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国王之后的最初十六年,罗马陷入了长期的所谓“骚乱”之中。
朱古达(朱古达战争)
公元前494年,当时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而罗马平民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
公元前471年,平民大会获得特里布斯会议(ComitiaTributa)称号,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
公元前454年罗马成立一个由贵族和平民构成的十人立法委员会。
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员会颁布了一部法典,并刻在10个铜表上,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
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
前5世纪-前396,罗马与伊特鲁里亚城邦维爱进行了战争。
最终维爱被灭,伊特鲁里亚人一蹶不振,罗马的领土却翻了一倍,成为了意大利中部强国。
前390-前331年,高卢人入侵并夷平罗马城,但后来被击败逐走。
此后700多年罗马保持不被外族攻克。
前264年-前146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前215年-前148年发动4次马其顿战争。
前264年-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主要是在在地中海上的海战。
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着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前218年-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三个中最著名的战争。
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
罗马则出兵迦太基本土,汉尼拔回军驰援,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船,并向罗马赔款。
经过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征服了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
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等级制度:罗马共和制三元奴隶制等级制度
(1)一元公民等级:【公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二元平民等级:【平民】无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但拥有人身自由。
(3)三元奴隶等级:【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王权:两名执政官,掌管国内事务,指挥军队作战。
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由百人议会中选出。
二执政官权力平等,如遇非常时期,设独裁官(又称狄克推多)代替二执政官,任期仅为半年,独裁官有24名扈从,肩苛插战斧的一束,此权标就是法西斯的来源。
贵族:库里亚大会继续保留,但形同虚设,森都里亚大会仍是富人占优势,所提议案要经元老院批准,所以元老院是实权机关,300名终身职的元老是贵族势力的坚实堡垒,他们掌管着国库的运作和一切的对外事宜。
公民:前494年设立的保民官一年一任且必须由公民中选出,初为2名,后增至10名。
此官职是为保护公民的利益而设的,凡是不利于公民利益的行为、法令等,保民官都有权力予以否决,保民官的人身与其否决权神圣而不可侵犯,其权利以后又进一步扩大。
除此之外,还设立财务官、市政官和大法官。
均为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三权分立是古罗马共和国的基本政治体系,也是被后人认为古代最经典的政治体系之一。
这种结合了君主、议会、共和三种政体基本特点的体制为其称霸一方提供了保障。
但也因为其存在着矛盾的隐患,例如: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以及后来随着国土的扩大,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保守派与改革派、元老派与骑士派的矛盾。
