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清朝的后宫争斗,实际上历朝历代的后宫向来是血雨腥风,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谁都活不到最后一集。今天就来聊聊明朝后宫三案中的移宫案。
明光宗时期,有两位李姓选侍,好像我们现在喜欢把同名同姓的人用“大、小”区分一样,明光宗为了好分,管他俩一个叫“东李”、一个叫“西李”。东李为人比较厚道,性格内向,寡于言笑,地位比西李要高,但没有西李得宠。后来大名鼎鼎的崇祯皇帝,在其生母刘氏死后,也是先后由“二李”抚养。
移宫案是怎么回事(移宫案为什么是疑案)
而今天我们聊的移宫案则是全因“西李”而起。
明光宗39岁即位,特别宠爱年轻貌美的西李。刚才也说了,凭借着这份宠爱西李也抚养过光宗的长子朱由校和五子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熹宗与崇祯帝,地位可见一斑。
光宗卧病期间,西李一直在病床前照顾,加上他有养育皇子的功劳,光宗准备册封她为贵妃。但恃宠而骄的西李却并不满足,她多次要求光宗封自己当皇后,光宗只是敷衍却没有行动。
一日,病榻前,光宗召大臣到乾清宫,依然坚持将西李封为贵妃。西李却并不领情,而是喊来皇长子,跪在光宗病床前,苦苦哀求封她为皇后。光宗仍然无动于衷,直至去世,西李的皇后头衔都没有捞到。
但她并没有气馁,毕竟15岁的皇长子即位,她统御后宫是迟早的事。于是,自作主张将皇长子留在暖阁,不让他出门。殊不知,宫中大臣却早有谋划。
给事杨漪连夜入宫,旧臣王安等一众人一面哄骗西李,一面又将皇长子带出,拥着皇长子到文华殿。其间,西李多次派身边的李进忠喝斥,都被大臣们劝回。大臣们也嘱咐皇长子,如果去乾清宫守丧,一定要带上大臣。大家劝着长子登机,而长子却执意等到正日子。
在大臣们的怂恿之下,16岁的皇长子发布了移宫的圣旨,但对册封贵妃的事,却决定再议。也就是说,西李因为自己的贪心,不仅没有走上皇后的位子,甚至连光宗许诺的贵妃,也没有完全收入囊中。
西李肯定不服气,她和李进忠密谋,邀请皇长子与自己同宫。大臣们不甘心,杨涟质问李进忠,西李什么时候离宫?李进忠得意的说,李娘娘大怒,要追究是谁把她比作“武则天”!争辩时,两位官员从东宫出来,议论着西李垂帘,下旨要逮捕大臣。
事情变得愈发复杂,大臣们一时不知道皇长子究竟是站在西李的一边,还是与大臣们一心,有些忐忑。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西李还是在乾清宫逍遥自在,完全没有搬家的意思。耿直大臣杨涟多次谏言,马上皇长子便要即位,不能让皇帝一直住东宫啊。
没有丝毫预兆,皇长子便吩咐司礼监审查宫内盗藏,将西李身边的李进忠等人收捕。同时把西李赶去了仁寿殿。而后,顺利登基。
大臣们不解,从满满顾虑到立竿见影,皇长子究竟走过怎样的心路历程。登基后的朱熹宗道出原委,原来来,熹宗小时,西李盛气凌人,气死了他的母亲当时身为侍女的王氏,然后由她抚养。这事令熹宗抱恨终天,因而要追究清楚。先皇病重时,选侍又威挟熹宗,一定要传封皇后,熹宗心里很不愿意。后暂住慈庆宫。选侍随即差李进忠、刘逊,命将每天的文书章奏,先送选侍,然后再选送御览。因此,熹宗质问说,祖宗一直家法甚严,可从来没听说有这等规矩?如今奉养选侍入啰鸾宫,正是仰尊皇孝遗爱,没有什么不可。至于李进忠、刘逊,是盗库首犯,事干宪典,并非出于株连。
原来真相如此,大臣们松了一口气。辅臣方从哲读了上谕,大惊失色,这才明白是这么回事。但方从哲觉得将这些宫闱内幕公之于众,似乎不妥。于是方从哲密揭封进,说:皇上既然仰体先帝遗爱,不应暴其过恶,传于外廷。熹宗不理会这些,照旧中谕颁示中外。此事传扬出去,南京御史王允臣马上指责方从哲,说陛下移宫以后发一道上谕,不过像常人一样表明心迹,你宰相却大胆封还,是何用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方从哲不过是想隐密宫闱,没想到受到这等呵斥,身为阁老的他真是哭笑不得。熹宗刚即位时,委任倚重司礼太监王安。后来,魏忠贤当政,西李再见天日,封康妃。
宫斗本就没输没赢,只有跌宕起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