人谈起当初这件事,胡适还对傅斯年表示了感激之情。
1946年在北平,左傅斯年、中胡适、右胡适之子胡祖望
但是今天,笔者要带大家了解的不是胡适在政治、学术上的活动和成就,而是他和夫人江冬秀的始于包办婚姻却最终圆满到白头的情感故事。
罕见的幸福的包办婚姻,相守白头——江冬秀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史上不可绕开的人物,他戴一副金丝眼镜,学识渊博、斯文儒雅,当时是个公认的男神级别的人物。
这样一个大学者,他的妻子,想必一定是一位温柔有才情的新式女性,才能配上胡适这样才貌双全的美男子。
可偏偏让我们这些人大跌眼镜的是,胡适妻子江冬秀居然是个来自旧乡村、目不识丁的“大脚蛮婆”。
在旁人眼中,这样的婚姻那肯定是门不当、户不对的,这样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两个人,他们的结合肯定是不幸福的。
然而鞋子合不合适,只有穿在脚上的人知道,婚姻幸不幸福,只有夫妻双方晓得。
胡适夫妇
1917年,胡适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回安徽绩溪老家,他早已听说母亲在他13岁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对方是邻县的一位望族小姐,叫江冬秀。
其实一开始,胡母也是不太满意的,其一,古有“男可大十,女不可大一”之说,江冬秀刚好还比胡适大一岁;其二,江冬秀属虎而胡适属羊,两人结婚,岂不是“羊入虎口”将来闹得翻天覆地?
但最终架不住族人的劝说,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
胡适看了母亲递给她的这位江小姐的照片,照片上这位江小姐身材矮小且微胖,压根就不是胡适心中的理想结婚对象。
但胡适是个大孝子,念及父亲很早过世,母亲年纪轻轻守寡,从小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这份养育之恩,使得胡适对于母亲的话不会不听。
胡父胡铁花,母冯顺弟
此行回家,就是为了尊母命,与这位江小姐结婚。
江冬秀此时已经27岁了,从14岁起在老家苦等胡适13年,终于熬到了胡适回家来娶她。
这位江冬秀好生厉害,虽然来自乡村、目不识丁,可她性格泼辣,有胆魄,碰到了胡适这样婶儿的文人,性格也算互补,把胡适拿捏的稳稳的。
徐志摩用苏轼的诗嘲笑他:“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当时有人嘲笑胡适惧内,是怕老婆的“妻管严”,但胡适听闻还乐呵呵地自认了这个称号。
难道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一直都这么幸福吗?
并非。
民国才子多情种,像大名鼎鼎的徐志摩就有和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轶闻,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我们后人依然耳熟能详;一向严肃庄重的鲁迅,也是敢于冲破封建的包办婚姻的网罗,不顾世俗眼光和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同居;胡适也不例外。
鲁迅许广平
留洋邂逅的精神知己——韦莲司
胡适不是在结婚后才如此风流的。在1910年,胡适赶上了时机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得以进入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就结识了当时教授的女儿韦莲司,韦莲司是一位才貌双全的新式女性,思想先进,见识不凡,经常与胡适一起在杨柳湖畔月下边漫步边聊天,他们常常畅谈至流连忘返,在胡适心中,韦莲司就是他的白月光,他们的思想、心灵是如此想通。
胡适和她的确交往过一段时间,但仅仅是发乎情、止乎礼。随后韦莲司的母亲知道胡适早有订婚,明确反对他们的往来。
胡适曾对韦莲司谈到过自己的未婚妻:“她(指江)对我的思想全然一无所知,因为她连写封短短问候的信都有困难……我早已放弃让她来做我知识上的伴侣了。这当然不是没有遗憾的。”