而平民与贵族之间这一最基本的矛盾更是自始自终伴随着共和国,这也使其日后必然走上改革的道路。
罗马军队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皆因其对军人的严厉法制。
一名罗马青年若犯大错也经常罪不至死,而在军队中逃跑,偷窃,丢掉武器、盔甲及同性恋都是死刑。
而其中最恐怖的便是“十一抽杀律”。
罗马军法中规定战场逃跑的人要被判死刑,而执行的时候长官仅仅拿武器轻轻碰一下示意,然后所有其他士兵随意对此人加以任何凌虐及屠杀,其死状惨不忍睹。
而如果一个团队集体逃跑则所有人抽签,十签中有一死签。
抽中者按前面所说的加以惩罚。
由于这种厉法使得士兵不敢逃跑,所以即使兵力少于对手的时候罗马士兵也会拼死而战直到全部战死。
处在北意的伊达拉里亚人经常侵扰罗马,罗马先与拉丁城市结盟自卫。
公元前5世纪中叶,伊达拉里亚人的势力衰落。
前406年,罗马开始征服伊达拉里亚的维爱城,经过艰苦的征服战争,终于在前396年攻陷维爱城。
前390年,野蛮的高卢人入侵罗马,罗马可能因粮尽而降服,后高卢人苦于疫病流行,接受1000磅黄金后扬长而去,这使罗马人元气大伤,伊达拉里亚人乘机发难,邻邦乘机侵犯,一些拉丁城市也倒向敌人一边。
战场在中意,共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因拉丁同盟乘机起事,罗马被迫议和;第二次罗马屡遭失败,并受轭门下通过之侮辱;第三次是萨莫奈、伊达拉里亚、高卢组成反罗马同盟,但罗马人终于取胜,取得了对中意大利的统治地位。
罗马为了向南意大利扩展势力,派舰队驶向他林敦湾,他林敦自知战不过罗马,向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求援。
皮洛士野心极大,一心想学亚历山大。
但他与罗马和与其结盟的迦太基的作战代价太大,以致留下“皮洛士的胜利”的典故,皮洛士无力再战,于前275年率残部返回希腊,孤立无援的他林敦只好向罗马投降,前272年塔兰托投降。
至此,罗马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
三次战争之后,罗马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亚平宁半岛。
不过,罗马未把被征服地区组成统一国家,而是采用“分而治之”的统治形式,即不同地区给予不同待遇,使被征服地区难以联合起来反对罗马。
这次战争的主要起因是为争夺西西里。
公元前264年,锡拉库茨雇佣兵(马美尔提亚人)发动兵变占领西西里的墨西拿城,双方因而发生冲突,是为战争的导火线。
锡拉库茨的统治者希耶罗二世想夺回城市,对马美尔提亚人展开军事行动。
马美尔提亚人同时向罗马和迦太基求援。
罗马军队和迦太基军队开到西西里后发生冲突,揭开战争序幕。
公元前264年,罗马人挫败迦太基人,夺取墨西拿。
公元前263年,锡拉库茨与罗马结盟。
公元前262年,罗马人经过六个月的围攻;攻占迦太基据有的西西里重镇阿格里真托。
罗马人虽在陆战中获得全胜,但对封锁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海岸的迦太基舰队的报复行动却无能为力。
罗马人在意大利南部希腊人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支舰队,其战船同迦太基人的一样,也是桨式战船。
但是,罗马人在战船上使用了一种新的技术装置(乌鸦吊),从而保证了他们在以后的海战中占有优势。
罗马士兵利用这种装置能够登上敌船,并在敌船上进行白刃战。
公元前260年,杜伊利乌斯统领的罗马舰队(113艘战船)在米莱附近的海战(参见利帕里海战)中首次战胜安尼巴尔统领的迦太基舰队(140艘战船)。
此后,罗马人便开始远征阿非利加,以占领迦太基本土。
公元前256年,埃克诺穆斯角附近发生海战,迦太基人战败(参见埃克诺穆斯角海战),执政官雷古卢斯统率的罗马军队长驱直入在阿非利加的克利比亚城一带登陆。
起初,雷古卢斯连败迦太基人,但到公元前255年,罗马人却被克桑西普指挥的迦太基军队击败,雷古卢斯被俘。
从公元前254年起,战事在西西里持续进行。
公元前251年,罗马人占领帕诺尔穆斯,又企图攻取德雷帕努姆和利利贝奥两城,但未得逞。
哈米尔卡·巴卡统率的迦太基军队于公元前247一前241年对罗马人进行了一系列打击。
公元前241年,罗马舰队在埃加迪群岛附近的交战中再获大胜(参见埃加迪群岛海战),决定战局,整订了各项条款都有利于罗马人的和约。
迦太基人答允撤出西西里,交出俘虏,还向罗马偿付巨额赔款。
第一次布匿战争虽以罗马的胜利而告终,但是主要问题——对地中海西部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统治权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为迦太基的经济和政治军事实力并没有被摧垮。
