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杨殿兴
胎胪药录(胎胪药录原文)
中原大地,南郡涅阳①;张机②诞世,灿若星光。
生逢乱世,连年混战;民不聊生,饥寒恐慌。瘟疫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疾病肆虐,室室有号泣之殃。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七成伤寒惟患;至爱亲众,犹未十稔,百余人口殁亡。
▲医圣祠——张仲景博物馆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纵狂;痛宗亲之涂碳,念黎民之忧伤。少小立志,博通群书善悟;从学伯祖③,精研医药日长。勤求古训,内难阴阳大论④;博采众长,药录汤液经方⑤。省疾问病,三部九候寻觅;探赜索隐,五脏六腑辨详。平脉辨证,内外妇儿治愈;高才妙识,理法方药精良。大德仁医,时刻心系百姓;长沙太守,当官不忘坐堂⑥。
▲张仲景雕像,杨殿兴摄
广纳博采,焚膏继晷撰医著;求真取精,伤寒杂病成典藏。开一代新风,探理致微解玄妙;创六经辨证,见病知源扬岐黄。药王思邈⑦,惊叹此为活人书;玄晏甫谧⑧,盛赞用之效验强。兵燹战乱,经典命运多舛;太医叔和⑨,大任整理担当。宋代林亿⑩,校讫伤寒颁行;今朝杏林,始有定本流芳。
▲张仲景敬仰之碑
▲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供稿
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受五谷,以禀五常。仲景高论,惊世昭彰:竞逐荣势,不固根本,忘身徇物之蠢;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保身长全之良。进则救世,以疗君亲之疾;退则惠民,以救贫贱之殇。
伤寒大论,奉为方书始祖;仲景奇人,尊为圣贤医王。六经钤百病,辨证纲领;八法赅千方,论治诸恙。见微知著,望王仲宣断生死?;洞察天地,著活人书保健康。
▲河南南阳,张仲景医圣祠
伟哉!医圣仲景,开启中医大道;妙哉!辨证论治,成为治病规章。巍巍乎如日月高照,荡荡乎若花蕊飘香。九洲奉研医圣典,四海皆尊仲景方。
歌曰:
华夏文明璀璨扬,六经辨证杏林昌;
圣贤开启阳光道,千古流传万世芳。
致敬医圣,于蓉城雅兴轩
2022年7月夏日
【注释】
①南郡涅阳:张仲景为河南南阳郡涅阳人。
②张机:张仲景,名机,字仲景。
③伯祖:张仲景的老师,张伯祖。张仲景10岁左右,拜同郡医生张伯祖学习医术。
④内难阴阳大论:《黄帝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等古典医籍。
⑤药录汤液经方:《胎胪药录》《汤液经》等古典医药著作。
⑥坐堂:张仲景官至长沙太守,他规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为老百姓看病,这就是“坐堂医”的由来。
⑦药王思邈:唐代孙思邈被人们尊称为药王。他十分尊崇张仲景,在其《备急千金要方》和晚年所著的《备急千金翼方》中都收载了《伤寒论》,也是《伤寒论》最早的版本。
⑧玄晏甫谧:晋代皇甫谧,晚年自称玄晏先生,著有《针灸甲乙经》,在其自序中盛赞张仲景,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⑨太医叔和:王叔和,魏晋时期任太医令,整理编次了《伤寒论》,使得仲景的《伤寒论》可以流传至今。
⑩宋代林亿:宋代林亿等人,在北宋官方组织下校定《伤寒论》,一般称为“宋版本”。宋本《伤寒论》的校讫和颁行,结束了自王叔和以来800多年传本岐出的混乱局面,使得《伤寒论》有了一个官定的标准本。
?望王仲宣断生死:王仲宣,指“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王粲,字仲宣。张仲景在荆州见到了来投靠刘表的王仲宣,当时王仲宣21岁,仲景通过望诊断定他有病且有性命之忧,并给他开了中药“五石汤”,王仲宣嫌其言忤,受汤未服,20年之后病亡,被张仲景言中。这一典故在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序》中、宋代《太平御览》中均有记载。
撰文|杨殿兴
主编|晨曦
责编|小藏
美编|Birdy
【读城观察】
(上下滑动点击阅读)
本平台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图片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如有问题请联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