1917年,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准备启程回国,韦莲司一家人为其饯行。在此之后,他们一直隔着大洋保持着书信来往,互相视对方为灵魂伴侣。
胡适回国之后,立即投入了新文化运动当中,他孜孜不倦,撰写了大量的文章、话剧等等宣传民主与科学,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点起了一把炬火。
烟霞洞的佳人——曹诚英
图为曹诚英老照片,年轻貌美,眉清目秀
这时候,另一个胡适生命最重要的女性人物出现了,她就是曹诚英。这曹诚英因着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这层关系,胡适唤她一声表妹。
两人最早邂逅于胡适与江冬秀的婚礼上,曹诚英当时还被邀做伴娘参与。
初见即惊艳,胡适那时温文儒雅的文人形象正符合曹诚英那情窦初开的少女心。
曹自幼偏爱文学,胡适是当时喝过几年洋墨水的风流才子,这不能不在曹诚英的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1923年,胡适在杭州养病期间,曹诚英也在杭州读书,听闻胡适在杭州,她义无反顾去胡适居所照顾胡适。
左三胡适,左四曹诚英
两人的情感有了质的升华。
曹那时虽已成婚,但显然是委曲求全。那样的包办婚姻并非是她选的,她对自己的丈夫没有半点感情基础,而作为一个追求自由恋爱的新式女性,曹最终也是在自己的哥哥帮助下脱离家庭,来到杭州读书。
初遇时胡适26岁,曹诚英15岁。
到杭州时,曹诚英已经21岁,正是桃李年华。这曹诚英生得容貌姣好,又性格温顺,相对泼辣又爱打麻将的江冬秀,这不能不让胡适动心。
在烟霞洞同居的那三个月时光,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缠绵悱恻,甜蜜萦绕心头。胡适还曾作诗《秘魔崖月夜》:“驱不走的情魔······是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以至于有了爱情的结晶。
胡适曹诚英在杭州烟霞洞
胡适想给曹诚英一个名分。
周围的友人发现他们的恋情,非但没有制止,对江冬秀是刻意隐瞒,鼓励胡适离婚。
胡适动心了,鼓起勇气和妻子江冬秀提起了要求离婚这件事。
没想到江冬秀知道胡适要为了那曹诚英要和自己离婚,当即大吵大闹,反复撒泼,她在家和胡适对峙不下,当即冲进厨房操起一把菜刀威胁胡适,要先杀了儿子再自杀。
她拿准了胡适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敢闹出大动静的特点,以死相逼。
胡适天天在文人堆里摸爬滚打,哪里见过这阵仗,连连服软求饶,说这婚离不得了。
就这样,胡适和曹诚英这段情最后无疾而终。
这里,笔者还要插播一段后话,让读者见识见识这江冬秀的厉害。
胡适离婚未遂后,曹诚英堕胎后奔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一方面是完成学业,一面是离开伤心地疗感情旧伤。
1939年,曹诚英结识了一位归国留学生,俩人产生了恋情,没想到在一场麻将桌上,江冬秀遇到这男方的亲戚,江冬秀旧恨没忘,添油加醋对这男方的亲戚讲了许多曹的“不堪往事”,败坏曹诚英的名声,致使男方单独解除婚约。
这场婚事就这样吹了,曹诚英气得要上峨嵋山当尼姑。最后还是在家人和胡适的劝解下,她才没当成尼姑,最后成了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
那曹诚英也算是一见胡适误了终生了,致死终生未嫁。
此外,胡适与民国一代才女陆小曼保持密切的书信,他夸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但陆小曼与徐志摩的风流情事被传开后,胡适还是做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证婚人;妻子江冬秀早就知道胡适对陆小曼有意,积极撮合徐志摩与陆小曼,对徐陆的婚事尤其上心。
徐志摩陆小曼
不过胡适最终还是回归家庭了,江冬秀成功捍卫了自己的婚姻,因为他知道,胡适离不开她。
另外还有一些胡适的“惧内趣闻”。
例如,他收藏有“PTT”字样的法国铜币,取其“怕太太”之意。
和妻子拍照总是妻子坐着他站着,还颇为得意。
他提出了现代男人应遵从的“新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他甚至还打算将周围所有的“妻管严”都召集起来,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