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不久,迦太基就着手准备新的战争。
哈米尔卡·巴卡详细制订的战略计划是,在公元前237年一前219年征服的伊比利亚(西班牙)境内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从北面对罗马实施突然的猛烈突击。
公元前219年,汉尼拔率迦太基军队包围与罗马结盟的西班牙城市萨贡托,围困8个月,占领该城。
这便是公元前218年春天开始的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导火线。
罗马元老院决定派遣执政官格奈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率军前往伊比利亚,就地击溃迦太基军队并派兵在阿非利加登陆,以期达到对迦太基本土展开军事行动之目的。
但汉尼拔先发制敌,于公元前218年秋,以前所未有的行动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抵到陶拉西亚一带帕杜斯河(波河)谷地。
迦太基军队在五个半月的时间内行军1600余公里,沿途克服了险恶的天然障碍和许多部落的抵抗。
出敌不意,在提契诺河和特雷比亚河(意大利北部)战役中击溃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参见特雷比亚河战役),西庇阿的军队。
这些胜利的取得,使汉尼拔巩固了后方和与罗马为敌的高卢诸部落订立了同盟。
公元前217年春,迦太基军队侵入意大利中部,在特拉西梅诺湖畔的狭窄隘口巧妙设伏,歼灭盖约·弗拉米尼统率的罗马军队(参见特拉西梅诺湖战役)。
公元前216年,在坎尼战役中罗马军队(约7万人)被汉尼拔军队(5万人)包周,被全歼。
这次胜利后,意大利的很多部落和城市臣服迦太基。
坎尼战役的胜利是汉尼拔的重大战绩。
从公元前212年起,主动权转到罗马人手中。
他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夺回原在意大利、西西里、伊利里亚和马其顿的失地。
公元前209年,罗马人攻占了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亚的主要基地一新迦太基城。
哈斯德鲁巴企图从伊比利亚驰援汉尼拔,但因在梅塔夫尔战役(公元前207年)中被击溃,而告失败。
反罗马同盟因罗马人屡屡获胜而日趋瓦解。
公元前204年,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阿非利加的,老西庇阿,P.C.西庇阿之子)率罗马军队在迦太基附近登陆。
在扎马战役(公元前202年)中,迦太基人战败。
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人同罗马人签订了条款苛刻的和约。
根据和约规定,迦太基人失去阿非利加以外的一切领地,将整个舰队交给罗马,并偿付巨额战争赔款。
第二次布匿战争使迦太基在地中海的统治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迦太基战败于努米底亚王国之后,罗马发动第三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149年,罗马人围攻迦太基。
迦太基居民顽强抵御三年。
公元前147年,埃米利安·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阿非利加的小西庇阿)接任围攻迦太基部队的司令官。
他整顿军纪,严密封锁迦太基城,于公元前146年春发起总攻。
罗马人冲进城内,战斗持续一个星期,最后攻下中央要塞——比尔萨。
罗马元老院委员会抵达这座被占领的城市后,决定把迦太基城夷为平地。
结果,城中居民被卖为奴,城市被毁。
迦太基的主要领地并入罗马阿非利加省,其余部分划归努米底亚。
由于在布匿战争中获胜罗马成为地中海的最大强国,这就为其进一步向希腊化的东方各国扩张准备了条件。
点评:第一次布匿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战略特点,就在于其根本问题都是为争夺地中海西部的统治权。
因此,罗马人在海上取胜也就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争取同盟者,建立和瓦解反罗马同盟是战略上的决定性因素。
布匿战争在古代军事学术发展上显示了一个新的高峰。
陆上强国罗马为战胜海上强国迦太基而建立了海军;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不拥有制海权的情况下,从陆上翻越天险阿尔卑斯山深入罗马腹地,这是影响战局的两大决策。
汉尼拔以劣势兵力围歼优势之敌和罗马海军所采取的接舷战,是战术史上的创新。
