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似惊涛半夜生,天公惯作不平鸣。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战乱频仍,攻守双方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章法,也不乏一些惊艳的事例。本篇就来聊聊黄祖在江夏郡的布防措施。
案《汉书·地理志》应劭注,沔水流经南郡华容便称为夏水,夏水经过江夏郡境内汇入长江,江夏郡就是由此得名。而夏口也是夏水入江之口,沿江两岸有着众多水口,如樊口、武口等,夏口只是其中之一。杜预作注时也指出汉水入江之口即为夏口。
“沔水自江别至南郡华容为夏水,过郡入江,故曰江夏”——《汉书·地理志》注解
吕蒙入吴(吕蒙入吴原文及翻译)
江夏郡原本郡治在西陵县,而案《三国志·孙策传》引注的《江表传》,孙策前去攻打时黄祖就屯守于沙羡县,此后程普被任命为江夏太守时治所就在沙羡,再结合甘宁意图入吴因为黄祖驻守夏口无法通行,说明黄祖可能将治所迁移到了沙羡。
“山左即沔水口矣。沔左有卻月城,亦曰偃月垒,戴监军筑,故曲陵县也。”——《水经注》
《水经注》中提及黄祖修筑了卻què月城,而在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就大败过黄祖一次,案《江表传》这一战孙策斩敌两万余众,并且擒获了黄祖妻儿七人,如果不是以一当十那种记载,这一战黄祖损失惨重,卻月城可能就是他反思的成果。“卻月”就是因为卻月城与鲁山隔水相对形成了半月形才得名。
“建安四年,从策征庐江太守刘勋。勋破,进讨黄祖於沙羡”——《三国志·吴主传》
由于黄祖扼守在夏口,所以甘宁起兵时无法通过,就此留在了黄祖军中,却也不受黄祖重视。“夏口”、“沔口”、“鲁口”分别得名于夏水、沔水、鲁山,其实际所指的地理位置相近。不仅是黄祖对夏口尤为重视,此后吴、魏二国双方争锋时依然以沔口为重镇。
“黄祖在夏口,军不得过,乃留依祖,三年不礼之”——《三国志·甘宁传》注引《吴书》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攻灭黄祖时依稀可见其当年防御部署,黄祖横着两艘蒙冲挟守沔口,并用棕榈做的绳子捆住石头作为碇石,蒙冲上安排了千余人持弩防守。一旦向黄祖发起进攻就要面对居高临下的箭雨,江东兵马在这种防御措施下寸步难行,也因此孙权前几次征讨黄祖虽然取得了一定优势,但也无法继续前行,甚至还折了凌操、徐琨kūn。
“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碇,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三国志·董袭传》
董袭、凌统在这场战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领兵冒死突入蒙冲之间斩断了缆绳,扰乱了黄祖摆下的阵型,这才给了大军继续前行的机会。所以在战后孙权特意表扬了董袭的断绁之功,而吕蒙斩杀的黄祖都督陈就,应该是在蒙冲漂流时被迫逆流出击的,甚至他就掌管着两艘蒙冲,孙权在事后也特意指出了吕蒙斩杀陈就的重要意义。
黄祖并不是一味防守,他还曾派出兵马进攻江东,周瑜就生擒了黄祖攻入柴桑的部将邓龙,徐盛也击退过黄祖之子黄射的兵马。孙权彻底击败黄祖后还有屠城的记载,这里屠的可能是卻月城,此次也没能占有江夏全境。
“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三国志·吴主传》
如有疏漏,还望补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