江冬秀不仅有泼辣蛮横的一面,也有纯良贤惠的一面。
还没成婚前,远在大洋彼岸的胡适就和江冬秀保持通信,胡适劝她不要再缠足,她果然放了小脚,这得到了胡适的赞赏。
在未出嫁前,江冬秀好歹是一个望族的小姐,在娘家是有佣人伺候的,平时十指不沾阳春水,婚后不仅要照顾胡适和孩子,还要管家,但是却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婚前江冬秀大字不识一箩筐,小文难懂几斗缕。结婚后,丈夫是新文化运动的文学大师,为了不给胡适丢面子,她认真地跟着胡适认字写文,最后基本的信件不仅能读还能写了。
一次胡适出门在外,她写信给胡适。虽然信件错字很多、字也写得不算好看,通篇是家长里短,但令胡适读后颇为感动,不禁在异乡想起了自己那位在家中等丈夫回家的妻子。
从古至今文人雅客多吃货,胡适就在其中。
拿帽子者为胡适
江冬秀自然知道,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要先抓住他的胃这个道理。
婚前她就练得一手好厨艺,尤善徽菜。果然这招很是受用,不仅在自家饭桌上,还是在外应酬,胡适都毫不吝啬对妻子江冬秀厨艺的夸赞。
徽菜臭鳜鱼
1940年,胡适在外出差收到太太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棉袄,妻子担心丈夫在外无棉衣御寒,这让胡适心里感到一阵暖流。试穿时还发现衣服口袋里一个小纸包,里面裹着七副象牙耳挖。
世人都说她江冬秀无才不美,胡适这时却感到发妻如此的可爱、值得珍惜,让胡适陷入江冬秀的柔情之中。
此外,江冬秀还不贪图富贵,她不像一般的女人巴望自己的丈夫做大官。
跟随胡适一生,她一直坚决反对胡适从政,希望他好好做学问,因为她对官场的本质和胡适的性格都极其了解:“说真话政府不愿意听,说假话,第一你不会,第二不能保全你的人格。”胡适夸她明大体,有大智慧。
1949年,国内政治风云大变,在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不久,一直“崇尚自由”的胡适,流寓到美国。
在这期间,胡适夫妇其实日子过得很艰难拮据,对于不会外语的江冬秀来说,这样的日子是很难熬的,竿上晒条咸鱼都要被邻居投诉,但是江冬秀还是凭借那股“虎劲儿”精神,矢志不渝陪伴在胡适身边,承担起了大大小小的家务。
桑榆晚景,最后还是你
老年的胡适无论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对夫人江冬秀很依赖,对于妻子的照顾,他很是感恩,因此时时刻刻想着要对妻子好,这也是当代的男性所该学习的啊!
讲一件事情说明吧。当金庸的武侠小说红透半边天的时候,多少人被迷得七荤八素,其中包括江冬秀。
胡适知道自己的妻子爱看这些,专门托人从香港带到纽约,江冬秀得知后真是惊喜万分。
晚年的胡适和江冬秀,真可算是琴瑟和谐了。
后来拍全家福,江冬秀一人坐着,胡适和孩子们环立在她周围,一派喜气生动的景象。
1958年4月,胡适一家返回台湾定居,在妻子江冬秀的鼓励支持下,最终就任了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这一职位,得以继续研究他的学问。
在台湾,胡适一直想学美国搞民主政治,被一贯独裁的蒋介石坚决否定。
前排中为蒋介石、胡适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湾“中研院”的院士酒会上,因心脏病猝发辞世。
江冬秀听到这个噩耗,伤心过度而昏了过去。
醒来过后,她还是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她很快调整了过来,重整旗鼓,主动挑起了整理《胡适全集》的重任。因为她深知,这个工作没人比她更适合,因为没人比她更了解胡适。
江冬秀,一个无才无貌,还是从旧社会中走来的女人,如果不是命运的阴差阳错,她的名字本应该不会和胡适牵连一起。
但历史就是这么瞬息无常,江冬秀最终和胡适结为夫妻,凭借着她的大智慧、刚中带柔,最终搞定了民国男神胡适,携手走过那么多风风雨雨。
胡适需要的是永远有一个人还在家里等他,这个合适的人,正是江冬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