第二次布匿战争后,罗马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前215一168年),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前192一188年),兼并小亚细亚等地区。
其原因是这里的奴隶主对奴隶非常苛刻,于是,恩那城和阿格里根特于前137年爆发奴隶起义,两城起义的奴隶相汇合,不久就发展为20万人,起义者建立自己的国家,转战各地打击奴隶主,并屡次打败前来镇压的罗马军队。
前132年,罗马派执政官率大军才把这次镇压下去。
其原因是总督受奴隶主贿赂,停止释放奴隶而引起的。
这些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自由民发动起义,起义军很快发展到3万人,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前101年,罗马派大军镇压了这次起义。
斯巴达克率领的奴隶起义,是受不了奴隶的非人待遇,于是,轰轰烈烈的奴隶大起义爆发了。
起义者最初战无不胜,以至罗马无人敢出来当执政官。
但起义坚持了三年后,被克拉苏镇压下去了。
起义所以失败,是受历史条件局限。
如人数已发展到12万,行军线是直南直北,这一方面说明其力量强大,一方面也说明其斗争目标模糊。
加上罗马共和国此时还比较强大,所以起义悲壮的失败了。
前107-103年,推行以雇佣兵制取代公民兵制的改革。
公元前2世纪末,由于罗马奴隶占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和连年战争,小农纷纷破产,公民兵制的基础遭到破坏。
公元前111年罗马与篡夺努米底亚王位的朱古达发生战争。
因罗马军队腐败,指挥无能,以致战事旷日持久。
公元前107年马略首任执政官(前104~前100、前86年,他又6次当选执政官),受权征讨朱古达,并开始推行军事改革。
他于公元前105年取得了朱古达战争的胜利。
继而在公元前104~前103年在高卢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与日耳曼人的金伯尔和条顿诸部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同时完成了军事改革。
将原有的征集公民兵改为募兵制,招收穷苦公民服役。
规定士兵服役期为16年。
服役期间由国家供应装备、给养和支付军饷。
退役士兵由国家分给土地。
扩充军团人数,由4500人增至6000人;实行新编制,1个军团包括10个联队,1个联队下辖3个中队,中队下分2个森图里亚(又译百人队);采用不同武器、兵种和训练程度为基础的战斗队形,以增进作战的灵活性和指挥效能;增加工兵和机械装备。
加强军纪和训练。
马略的军事改革对罗马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
改革扩大了兵源,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同时使军队性质逐渐发生变化,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重要因素。
前81-79年,第一次米特里达梯战争时,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就开始激烈起来。
当时,在谁担任东征司令官的问题上,马略和苏拉的斗争颇为激烈,当苏拉的军队还未开出意大利时,保民官在马略的怂恿下免去了苏拉东征司令官的职务,苏拉立即返回进攻罗马,大肆捕杀马略党人,这是罗马历史上第一次自己的军队进攻自己国家的恶例。
马略在苏拉的捕杀下只好逃往非洲,但苏拉于前87年东征走后,马略又返回罗马进行了五昼夜的血腥报复。
前86年,马略第七次任执政官,此后不久便死去,而在东方的苏拉,于前83年回到罗马后又开始了一场血腥屠杀。
据史家估计,内战被杀者达10万人。
前82年,苏拉在罗马独裁,这是罗马历史上第一次独裁,但这位太上皇于公元前78年病故,罗马政局再次开始动荡起来,动荡的结果是出现了前三头政治,即由克拉苏、庞培、恺撒三巨头来左右罗马政局。
克拉苏是镇压斯巴达克起义的刽子手,他并无军事才能,镇压斯巴达克起义有侥幸成功的因素,他实际是以富豪出名,有私人消防队,但他的消防队是讹诈消防队,所以他又是罗马有名的吝啬鬼,尽管他曾以一万桌酒席搞宴请,试图洗刷自己的不好名声,但不仅未见效,还差点卷入“卡提林阴谋”中,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他开始向庞培、恺撒靠近,以捞了取政治资本。
恺撒的姑母是马略妻子,苏拉独裁后,恺撒受迫害逃亡在外,他论权势不及庞培,论财产不及克拉苏,但论政治野心,他比他们大得多。
苏拉独裁结束后,恺撒返回罗马,由于他乐善好施,在罗马平民中颇有声望,但在前61年出任西班牙总督时,恺撒已穷得无法前去就任,克拉苏于是帮他还清债务,摆脱窘境。
前60年,恺撒返回罗马时虽很富有,但元老院也刁难他,于是,他与政治上不得志的克拉苏、庞培结成秘密同盟,三位同病相怜者为了更好地勾结,恺撒当了年近50岁的庞培的岳父。
前59年,恺撒任执政官,前58年又出任高卢总督,在此期间,恺撒的势力日益澎涨。
前56年,三巨头划分势力范围,恺撒统治高卢,庞培统治西班牙,克拉苏统治东方。
前54年,恺撒女儿去世,次年,克拉苏死于帕提亚战争,这样,三头便剩下两头,庞培联合元老院要求恺撒交出兵权,否则就以公敌论处。
恺撒借口逃往高卢的保民官人身权利受到侵犯,于前49年向罗马进军,庞培和元老院在布隆迪西乌姆之战稍作抵抗后,仓皇逃往希腊。
前48年,庞培与恺撒决战于法萨罗战役,庞培失败后逃往埃及,恺撒于是追到埃及,老女婿被埃及人给杀了,但小岳父在埃及有了艳遇,恺撒和托勒密王朝的女王科里奥帕特拉成了情侣。
前47年,米特里达梯又起兵反罗马,恺撒前去镇压。
前46年,恺撒又肃清了非洲和西班牙庞培的残部。
前45年,内战以恺撒胜利暂告结束。
恺撒独裁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范围之广令人吃惊,有经济和政治的,还有文化方面的。
但这位著名的政治家的独裁引起了共和派的不满,前44年3月15日,恺撒在元老院会议上被人刺杀。
罗马政局又开始动荡起来,结果是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三巨头控制了罗马的政局。
安东尼是恺撒的心腹部将,雷必达是骑兵长官,屋大维是恺撒的养子,三人于前43年公开结盟后,借口为恺撒报仇实行大屠杀,以摧毁敌对力量,恐怖中有300名元老和两千名骑士被杀。
前40年,后三头划分势力范围,有权势的安东尼统治富裕的东方,雷必达统治非洲,屋大维统治西方和高卢,意大利由三头共管。
后三头为加强政治同盟关系,也效仿前三头的联姻作法,安东尼当了屋大维的姐夫。
不过,三巨头的关系不久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屋大维是杰出的政治家,成为三巨头时还不满20岁,他坐镇西方后便开始了他早已胸中有数的计划。
前36年,他借助雷必达的兵力消灭了西西里庞培的残余势力,接着又引诱雷必达的士兵倒戈,剥夺了雷必达的兵权。
这样,三头也剩下了两头。
此时,屋大维虽然在意大利得势,但安东尼在东方也巩固了统治地位,并在埃及当起了模范丈夫,屋大维又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计划。
前32年,屋大维带着武装随从,迫使拥护安东尼的两个执政官和300名元老逃往埃及,安东尼于是修书遗弃了屋大维的姐姐,屋大维为了报复,破坏古老的习俗,迫令神庙贞女交出安东尼的遗嘱,并向元老院宣读,结果激起罗马人的不满,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于是剥夺了安东尼的一切职权,并向埃及女王宣战。
前31年,屋大维和安东尼在阿克兴海角决战,屋大维在其将军兼好友阿格里帕的帮助下逆转战局,一同前往观战的克丽欧巴特拉在其余战舰的掩护下突破罗马舰队包围撤退,安东尼紧随其后。
回亚历山大之后,女王并没有公布事实,而是散播屋大维战败的消息。
前30年,屋大维进兵埃及,保卫亚历山大。
安东尼和克丽欧巴特拉经过阿克兴海战后实力大减,已无力与屋大维抵抗。
对安东尼一往情深的克丽欧巴特拉单独与屋大维会面,希望如果自己可以说服安东尼投降那么屋大维可以饶其不死。
屋大维答应了。
于是克丽欧巴特拉写信给安东尼谎称自己已自杀,希望他能够投降于罗马。
安东尼看到女王的亲笔信之后悲痛欲绝,拔出短剑自刎,却未立刻死去,此时他又得知女王还活着,立刻令属下把自己送到女王宫殿。
而这时的克丽欧巴特拉已经遭到屋大维软禁,她在两个衷心的侍女的帮助下把奄奄一息的安东尼用绳子吊进了自己的房间。
安东尼最终死在了女王的怀里,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一个罗马人,却最终被另一个罗马人打败了。
安东尼死后克丽欧巴特拉伤心欲绝,她撕毁自己身上的衣服,把安东尼身上的血涂在自己脸上,称他为“主人”“神明”,之后女王开始绝食,但是屋大维用她的孩子们的生命威胁她,使她迫不得已暂时放弃自杀。
克丽欧巴特拉假意放弃自杀并且生称自己愿意跟屋大维回罗马。
与此同时她秘密地命一个农夫将毒蛇藏于无花果篮里骗过罗马守卫带进王宫。
她在自杀前派人给屋大维送去遗书,遗书中请求屋大维将她与安东尼合葬。
盛装的女王最后用毒蛇自尽了,她的两个侍女先后也用毒蛇自杀。
当屋大维得知消息并且赶到女王身边时,奄奄一息的侍女查米拉正扶正女王头上的金冠。
罗马士兵气急败坏的责问道:你的女王怎么成了这样?!
查米恩回答道:这样不是很好么?
事实上许多埃及的君王都是这样走的。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罗马共和国灭亡。
发表评论